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鎮總體進入規範健康發展軌道(新視點)
浙江紹興(xing) ,諸暨襪藝特色小鎮,“一雙襪子”集聚640多家企業(ye) ,吸納就業(ye) 2.3萬(wan) 人,完成特色產(chan) 業(ye) 投資近54億(yi) 元,年繳納稅收超3.1億(yi) 元,2021年發明專(zhuan) 利授權量50餘(yu) 件。
陝西西安,大唐西市絲(si) 路文旅特色小鎮,依托唐長安西市原址再建,將盛唐文化和絲(si) 路文化融於(yu) 特色建築、特色產(chan) 品、特色演藝和特色餐飲,年旅遊收入超10億(yi) 元。
特色小鎮建設,對經濟轉型升級和新型城鎮化建設具有重要意義(yi) 。2021年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0部門出台《全國特色小鎮規範健康發展導則》以來,國家發展改革委滾動組織開展規範糾偏和“回頭看”工作,全麵摸排處置特色小鎮發展中出現的問題,推動建設發展特色小鎮的觀念逐步回歸理性,特色小鎮總體(ti) 進入規範健康發展軌道。
從(cong) “一哄而上”轉向理性發展,特色小鎮嚴(yan) 控數量。各地逐步樹立起“少而精”觀念,特色小鎮數量進一步減少。2021年底,各省份清單內(nei) 共保留特色小鎮1230個(ge) ,七成省份的特色小鎮數量少於(yu) 50個(ge) 。
從(cong) 抓數量轉向抓質量,特色小鎮質量有效提升,湧現出一批精品特色小鎮。根據初步調查結果,1230個(ge) 特色小鎮單個(ge) 吸納就業(ye) 平均約6000人,特色產(chan) 業(ye) 投資占總投資比例平均約70%,累計完成投資平均約59億(yi) 元,年繳納稅收平均約2.8億(yi) 元。
從(cong) 學表象轉向學本質,特色小鎮建設更具特色。各地逐步探索出符合自身實際的發展路徑。如江蘇、浙江、福建等東(dong) 部發達地區依托塊狀經濟和縣域經濟發達的優(you) 勢,發展形成一批先進製造類和科技創新、創意設計、數字經濟等現代服務類特色小鎮。吉林、湖南、四川等地依托現代農(nong) 業(ye) 基礎,發展形成一批三產(chan) 融合類特色小鎮。
從(cong) 重命名轉向重管控,特色小鎮監管進一步強化。各地健全特色小鎮管理機製,持續開展監測監督監管,以嚴(yan) 守合規用地、生態環保、債(zhai) 務防控、“房住不炒”、安全生產(chan) 等“五條底線”為(wei) 重點監管事項,對特色小鎮建設中的不規範行為(wei) 進行限期整改,性質嚴(yan) 重的立即嚴(yan) 肅查辦處理,各省份清單內(nei) 特色小鎮違反“五條底線”的現象基本消除。
為(wei) 動態摸排清理特色小鎮發展中的風險性苗頭性問題,近期國家發展改革委又開展了新一輪大數據篩查工作,部署有關(guan) 省份針對搜索發現的問題線索,赴實地逐一核查,一經查實立即開展整改處置。
“我們(men) 將堅持‘一張清單管到底’,不斷鞏固規範糾偏成果,確保特色小鎮建設嚴(yan) 守‘五條底線’,確保特色小鎮在規範健康發展軌道上穩步前行。”國家發展改革委規劃司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