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評:數字中國建設要順勢而為,也要乘勢而上
發布《數字中國發展報告(2021年)》,啟動“2022年全民數字素養(yang) 與(yu) 技能提升月”活動;發布30個(ge) “數字環保”典型案例;製作“數字中國建設成就巡禮”專(zhuan) 題展和專(zhuan) 題片……7月24日,以“創新驅動新變革 數字引領新格局”為(wei) 主題的第五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hui) 在福州閉幕。在這場八閩大地的數字之約中,一項項不菲的數字產(chan) 業(ye) 投資,一個(ge) 個(ge) 火熱的數字經濟項目,成為(wei) 數字中國建設蹄疾步穩的生動寫(xie) 照。
進入數字時代,數字化發展水平已經成為(wei) 衡量一個(ge) 國家現代化程度和綜合實力的重要標誌之一。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數字化發展能力持續增強,數字經濟規模不斷壯大,信息便民惠民加速普及,數字治理格局日益完善,數字中國建設擁有堅實基礎。從(cong) 2012年至2021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從(cong) 11萬(wan) 億(yi) 元增長到45.5萬(wan) 億(yi) 元,占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比重由21.6%提升至39.8%。與(yu) 此同時,我國電子商務交易額、移動支付交易規模位居全球第一,新技術、新產(chan) 業(ye) 、新業(ye) 態、新模式不斷湧現,推動經濟結構不斷優(you) 化、經濟效益顯著提升、人民生活持續改善。
從(cong) 數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這是信息化發展的一條主線。生活中,機器人充電樁、無人清潔船、炒菜機器人等數字化場景正在走進千家萬(wan) 戶,政務服務“一鍵辦理”等數字化模式實現了數據多跑路、群眾(zhong) 少跑腿,刷臉通關(guan) 、刷臉支付、智慧旅遊、AI會(hui) 診等數字化應用為(wei) 日常賦能添彩;生產(chan) 上,一大批傳(chuan) 統企業(ye) “上雲(yun) 用數賦智”,加快創新驅動轉型步伐,數字化動能為(wei) 高質量發展加力蓄勢……事實證明,數字技術正以新理念、新業(ye) 態、新模式全麵融入人類經濟、政治、文化、社會(hui) 、生態文明建設各領域和全過程,給人類生產(chan) 生活帶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
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在數字化發展浪潮中把握新機遇、應對新挑戰、塑造新優(you) 勢,必須加快數字中國建設,適應我國發展新的曆史方位,全麵貫徹新發展理念,以信息化培育新動能,以新動能推動新發展,以新發展創造新輝煌。“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專(zhuan) 門設置“加快數字化發展 建設數字中國”章節,對加快建設數字經濟、數字社會(hui) 、數字政府,營造良好數字生態作出部署。高標準高質量推進數字中國建設,既要順勢而為(wei) ,大力推進數字產(chan) 業(ye) 化、產(chan) 業(ye) 數字化,構建以數據為(wei) 關(guan) 鍵要素的數字經濟,加快推進數字政府、新型智慧城市、數字鄉(xiang) 村建設,提升全民數字素養(yang) 與(yu) 技能;也要乘勢而上,以數字化轉型整體(ti) 帶動生產(chan) 方式、生活方式、治理方式變革,激發各類創新要素資源活力,提供更多普惠便捷、優(you) 質高效的數字服務,讓人們(men) 更好共享信息化發展成果。
數字改變生活,數字創造未來。從(cong) 城市到農(nong) 村,從(cong) 社會(hui) 到個(ge) 人,從(cong) 線上到線下……按下“快進鍵”,跑出“加速度”,讓我們(men) 一起見證數字中國的新繁榮、新進步、新精彩。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