今年下半場江蘇外貿企業如何跑穩?
今年上半年,受疫情衝(chong) 擊、俄烏(wu) 衝(chong) 突影響,國際貿易形勢嚴(yan) 峻。作為(wei) 占據江蘇外貿“半壁江山”的機電產(chan) 品仍舊表現亮眼:1—6月出口1.09萬(wan) 億(yi) 元,增長10.9%,占出口總值的65.4%;進口5501.5億(yi) 元,增長9.5%,占進口總值的56.5%。
在眾(zhong) 多機電產(chan) 品中,上半年我省集成電路、太陽能電池、手機、鋰離子蓄電池出口分別增長23.5%、80.8%、117.8%、62.4%。連日來,記者跟隨南京海關(guan) 工作人員實地走訪我省多家企業(ye) ,探訪它們(men) 如何克服不利因素、更好把握當下,未來有哪些打算,如何逆勢中穩步增長?
“黑天鵝”中常常跑出黑馬
上半年,俄烏(wu) 衝(chong) 突進一步加劇了全球能源危機。遠在幾千裏之外,位於(yu) 泰州的雙登集團相關(guan) 負責人王帥感受到了這一衝(chong) 突帶來的影響——海外戶用儲(chu) 能市場大幅增長。
“去年,戶用儲(chu) 能我們(men) 做了2000萬(wan) 元,今年到目前為(wei) 止已經做了1.3億(yi) 元,考慮到俄烏(wu) 衝(chong) 突,現在很多歐洲家庭會(hui) 購買(mai) 鋰電池作為(wei) 備用電源,停電的時候可以用。”王帥說,一家人基本一天用10度電左右。備用電池並不是天天用,一塊壽命比較長的備用電池循環次數在3000-4000次,如果365天每天都用的話,可以使用10年左右。
不過,俄烏(wu) 衝(chong) 突“黑天鵝”,並不是企業(ye) 預測市場增長的原因,最主要原因是全球主要經濟體(ti) 均出台了碳達峰和碳中和的目標。今年以來,江蘇中興(xing) 派能電池有限公司生產(chan) 的家用鋰電池產(chan) 品在海外市場供不應求。“現在主要是以光伏來發電,用電池進行儲(chu) 能,這樣能夠解決(jue) 光伏發電的波動性,這種能源的生產(chan) 方式得到了全球的認可。”在該公司項目管理部經理張兆勇看來,碳達峰和碳中和不僅(jin) 是政策導向,更是大勢所趨。
張兆勇介紹,現在儲(chu) 能產(chan) 品種類非常多,其中可存儲(chu) 一度電左右的便攜式設備,國內(nei) 整個(ge) 儲(chu) 能行業(ye) 貢獻了全球96%的產(chan) 能,其中5%左右由國內(nei) 消費,剩下的90%左右都是出口。“平時郊遊會(hui) 用到小型儲(chu) 能產(chan) 品,中型儲(chu) 能產(chan) 品主要是家用儲(chu) 能,光伏發電配上儲(chu) 能設備,基本5年之內(nei) 整套係統可以收回投資成本,意味著剩下的20年用光伏發的電是不用付費的。”在他看來,以往在歐洲已經安裝光伏設備的家庭會(hui) 將多餘(yu) 的電賣給電網,現在隨著能源價(jia) 格持續上漲,電價(jia) 也不斷上漲,很多家庭會(hui) 將電儲(chu) 備起來自己用,不夠時再向電網買(mai) 些電。
據泰州海關(guan) 統計,今年1-6月,泰州累計出口鋰電池類產(chan) 品3.3億(yi) 元,同比增長6.5%。快速增長之下,企業(ye) 也麵臨(lin) 著原料漲價(jia) 難題。據了解,去年年初碳酸鋰價(jia) 格是每噸13萬(wan) 元左右,到當年年底價(jia) 格漲至45萬(wan) 元,基本上漲了近2.5倍。王帥說,今年以來,碳酸鋰價(jia) 格穩定在每噸40萬(wan) —45萬(wan) 元,隨著原材料價(jia) 格趨於(yu) 穩定,整個(ge) 行業(ye) 也在加快提升產(chan) 能。
同時,疫情也衝(chong) 擊著企業(ye) 的正常生產(chan) 。江蘇中興(xing) 派能電池有限公司海外市場占總銷售的80%以上,企業(ye) 的市場份額連續三年處於(yu) 全球第二。因為(wei) 電芯是在昆山工廠進行組裝、係統封裝,受疫情影響,3月份開始,昆山工廠基本停擺。“我們(men) 揚州生產(chan) 基地的電芯在加班加點地生產(chan) ,昆山工廠停擺,形成了大量的積壓,怎麽(me) 辦?”張兆勇介紹,當時總部決(jue) 定在揚州上馬新的電芯封裝項目,從(cong) 第一台設備入場到最後產(chan) 品下線,僅(jin) 用了20天,效率很高。
一波剛平息,另一波又起。產(chan) 能上來了,可企業(ye) 又麵臨(lin) 出口產(chan) 品二次檢測的難題。“鋰電池屬於(yu) 危險品,出口需要測試認證報告,重新認證檢測費用不低於(yu) 100萬(wan) 元,更重要的 是時間問題,認證時間最長需要四五十天,企業(ye) 產(chan) 品遲遲不能出口。”張兆勇說,在揚州海關(guan) 指導下,不需要重新走一遍流程,花了3個(ge) 工作日便完成了認證更新,最終鋰電池順利交付。
解決(jue) 行業(ye) “蛇七寸”的痛點
“如果將這個(ge) 行業(ye) 比作一條蛇,身上每一處都是‘七寸’。”默克電子材料(蘇州)有限公司廠長張善所說的正是半導體(ti) 行業(ye) 。“雖然我們(men) 做的是半導體(ti) 行業(ye) 非常小的產(chan) 品——光刻膠,卻是整個(ge) 行業(ye) 的關(guan) 鍵原材料。為(wei) 了維持住供應鏈穩定,現在是不計成本。”
默克電子是一家德國企業(ye) ,擁有354年曆史,在全球有著65家工廠。蘇州工廠成立於(yu) 2004年,生產(chan) 產(chan) 品主要用於(yu) 麵板和半導體(ti) 行業(ye) ,其中在麵板行業(ye) 國內(nei) 市場份額占比達68%。在張善看來,光刻機是一個(ge) 很複雜的機器,每一台光刻機在正式上線之前,一般生產(chan) 的第一個(ge) 樣品都來自默克電子,“因為(wei) 他們(men) 需要用我們(men) 生產(chan) 的光刻膠來做設備調試,這個(ge) 行業(ye) 對技術要求非常高,需要長期積累,如果行業(ye) 老大吃肉,老二喝湯,那麽(me) 老三隻能喝西北風。”
然而,光刻膠非常“脆弱”,光刻膠是感光材料,需要冷藏,對空氣質量有非常高的要求。“光刻膠還存在有效期,從(cong) 開始運輸到最後使用,每個(ge) 環節都需要把握好時間,海運主要通過集裝箱通電來實現冷藏,空運主要是用幹冰,時間一長,幹冰失效了,幾百萬(wan) 就報廢了。”張善說,作為(wei) 關(guan) 鍵原料,光刻膠斷供會(hui) 導致下遊企業(ye) 停工停產(chan) ,帶來的損失可以說難以估量。
李貞認同這一觀點,作為(wei) 和艦芯片製造(蘇州)股份有限公司采購暨進出口部經理,她時刻關(guan) 注著供應鏈的變化,“現在整個(ge) 供應鏈產(chan) 業(ye) 鏈需求都很緊缺,庫存很少,航班也難定,節省兩(liang) 三天的時間,對企業(ye) 而言都非常重要。”在她看來,這一行業(ye) 安全庫存是原材料備到兩(liang) 個(ge) 月,但實際上現在這個(ge) 情況下,可能有的企業(ye) 會(hui) 麵臨(lin) 庫存之間銜接僅(jin) 一兩(liang) 個(ge) 星期的時間。據介紹,該企業(ye) 每月大概生產(chan) 8.5萬(wan) 片晶圓,年產(chan) 量可達100萬(wan) 片。“整個(ge) 產(chan) 業(ye) 鏈現在都是供不應求的狀態,基本企業(ye) 擴產(chan) 之後,立馬就是滿負荷運轉。”李貞說。
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性,令原料時效性強的企業(ye) 深受其擾。此前,受疫情影響,上海港危化品倉(cang) 庫爆滿,默克電子材料(蘇州)有限公司進口的原料隻能從(cong) 大連等口岸入境,由於(yu) 光刻膠在口岸不具備取樣條件,該批貨物滯留口岸無法通關(guan) ,麵臨(lin) 報廢風險。
解決(jue) 一個(ge) 企業(ye) 問題的同時,更重要的是解決(jue) 一個(ge) 行業(ye) 的“痛點”。“通過積極與(yu) 大連機場海關(guan) 溝通協調,該批貨物轉由目的地進行取樣,幫企業(ye) 挽回貨物損失814萬(wan) 元。”蘇州工業(ye) 園區海關(guan) 相關(guan) 負責人說,隨後梳理轄區重點集成電路企業(ye) 進口光刻膠受疫情影響普遍存在的通關(guan) 困難,加強與(yu) 口岸海關(guan) 的協調聯動,實施“綠色通道+預約查驗”機製,應用“AR+遠程”智慧監管,保障進口集成電路原材料即到即檢即放。同時,對高精密半導體(ti) 設備采用長三角一體(ti) 化查驗協同模式,最大程度保障高精密半導體(ti) 設備快速通關(guan) 。
“通關(guan) 時效更快,大家可能感受沒那麽(me) 大,但實際上對企業(ye) 幫助很大。”李貞說,今年企業(ye) 自海外采購的ASML牌光刻機,從(cong) 上海空港運抵蘇州公司。光刻機是高價(jia) 值、高精密設備,需要全程溫控氣墊運輸,通關(guan) 時效要求較高。最新的政策下,飛機航班落地後,15分鍾後便順利放行,24小時內(nei) 抵達蘇州,可以更早投入產(chan) 線運行,緩解國內(nei) 芯片市場的壓力。
敢先吃“螃蟹”,更要有“定力”
受到全球碳排放宏觀政策的影響因素,光伏的需求量正在成倍增長。在光伏從(cong) 業(ye) 者看來,光伏的春天是有目共睹,但光伏的行業(ye) 競爭(zheng) 也非常激烈。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ye) 協會(hui) 矽業(ye) 分會(hui) 7月20日公布的最新多晶矽價(jia) 格顯示,矽料價(jia) 格已漲至每噸31萬(wan) 元,相比2021年年初的每噸8萬(wan) 元,價(jia) 格已經大漲。同時,國際物流成本也在上漲,從(cong) 國內(nei) 至歐洲每個(ge) 櫃子海運費從(cong) 以前2000多美元,漲至約10000美元。
“去年全球光伏安裝量是150GW,今年預測全球光伏需求量將達到220GW左右,需求增長很快,今年矽料價(jia) 格連續漲價(jia) 23次,上遊的成本上漲也給行業(ye) 帶來很大的壓力。”晶澳(揚州)新能源有限公司總經理郭亞(ya) 菲介紹,國內(nei) 光伏發展20來年起伏非常大,有過幾次的大洗牌,到現在留下來的企業(ye) 都曆經考驗,現在整個(ge) 市場的集中度也越來越高,全球前10的光伏生產(chan) 廠家,占據了全球80%市場份額。
在新的考驗之下,光伏企業(ye) 如何擁有一席之地?記者了解到,在光伏的技術路徑上,根據矽片摻雜元素不同,分為(wei) P型電池和N型電池兩(liang) 類。隨著P型電池逼近效率極限,被視為(wei) 技術拐點已至,N型新型電池越來越受關(guan) 注。
“現在市場上主流的光伏還是P型電池,我們(men) 主要生產(chan) N型電池,是第一個(ge) 吃螃蟹的。”中來光電綜合管理總監孫大勇記得,雖然之前很多企業(ye) 開始涉足N型電池,但在2016年中來光電進軍(jun) 之前,國內(nei) 沒有一家企業(ye) 正式進入N型電池的量產(chan) 。“當時,我們(men) 從(cong) 研發的角度對整個(ge) 市場前景進行預判,從(cong) 目前來看預判是正確的,N型未來將是替代P型的產(chan) 品,無論是轉換效率,還是發電量,都能實實在在看到它已經超過了P型的數據。”
據介紹,目前,泰州中來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生產(chan) 的產(chan) 品已經出口至50多個(ge) 國家和地區。“當別人在做N型電池的時候,我們(men) 已經做到了第二代,隻有保持技術領先,才能在市場上有一席之地。”孫大勇說,這麽(me) 多年來,光伏行業(ye) 大浪淘沙,最終還是回歸到高技術投入和高資金投入。隨著技術革新,設備也需要更新換代,很多設備可能僅(jin) 兩(liang) 年就要換。
晶澳的產(chan) 品銷售至全球130多個(ge) 國家和地區,去年出貨量排名全球第二,市場份額占比超過了15%。郭亞(ya) 菲說,因為(wei) 光伏產(chan) 品的特殊性,一般要使用25年—30年的時間,所以客戶在做選擇時,將更多考慮到企業(ye) 的綜合實力。得益於(yu) 企業(ye) 整個(ge) 光伏產(chan) 業(ye) 鏈的一體(ti) 化,盡管這些年光伏的產(chan) 能在逐年擴張,但在擴張的過程中,各個(ge) 環節一直都處在動態平衡中,有的環節利潤高,有的環節利潤低,全產(chan) 業(ye) 鏈保證企業(ye) 在波動中有穩定的收益。
“作為(wei) 國內(nei) 最早的光伏企業(ye) ,無論外界如何波動,我們(men) 一直處於(yu) 第一梯隊,並沒有大起大落,為(wei) 什麽(me) ?因為(wei) 高利潤時,我們(men) 扛住了誘惑,行業(ye) 虧(kui) 損時,我們(men) 也堅持在做,包括持續的研發投入。”郭亞(ya) 菲一直覺得企業(ye) 在經營過程中“定力”很重要,因為(wei) 市場的誘惑太多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