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一張嶄新的首都文化名片驚豔亮相

發布時間:2022-07-28 15:30:00來源: 北京日報

  500多位各界嘉賓、一主四分五大論壇、三條觀摩路線、兩(liang) 場重磅發布……7月25日至26日,以“傳(chuan) 承·創新·互鑒”為(wei) 永久主題,以“推動文化創新 賦能美好生活”為(wei) 年度主題的2022北京文化論壇成功舉(ju) 辦,一張嶄新的首都文化名片驚豔亮相。

  高端平台:

  業(ye) 界領軍(jun) 人物共赴北京文化之約

  北京是全國文化中心,也是一流文化人才匯聚和培養(yang) 之地。正因為(wei) 如此,北京文化論壇從(cong) 誕生之日起,就有了打造文化領域全國性品牌論壇的底氣和實力。首屆論壇上,政府部門和文化單位負責人、專(zhuan) 家學者、知名作家、演藝人士以及基層文化工作者等各界嘉賓500多人出席,可謂群賢畢至。

  “我在北京差不多生活了半個(ge) 世紀,北京影響了我,藝術氛圍非常濃厚。”著名作家梁曉聲在論壇上為(wei) “書(shu) 香京城”點讚,“很多地方在打造15分鍾閱讀圈,有的則開展豐(feng) 富的閱讀分享活動,北京在這方麵做得很好。”

  “在中軸線申遺的過程中我們(men) 發現,它已經變成了一種社會(hui) 凝聚力。”讓清華大學教授呂舟感動的是,申遺工作正在由專(zhuan) 業(ye) 部門的事情變成社會(hui) 共同參與(yu) 的活動。

  “北京既是全國文化中心又是雙奧之城,為(wei) 文藝工作者提供了不竭的創作靈感。”著名導演張藝謀表示,“作為(wei) 文藝工作者,我們(men) 將堅定文化自信,大力弘揚北京冬奧精神,以更加自信開放的姿態砥礪前行,讓北京冬奧精神在新時代的文藝事業(ye) 中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除了在京的業(ye) 界大咖齊聚一堂,北京文化論壇也開始將影響力輻射到全國乃至世界。重慶紅岩聯線文化發展管理中心黨(dang) 委書(shu) 記朱軍(jun) 說,希望北京更好地發揮文化吸引力作用,搭建一係列全國性的平台,給各地文化提供全景式展示空間。赫爾辛基市文化和休閑部常務部長勞拉·阿爾托則通過視頻形式向中國朋友問好,期待彼此密切交流呈現出不同的文化之美。

  重磅首發:

  十件大事及產(chan) 業(ye) 白皮書(shu) 鼓舞人心

  7月25日上午,走進開幕式會(hui) 場的嘉賓們(men) ,紛紛被桌上擺放著的一本圖冊(ce) 吸引了。這本沉甸甸的《“京”彩文化——北京市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成就圖冊(ce) 》,精選200餘(yu) 張照片,圖文並茂地展現了五年來北京市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的累累碩果。

  隨後發布的“全國文化中心建設2021年度十件大事”更是在會(hui) 場內(nei) 外“刷屏”了。

  建黨(dang) 百年文藝演出《偉(wei) 大征程》在國家體(ti) 育場盛大舉(ju) 行,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曆史展覽館、北大紅樓成為(wei) 首都紅色新地標,首屆中國網絡文明大會(hui) 在京召開……凝聚著首善之區堅持價(jia) 值引領的風采;琉璃河遺址考古新發現見證北京三千年建城史,北京中軸線申遺保護駛入“快車道”……體(ti) 現著曆史文化名城的古都新貌;北京環球影城主題公園盛大開園,8K超高清電視頻道開播,《覺醒年代》《長津湖》等重大革命曆史題材文藝作品精彩呈現,北京文化產(chan) 業(ye) 新業(ye) 態迸發新活力,“書(shu) 香京城”建設推動全民閱讀深入人心……這座城市因文化浸潤而格外精彩。

  同樣鼓舞人心的還有《北京文化產(chan) 業(ye) 發展白皮書(shu) (2022)》發布的一係列數據。2021年,全市規模以上文化產(chan) 業(ye) 法人單位5539家,比上年增加368家;利潤總額1429.4億(yi) 元,同比增長47.5%;居民人均文化娛樂(le) 消費支出1367元,同比增長12.2%。數字背後,是北京文化產(chan) 業(ye) 麵對疫情壓力實現較快增長的韌性,以及文化消費持續回暖的信心。

  沉浸體(ti) 驗:

  三條觀摩路線串起城市文化地標

  北京文化之美還需要沉浸其中,才能真正體(ti) 驗。為(wei) 此,論壇圍繞中軸線、首鋼園和大運河等城市文化地標,特別設計了三條現場觀摩路線,讓與(yu) 會(hui) 嘉賓充分感受中軸線申遺保護、老城有機更新、紅色文化傳(chuan) 承、工業(ye) 遺存綠色蝶變、非遺活態傳(chuan) 承、大運河文化帶保護建設、城市副中心創新發展等帶來的無盡魅力。

  沿著中軸線從(cong) 南向北,觀摩團在前門三裏河漫步,感受“老胡同現代生活”;到顏料會(hui) 館觀賞“會(hui) 館有戲”演出,體(ti) 驗百年會(hui) 館煥彩重生;走進北大紅樓,重溫紅色記憶;登上鍾鼓樓俯覽古都,見證曆史與(yu) 現代的奇妙交融。

  在城市副中心觀摩線路中,130多位嘉賓參觀了燃燈塔及周邊古建築群、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築等地。北京市社會(hui) 科學院黨(dang) 組書(shu) 記謝輝由衷地說:“此行讓我對大運河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時尚和新鮮的吸引是暫時的,唯有曆史和文化才是一個(ge) 地區或景區經久不衰的吸引力。”

  位於(yu) 西山永定河文化帶石景山段的觀摩路線則是傳(chuan) 統與(yu) 現代融合的典範,在這裏,傳(chuan) 承百年的非遺技藝令人歎為(wei) 觀止,見證中國冰雪健兒(er) 勇奪雙金的首鋼大跳台仍在書(shu) 寫(xie) 傳(chuan) 奇。當晚,“山河永定,共向未來”2022北京西山永定河文化節在首鋼園盛大開幕。在流光溢彩的三號高爐,一場“大型沉浸式交響音詩畫”令人沉醉其中。

  觀點激蕩:

  聚焦熱點話題打造思想盛宴

  會(hui) 場外的活動精彩多元,會(hui) 場內(nei) 的觀點交鋒也不斷爆出“金句”。在五大論壇上,多位嘉賓進行了精彩的主題演講和圓桌對話,為(wei) 全國文化中心建設建言獻策。

  在“曆史文化傳(chuan) 承與(yu) 發展”分論壇上,中軸線申遺保護、博物館之城建設、紅色基因傳(chuan) 承賡續、文物活化利用等,都是大家最為(wei) 關(guan) 心的話題。“文化+藝術,讓文物更加生動地浸潤人心。”故宮博物院常務副院長婁瑋說,故宮嚐試與(yu) 藝術院團開展合作,通過動靜結合、音畫結合等方式,講好中國故事。

  同時開啟的“文化與(yu) 科技融合發展”分論壇上,一名叫文京京的“AI虛擬主持人”現身主持,讓大家眼前一亮。百度集團副總裁吳甜表示,文化與(yu) 科技的跨界融合急需複合型人才發揮橋梁作用,這將是一個(ge) 相對長期的過程。

  圍繞“如何推動產(chan) 生文藝精品”和“新時代的影視精品創作”等話題,中國戲劇家協會(hui) 主席濮存昕、北京電影家協會(hui) 主席黃建新、博納影業(ye) 集團董事長於(yu) 冬、演員於(yu) 和偉(wei) 等暢聊了整整四個(ge) 小時。在《覺醒年代》導演張永新看來,很多年輕觀眾(zhong) 並不是對紅色題材作品不感興(xing) 趣,他們(men) 反感的是懸浮的、不接地氣的作品:“我最強烈的感受就是,一定要拍出真實、具有真情實感和力量的作品。”

  “現在的中國已經從(cong) 翻譯世界的階段,進入到了翻譯中國的階段,幾十年前我們(men) 向中國介紹世界,現在我們(men) 要向世界介紹中國。”中國翻譯協會(hui) 常務副會(hui) 長黃友義(yi) 在“文化交流與(yu) 合作”分論壇上的一番話,更是道出了與(yu) 會(hui) 嘉賓的共同心聲。

  2022北京文化論壇已經畫上了圓滿的句號,而這些精彩的觀點還值得我們(men) 繼續思考。未來,北京文化論壇將打造成建言文化發展、推動文化創新的一流平台,塑造為(wei) 具有中國風韻、國際影響的文化品牌,更好推動全國文化中心建設,為(wei) 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強國作出新貢獻。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