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江蘇援疆在帕米爾高原上繪就鄉村振興新畫卷

發布時間:2022-07-28 15:47:00來源: 新華日報

  行走在“萬(wan) 山之州”克州,除了連綿不斷的群山、蒼茫無際的戈壁,最讓人印象深刻的還是隨處可見的笑臉——走出大山搬入新居的一家人其樂(le) 融融,種植園內(nei) 擦拭汗水的柯族大爺收獲著喜悅,無花果樹下奔跑的小朋友朝氣蓬勃……踏上新征程,江蘇援疆克州前方指揮部不斷鞏固拓展克州脫貧攻堅成果,在推動鄉(xiang) 村振興(xing) 工作中邁出堅實步伐。

  精耕細作讓高原薄土“生金”

  7月15日中午,阿圖什市哈拉峻鄉(xiang) 坎阿熱力村“柯藥創新園”,70歲的加汗巴依·斯提木胡裏正在為(wei) 黃蜀葵除草、施肥。今年5月底,第一批百畝(mu) 黃蜀葵剛剛種下,加汗巴依也從(cong) 牧羊人變成種植園工人。“騎電動車5分鍾就到園子,一個(ge) 月掙4000元,放在過去哪敢想?”看著嫩綠的黃蜀葵幼苗,笑容爬上了老人滿是汗水的臉龐。

  坎阿熱力村村幹部王軍(jun) 帥告訴記者,黃蜀葵具有很高的藥用價(jia) 值,畝(mu) 產(chan) 值可達3000多元,是傳(chuan) 統農(nong) 作物的3倍多。在援疆幹部的牽線下,江蘇蘇中藥業(ye) 集團與(yu) 這個(ge) 邊疆小山村結緣,聯手將這朵“致富花”種在帕米爾高原上。該項目總投資705萬(wan) 元,今年首批試驗種植100畝(mu) ,明年預計在全村870畝(mu) 耕地上全麵推開,預計每畝(mu) 可增收2000餘(yu) 元。

  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是關(guan) 鍵。在克州,穀地、盆地遍布山間,山地占全州麵積的90%,平地顯得十分珍貴。如何解決(jue) “一方水土難養(yang) 一方人”?兩(liang) 年多來,江蘇援疆克州前指在精耕細作上做文章,投入約1.9億(yi) 元引入邊境片區牛羊交易市場、無花果新品培育智能溫室大棚、沙棘白蒜種植等21個(ge) 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項目。

  深耕土地提質增效的同時,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鏈也在不斷延長。發展得好的項目,已經能夠打通一二三產(chan) 業(ye) ,做到特色種植、精細加工、鄉(xiang) 村旅遊相結合。木納格葡萄便是一例。

  6月下旬,阿圖什市阿紮克鄉(xiang) 產(chan) 業(ye) 一條街兩(liang) 側(ce) ,成片的木納格葡萄已經坐果,醞釀著豐(feng) 收的希望。阿紮克鄉(xiang) 布亞(ya) 買(mai) 提村村民努爾買(mai) 買(mai) 提·孜比不拉坐在自家廠房裏,正為(wei) 葡萄收購做準備。在昆山援疆工作組的支持幫助下,公司去年收購新鮮葡萄1200噸,生產(chan) 葡萄幹200多噸。今年上海、江蘇等地的訂單早早就來了,僅(jin) 這一項就讓公司產(chan) 值增加200多萬(wan) 元。而在這條街上,圍繞木納格葡萄的種植、收獲、銷售,當地農(nong) 戶共注冊(ce) 成立20多家企業(ye) ,一年總產(chan) 值超億(yi) 元。

  易地搬遷“搬”出幸福新生活

  位於(yu) 戰備國道219沿線的克孜勒陶新村年齡隻有“1歲”,是抵邊鄉(xiang) 村環境整治項目實施後誕生的一個(ge) 新村。58歲的斯拉依力·居馬的家就在這裏,大夥(huo) 兒(er) 紛紛聚在他家,談天說地、笑聲不斷。

  “村民們(men) 都說,這一搬,生活跨越了幾十年。”對過去貧苦的日子,斯拉依力·居馬刻骨銘心。搬遷前,群山包圍的克孜勒陶村“種地沒有土、放牧沒有草、出門繞山跑”,村民住的是石窩子、土坯房,喝的是河壩水。“寒冬臘月最是難熬,泥巴房子四處漏風,手臉凍得通紅,全家人隻能圍坐在土炕上。”搬遷後,村民們(men) 住上寬敞明亮的富民安居房,廚房、衛生間,家具、電器等一應俱全,院裏種菜種果,屋後雞羊滿圈,日子越過越紅火。

  兩(liang) 年多來,江蘇援疆克州前指投入1.6億(yi) 元對一批抵邊村試點開展人居環境整治,幫助提升改造3000餘(yu) 戶民房。同時,隨著鄉(xiang) 鎮供暖改造、生活垃圾處理、數字鄉(xiang) 村建設等一批援疆民生項目的穩步推進,鄉(xiang) 村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短板被不斷補齊,出行難、用電難、用水難等長期製約邊疆地區發展的瓶頸也被一一破解。

  為(wei) 了讓群眾(zhong) “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江蘇援疆克州前指在13個(ge) 經濟薄弱村投入6500萬(wan) 元建設“江蘇情·幫扶農(nong) 場”,探索建立防止返貧幫扶機製,帶動120個(ge) 低收入家庭戶年均增收2萬(wan) 餘(yu) 元,每個(ge) 村集體(ti) 年增收15萬(wan) 元。

  開發鄉(xiang) 村旅遊讓美景變“錢景”

  走進阿圖什市阿孜汗村饢文化巷,仿佛進入“時光隧道”,長長的立體(ti) 牆繪靜靜訴說著饢的故事,吸引不少遊客駐足觀看。在巷子深處的吾孜克仁達西打饢部,庫爾班江·買(mai) 買(mai) 提正在饢坑前忙碌,一鍋金黃的窩窩饢即將出爐。“我家三代打饢,手藝就這樣一代代傳(chuan) 了下來。”隨著阿孜汗村的名氣越來越響,庫爾班江的打饢部也成了“網紅打卡地”。

  阿孜汗村緊靠博古孜河,交通便捷,區位優(you) 越,村裏的無花果久負盛名。在江蘇援疆克州前指的統籌指導下,昆山援疆工作組深挖當地特色資源,以“仙果新鄉(xiang) 村、幸福阿孜汗”為(wei) 主題,分步驟開展綜合環境提升及特色風貌改造,先後完成安居爾廣場、木棧道步行環線、遊客服務中心、沿街民房立麵改造、饢文化巷、石榴園、百歲園等項目。

  村子美了,遊客紛至遝來。去年阿孜汗村的遊客量達10萬(wan) 人次,比2020年增加4倍,還被評為(wei) 2021年中國美麗(li) 休閑鄉(xiang) 村和國家3A級旅遊景區。村民艾拉·賽買(mai) 提經營的尼羅餐廳,最多時有近百人同時就餐。“現在村裏環境好了,旅遊的人多了,生意也越來越紅火。”

  乘著江蘇援疆的東(dong) 風,越來越多的美麗(li) 鄉(xiang) 村在帕米爾高原上綻放。江蘇援疆克州前指把“一村一品”鄉(xiang) 村建設思路引入克州,打造一批鄉(xiang) 村環境整治省級示範項目。越來越立體(ti) 的鄉(xiang) 村振興(xing) 圖景,讓克州百姓直呼“日子越過越有盼頭了,江蘇援疆亞(ya) 克西”。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