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增強社區為民便民安民功能
社區工作連著千家萬(wan) 戶,社區服務關(guan) 係民生、連著民心。近日,省政府辦公廳印發《山西省“十四五”城鄉(xiang) 社區服務體(ti) 係建設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繪就我省“十四五”社區服務新藍圖。7月21日,省政府新聞辦舉(ju) 行新聞發布會(hui) ,省民政廳、省文旅廳、省發改委、省衛健委、省體(ti) 育局五部門相關(guan) 負責人深入解讀《規劃》主要內(nei) 容。
進一步完善政策體(ti) 係 繪就我省社區服務新藍圖
社區服務是人民群眾(zhong) 家門口的服務,《規劃》繪就我省社區服務新藍圖。省民政廳黨(dang) 組書(shu) 記、廳長鄭紅介紹,《規劃》圍繞統籌推進城鄉(xiang) 社區治理,全麵提升基層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水平,聚焦群眾(zhong) 期待,緊扣目標任務,堅持問題導向、堅持創新發展,從(cong) 構建黨(dang) 建引領城鄉(xiang) 社區服務格局等6個(ge) 方麵作出部署,明確了10項發展指標,確定4項行動、1項重大工程,進一步健全完善城鄉(xiang) 社區服務體(ti) 係。
《規劃》圍繞基層治理新任務進行了總體(ti) 規劃布局。在服務內(nei) 容方麵,強調為(wei) 民服務、便民服務、安民服務一體(ti) 推進。為(wei) 民服務功能重點是幼有所育、學有所教、病有所醫、老有所養(yang) 、弱有所扶等。便民服務功能主要指社區公共事業(ye) 服務事項和商業(ye) 服務事項兩(liang) 大類。安民服務功能,主要涉及社區平安建設的各項服務。
在服務主體(ti) 和方式方麵,強調構建多方參與(yu) 格局、創新服務模式。
在服務保障方麵,在經費保障上要求按規定落實政府經費安排,確保村(社區)組織有錢為(wei) 民辦事,確保管理服務有效覆蓋常住人口。在政策支持上,保障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建設用地,優(you) 先用於(yu) 社區養(yang) 老、托育、助殘、未成年人保護等服務。落實社區服務各項優(you) 惠政策。在人才建設上,實施社區人才隊伍建設行動,鼓勵高校畢業(ye) 生、退伍軍(jun) 人到村(社區)就業(ye) 創業(ye) 。在信息支撐上,注重運用數字技術為(wei) 社區賦能減負。
“《規劃》的出台實施將進一步完善政策體(ti) 係,充分調動各方麵積極因素,不斷增強社區為(wei) 民、便民、安民功能,讓人民群眾(zhong) 獲得實實在在的好處,讓社區更有溫度。”鄭紅說。
公共文化服務領域 人人參與(yu) 文化 個(ge) 個(ge) 享受文化
“既要‘送’文化,也要‘種’文化,更要‘興(xing) ’文化。”省文旅廳二級巡視員王豔芳介紹,“十四五”期間,我省公共文化服務領域將在推進城鄉(xiang) 公共文化服務體(ti) 係一體(ti) 建設、實現品質發展和社會(hui) 化、數字化發展等方麵發力。創新實施群眾(zhong) 文化惠民工程,引導優(you) 質文化資源和文化服務更多地向農(nong) 村傾(qing) 斜。全麵落實公共文化設施免費開放政策,出台指導性文件,推動公共圖書(shu) 館向“有溫度的文化社交中心”、文化館向“群眾(zhong) 的終身美育學校”目標邁進。深入推進政府購買(mai) 公共文化服務,探索創新“百姓點單”等服務內(nei) 容。加快推進智慧圖書(shu) 館和公共文化雲(yun) 平台建設。
同時,推進“五個(ge) 一批”群眾(zhong) 文化惠民工程深入開展。在全省範圍內(nei) 持續選塑打造一批群眾(zhong) 文化服務品牌、培育一批鄉(xiang) 村群眾(zhong) 文藝隊伍、挖掘一批鄉(xiang) 土文化能人藝人、培養(yang) 一批鄉(xiang) 村文化帶頭人、配送一批專(zhuan) 業(ye) 文藝演出——“免費送戲下鄉(xiang) 一萬(wan) 場”。通過省市縣鄉(xiang) 村層層開展群眾(zhong) 文化活動,在全省掀起“人人參與(yu) 文化、個(ge) 個(ge) 享受文化”的群眾(zhong) 文化熱潮。
城鄉(xiang) 社區綜合服務 供給更充足 設施更齊備
社區服務設施是發展社區服務的載體(ti) 。省發改委社會(hui) 發展處處長趙霞介紹,“十四五”時期,我省將以強化為(wei) 民、便民、安民功能為(wei) 重點,著力增強城鄉(xiang) 社區服務供給,補齊服務設施短板,力爭(zheng) 到2025年,全省實現城鄉(xiang) 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全覆蓋,農(nong) 村社區綜合服務設施覆蓋率達到80%。同時,聚焦補短板強弱項,統籌謀劃、綜合施策,支持社區養(yang) 老骨幹網和綜合服務設施建設,利用好現有設施,落實好配建設施政策,探索通過“以場地換服務”等方式鼓勵社會(hui) 力量興(xing) 辦社區服務,爭(zheng) 取到2025年全省每百戶居民擁有社區綜合服務設施麵積不低於(yu) 30平方米。
我省將積極推動基本公共服務資源向社區下沉,大力發展社區家政、餐飲等生活性服務業(ye) ,全麵提升社區為(wei) 民服務水平,讓居民享受就近就便優(you) 質服務。
基層醫療衛生服務 就醫更便捷 工作更精細
基層醫療衛生事關(guan) 群眾(zhong) 民生福祉,事關(guan) 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公平可及。省衛健委基層衛生健康處處長張曉東(dong) 介紹,“十四五”期間,我省將持續推動城鄉(xiang) 社區醫療衛生服務體(ti) 係高質量發展。我省先後出台了加強鄉(xiang) 村醫生隊伍建設和鄉(xiang) 村醫療衛生機構建設管理的兩(liang) 個(ge) 政策文件,加強督促指導,推動各地貫徹落實。
此外,以介休市入選全國基層衛生健康綜合試驗區建設為(wei) 契機,遴選杏花嶺區、孝義(yi) 市、澤州縣、翼城縣、鹽湖區作為(wei) 我省基層衛生健康綜合試驗區建設縣,同步推進,力爭(zheng) 通過5年左右的時間,打造出可推廣、可複製的基層衛生健康高質量發展新模式新樣板。
我省將持續推進“優(you) 質服務基層行”活動,深入推進縣鄉(xiang) 醫療衛生機構一體(ti) 化改革,加強社區醫院建設,做精做細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持續做好城鄉(xiang)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進一步兜牢兜實基層疫情防控網底。
社區體(ti) 育服務體(ti) 係 建設鍛煉場地 強化健身指導
社區居民去哪兒(er) 健身、與(yu) 誰健身、誰來指導健身是群眾(zhong) 關(guan) 注的健身熱點問題。“截至2021年底,全省人均體(ti) 育場地麵積已達2.41平方米,90%的城市社區建成15分鍾健身圈。”省體(ti) 育局全民健身處處長張文智介紹,圍繞群眾(zhong) 身邊的健身熱點,省體(ti) 育局會(hui) 同相關(guan) 部門,在推進社區體(ti) 育服務體(ti) 係建設方麵積極行動。我省近期印發了一係列有關(guan) 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補齊健身設施短板的政策文件,加強頂層設計,全麵推進全省社區體(ti) 育服務體(ti) 係建設。
從(cong) 2021年開始到2025年,我省將新建和改擴建39個(ge) 以上體(ti) 育公園,完成國家扶持的全民健身中心、公共體(ti) 育場館、健身步道、足球場、戶外運動設施等公共體(ti) 育設施的建設任務,建設100個(ge) 室內(nei) 外相結合的貼近社區、麵向群眾(zhong) 的多功能社區全民健身中心,沿汾河流經市、縣(區),在城市社區範圍內(nei) 建設汾河自行車健身長廊。
此外,2022年,我省對57個(ge) 符合開放條件的公共體(ti) 育場館進行補助,提升開放水平,並積極推動符合條件的學校體(ti) 育設施向社會(hui) 開放,特別是向社區居民開放。在全省廣泛開展“強健體(ti) 魄·積極生活·共享健康”全民健身活動,另外將在全省舉(ju) 辦585場社區運動會(hui) 。
針對“誰來指導群眾(zhong) 健身”問題,我省開展社區群眾(zhong) 身邊的健身指導活動,持續做好全省群眾(zhong) 身邊的社會(hui) 體(ti) 育指導員培訓工作,舉(ju) 辦全省社會(hui) 體(ti) 育指導員電視大賽,提高群眾(zhong) 身邊的健身指導服務水平。將開展10場以上省級全民健身進社區等誌願服務活動,在全省舉(ju) 辦36場國家體(ti) 育鍛煉標準達標測驗活動,開展科學健身谘詢和指導。
細化貫徹措施 共建美好家園 共創美好未來
“社區是社會(hui) 治理的基本單元,是黨(dang) 和政府聯係服務群眾(zhong) 的橋梁。做好社區服務工作,需要各部門、社會(hui) 各界共同努力。”省民政廳基層政權建設和社區治理處處長張麗(li) 霞介紹,下一步,將督促指導各市抓緊製定“十四五”城鄉(xiang) 社區服務體(ti) 係建設的細化措施,形成省級層麵和市級層麵有機銜接的規劃政策體(ti) 係。開展新時代新社區新生活服務質量提升行動,紮實推進實施固本強基、養(yang) 老服務、未成年關(guan) 愛、助殘服務等14個(ge) 子行動計劃。開展相關(guan) 試點示範建設,推進城鄉(xiang) 社區法治化、標準化和規範化建設,完善社區公共服務目錄及準入製度,鼓勵有條件的地方製定社區服務標準,健全完善社區服務群眾(zhong) 滿意度調查製度,精準了解群眾(zhong) 需求。同時,組織實施社會(hui) 力量參與(yu) 社區服務行動計劃,完善多方參與(yu) 的社區服務新格局,不斷增強人民群眾(zhong) 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記者高建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