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因勢興產業 利導厚家底

發布時間:2022-07-25 11:35:00來源: 山西日報

  陵川鬆廟“睡眠小鎮”、沁水柿元“蜂蜜小鎮”、城區苗匠“電商小鎮”……一個(ge) 個(ge) 鄉(xiang) 村優(you) 勢產(chan) 業(ye) 活力迸發、生機湧動。全市1552個(ge) 行政村集體(ti) 收入全部破零,1435個(ge) 村年收入突破10萬(wan) 元,970個(ge) 村突破30萬(wan) 元,332個(ge) 村超過100萬(wan) 元……廣袤的晉城農(nong) 村一派蓬勃氣象。

  近年來,晉城市牢記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發展集體(ti) 經濟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證”的重要指示,以“係統謀劃、全域推進”思路狠抓集體(ti) 經濟發展“一號工程”,因地製宜發展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因勢利導做厚做實集體(ti) 家底,不斷譜寫(xie) 集體(ti) 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嶄新篇章。

  戰略牽引

  文旅康養(yang) 串珠成鏈

  “這個(ge) 地方山美水清,吃住玩都很有特色。自從(cong) 前年太行一號旅遊公路開通到這裏,我們(men) 都不知道來了多少趟了。”7月9日,帶著家人走進陵川縣六泉鄉(xiang) 浙水村的民宿小院,市民張鵬滿臉笑意地對記者說。

  浙水村是太行山深處一個(ge) 有著明清遺風的古樸山村,之前因交通不便“藏在深山人未知”,被確定為(wei) 建檔立卡貧困村。“自從(cong) ‘太行一號’國家風景道穿村而過,我們(men) 村充分挖掘‘陽馬古道’商旅文化底蘊,發展起了中藥材種植、生態水廠、農(nong) 家接待、峽穀觀光等多種康養(yang) 旅遊業(ye) 態。不僅(jin) 帶動我們(men) 順利脫貧,更形成了集體(ti) 增收、農(nong) 民致富、多方共贏的好局麵。”浙水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村委會(hui) 主任靳慧永高興(xing) 地說,僅(jin) 今年“五一”假期,村裏就接待遊客12萬(wan) 餘(yu) 人次,實現旅遊收入280餘(yu) 萬(wan) 元,村集體(ti) 增收15萬(wan) 元以上。

  同樣的蛻變還發生在“太行一號”沿線及沁河、丹河兩(liang) 岸許多個(ge) 晉城鄉(xiang) 村。近年來,晉城市主動對接中央、省重大區域戰略,規劃實施了太行一號文旅康養(yang) 和鄉(xiang) 村振興(xing) 融合發展示範帶、百裏沁河生態經濟帶、丹沁兩(liang) 河沿線治理示範帶和環城水係清水複流工程四大牽引性工程,輻射帶動周邊村人居環境、產(chan) 業(ye) 發展、集體(ti) 經濟、生態治理水平得到整體(ti) 提升。

  圍繞打造“太行一號”示範帶,晉城市投資150億(yi) 元,實施89個(ge) 項目,建設“三線路網”,建成“五大配套係統”,完成了特色產(chan) 業(ye) 布局,農(nong) 業(ye) 打底、文化搭台、康養(yang) 賺錢,使太行一號旅遊公路真正成為(wei) 生態路、觀光路、致富路,帶動沿線243個(ge) 村全部實現集體(ti) 經濟從(cong) 零到20萬(wan) 元的突破;投資254億(yi) 元全力建設“百裏沁河”經濟帶,統籌推進生態治理、古堡利用、路網提升、產(chan) 業(ye) 升級,堅持工業(ye) 反哺、三產(chan) 融合、增收共富,直接帶動沿河112個(ge) 農(nong) 村實現“環境治、交通暢、文化興(xing) 、布局優(you) 、產(chan) 業(ye) 旺、生態美”。

  作為(wei) 全省農(nong) 林文旅康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唯一整市推進試點市和全國康養(yang) 產(chan) 業(ye) 發展大會(hui) 永久會(hui) 址,晉城市堅持把全市域作為(wei) 功能完整的文旅康養(yang) 目的地來規劃、建設、管理,高標準謀劃實施了“示範區+特色小鎮+百村百院”等一批重點項目,走出了壯大集體(ti) 經濟的新路徑。

  全市優(you) 選129個(ge) 村落和108個(ge) 明清院落打造“百村百院”項目,去年首批28個(ge) 村、30個(ge) 院已開門迎客,迅速成為(wei) 熱門目的地,今年開門迎客的村、院將各達50個(ge) 以上;規劃19平方公裏的白馬寺山高端康養(yang) 示範區,4平方公裏核心區已初成形象,2025年全麵建成後,每年可接待遊客500萬(wan) 人次以上,直接帶動周邊21個(ge) 村康養(yang) 產(chan) 業(ye) 發展。“司徒小鎮”依托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打鐵花”,深度開發集休閑、購物、餐飲、演藝、文教於(yu) 一體(ti) 的發展模式,僅(jin) “千年鐵魂”品牌輸出一項,即為(wei) 村集體(ti) 增收800萬(wan) 元。一係列重大戰略牽引,正把全市鄉(xiang) 村文旅康養(yang) 產(chan) 業(ye) 串珠成鏈,為(wei) 集體(ti) 經濟發展注入無窮動力。

  進階發展

  特色農(nong) 業(ye) 漸入佳境

  “你看這小小的黃梨,待到成熟的時候,可以做成梨幹、梨膏、梨汁……都能賣出好價(jia) 錢嘞。”炎炎夏日,一望無際的千畝(mu) 梨園滿目蔥蘢,嫩綠的梨子綴滿枝頭,村民們(men) 正汗流浹背地修剪著根根枝條。在他們(men) 眼中,這一顆顆即將成熟的梨子,正是他們(men) 村的致富“密碼”。

  高平市陳區鎮鐵爐村所產(chan) 黃梨明清時曾進貢皇室,故有“鐵爐貢梨”的盛名。然而,麵對多年梨園因技術水平低、管理不到位而大麵積荒置,近年來,該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王建飛牽頭成立了鐵爐貢梨種植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從(cong) 利用和改造村集體(ti) 270餘(yu) 畝(mu) 老梨園做起,帶領全村開始走黃梨種植、存儲(chu) 和深加工之路。

  “我們(men) 流轉770多畝(mu) 土地,種植標準化黃梨1040餘(yu) 畝(mu) ,建成了高平市單體(ti) 規模最大的‘鐵爐貢梨’種植基地。”王建飛神色喜悅地說,他們(men) 還構建起了“選種—種植—深加工—線上線下銷售—休閑觀光”黃梨全產(chan) 業(ye) 鏈,而這背後正是依托了各項利好政策的支持。

  近年來,為(wei) 破解村級集體(ti) 經濟發展資金難題,晉城市先後以財政優(you) 先支持、吸引社會(hui) 資本、爭(zheng) 取政策資金、整合涉農(nong) 資產(chan) 等多元化方式,支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優(you) 先發展。

  借助這股東(dong) 風,鐵爐村整合上級資金入股擴大合作社經營,村集體(ti) 每年收取固定收益5000元;2019年通過優(you) 惠政策發展1000噸黃梨加工項目,村集體(ti) 每年可獲得5萬(wan) 元保底分紅。今年,在200萬(wan) 元鄉(xiang) 村振興(xing) 財政銜接資金支持下,該村延伸產(chan) 業(ye) 生產(chan) 鏈,推動合作社走向專(zhuan) 業(ye) 化、品牌化、規模化。“現在,全村集體(ti) 經濟收入超過15萬(wan) 元,黃梨產(chan) 業(ye) 成為(wei) 壯大村級集體(ti) 經濟的有力支撐。”王建飛自信地說道。

  沁水縣龍港鎮的柿元村,也在這些利好政策支持下,成就了強村富民的“蜜蜂事業(ye) ”。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李光軍(jun) 介紹,該村依托山西聖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建設了蜜蜂小鎮、中國蜜蜂博物館(山西館)、蜜蜂產(chan) 品綠色生產(chan) 車間等重點項目,搭建起全省首個(ge) 數字化智能蜂場,企業(ye) 年產(chan) 值超過2000萬(wan) 元,村集體(ti) 收入達到156.8萬(wan) 元,全村人均收入超過1.8萬(wan) 元。

  好的政策是打通特色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的快車道。如今,晉城市全力推動市鄉(xiang) 村振興(xing) 公司及縣農(nong) 投公司作為(wei)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建設發展投融資主體(ti) ,推動實施建設陵川縣雙十萬(wan) 畝(mu) 連翹示範基地,屆時將有效促進中藥材全產(chan) 業(ye) 鏈的形成,以集聚效應助推中藥材產(chan) 業(ye) 快速發展。

  聚焦“特”“優(you) ”產(chan) 業(ye) 發展,晉城市逐漸形成了生豬、家禽、肉羊、蜂業(ye) 、蔬菜、中藥材六大特優(you) 產(chan) 業(ye) 和蠶桑、黃梨、甘薯三大特色產(chan) 業(ye) 的“6+3”特色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體(ti) 係,實現集體(ti) 經濟規模化、集約化、產(chan) 業(ye) 化發展,特色農(nong) 業(ye) 漸入佳境。

  百尺竿頭

  多元產(chan) 業(ye) 遍地開花

  為(wei) 激活村級集體(ti) 經濟“造血”功能,晉城市立足實際,多措並舉(ju) ,全力助推產(chan) 業(ye) 多元化發展,探索出了一條條村級集體(ti) 經濟發展的嶄新路徑。

  盛夏時節,欣欣向榮。在位於(yu) 侯村村的山西龍駿艾柯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車間內(nei) ,一排排做工精美的環保餐具正從(cong) 自動化生產(chan) 線上源源不斷地生產(chan) 出來,它們(men) 將發往北京、上海、西安等諸多城市。

  “項目是2019年村裏與(yu) 江蘇龍駿環保實業(ye) 聯合創辦的環保企業(ye) ,以玉米澱粉為(wei) 原材料,年產(chan) 萬(wan) 噸生物基食品包裝。當年引進、當年建設、當年投產(chan) ,產(chan) 品供不應求,年產(chan) 值5000餘(yu) 萬(wan) 元,利潤達400多萬(wan) 元。”村黨(dang) 總支書(shu) 記韓小抗興(xing) 致勃勃地介紹。

  在推動產(chan) 業(ye) 發展中,村裏構建起“公司+村集體(ti) +村民”入股分紅的利益聯結機製。去年,公司盈利448.4萬(wan) 元,村集體(ti) 分紅300多萬(wan) 元,村民分紅112.4萬(wan) 元。除此之外,該村還發展養(yang) 殖、煤炭等多家企業(ye) ,形成農(nong) 業(ye) 、工業(ye) 、第三產(chan) 業(ye) 齊頭並進的多元化發展格局。去年全村總產(chan) 值達1.9億(yi) 元,集體(ti) 收入達1000餘(yu) 萬(wan) 元。同時,侯村企業(ye) 吸收周邊村入股分紅,帶動他們(men) “破零”增收。

  在澤州縣晉廟鋪鎮的現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園大棚內(nei) ,農(nong) 戶們(men) 正嫻熟地分揀、裝箱一朵朵鮮嫩肥厚的平菇。鎮黨(dang) 委書(shu) 記樊曙鈺欣喜地說,去年他們(men) 搶抓澤州縣農(nong) 村宅基地製度改革試點縣這一機遇,在全鎮開展了盤活“四塊地”百千行動,帶動王漢掌村、範穀坨村等6個(ge) 村472萬(wan) 元入股引進現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園,去年年底共分紅23.6萬(wan) 元。

  深入開展農(nong) 村產(chan) 權製度改革,強力推進農(nong) 村集體(ti) 資產(chan) “清化收”工作,讓農(nong) 村“死產(chan) ”變“活權”、“活權”變“活錢”。2020年,城區組建起了農(nong) 村產(chan) 權交易中心,利用農(nong) 村產(chan) 權交易線上平台開展全市域產(chan) 權交易,運行一年多時間已累計線上掛牌各類農(nong) 村資源資產(chan) 768筆,成交589筆,成交金額3018萬(wan) 元,為(wei) 集體(ti) 增收632.8萬(wan) 元。全市其他5個(ge) 縣(市、區)也都建立起了交易平台,有效推動農(nong) 村(社區)資產(chan) 資源規範流動。

  窮村“破零”增收,富村抱團做強。沁水縣嘉峰鎮下轄18個(ge) 村,平均每村集體(ti) 經濟達278萬(wan) 元,百萬(wan) 元以上村占83%,豐(feng) 厚的家底激發該鎮在多元化產(chan) 業(ye) 發展中有了更大籌劃。鎮黨(dang) 委組織委員楊田介紹,今年該鎮已開始構架鎮村兩(liang) 級經營體(ti) 係,初期謀劃了17個(ge) 項目、預計總投資16.8億(yi) 元,旨在以多元化產(chan) 業(ye) 引領全鎮域村級集體(ti) 經濟共同發展。

  鄉(xiang) 村振興(xing) ,任重道遠。今年,為(wei) 持續增強村級集體(ti) 經濟發展活力和實力,晉城市精準發力,出台了21條含金量高、可操作性強的專(zhuan) 項舉(ju) 措,切實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ti) 經濟牢牢抓在手上。晉城市委書(shu) 記王震表示,“晉城市將堅定不移發揮黨(dang) 建引領作用,用好係統思維,堅持全域推進,持續走好具有晉城特色的集體(ti) 經濟發展壯大之路。”(記者李誌軍(jun) 鄭璐 王天曉)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