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關注湖南株洲:清水塘又“清”了
站在湖南株洲冶煉廠老廠區辦公樓樓頂,環視廠房,仍能感受到當年清水塘的輝煌。
7月16日,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長江保護法執法檢查組來到湖南株洲,了解如何貫徹落實長江保護法,通過調整產(chan) 業(ye) 結構,優(you) 化產(chan) 業(ye) 布局,推進長江流域綠色發展。
清水塘老工業(ye) 區依長江重要支流湘江而建,曾經是國家重點建設的老工業(ye) 基地,以冶煉、化工、建材三大產(chan) 業(ye) 為(wei) 主。過去,這裏煙囪林立、廠房鱗次櫛比,但也由於(yu) 長期“高消耗、高排放、高汙染”粗放式發展,一度成為(wei) 工業(ye) 汙染區,嚴(yan) 重威脅湘江中下遊地區1000萬(wan) 居民的飲水安全。啟動搬遷改造前的清水塘,工業(ye) 廢水排放量最高年份近2000萬(wan) 噸,占全市總量近30%,重金屬汙染排放占90%。
解“重化圍城”之困,必須依法走出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之路。株洲在清水塘老工業(ye) 區搬遷改造中,提出“三條鐵律”:高汙染企業(ye) 堅決(jue) 退出、高耗能項目堅決(jue) 不上、沿江化工企業(ye) 堅決(jue) 關(guan) 停搬遷。2018年12月30日,隨著株冶集團在清水塘地區最後一座運行中的冶煉爐正式熄火關(guan) 停,區域內(nei) 261家企業(ye) 實現全部關(guan) 停搬遷。
株洲進行清水塘整體(ti) 搬遷改造的同時,同步開展生態修複和環境治理,完成大湖、霞灣港等七大重金屬汙染治理項目,修複近3500畝(mu) 汙染地塊。清水塘老工業(ye) 區通過產(chan) 業(ye) 升級改造發生“蝶變”:湘江清水塘段水質由Ⅲ類提升到Ⅱ類,老工業(ye) 區退出重金屬汙染重點防控區,對湘江中下遊水源水質的直接影響基本消除,城區空氣質量明顯好轉。2021年,株洲市區空氣質量優(you) 良天數達310天,比改造前的2013年增加96天。當地老百姓興(xing) 奮地說,清水塘又“清”了!
為(wei) 保護長江流域,近年來,湖南省人大常委會(hui) 先後出台《湖南省湘江保護條例》《湖南省飲用水水源保護條例》等地方法規。株洲市分別與(yu) 湘江上下遊的衡陽市、湘潭市簽訂湘江流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chang) 協議,為(wei) 全流域係統性治水、護水建章立製。
環境修複好了,開發建設也要緊跟上。2021年以來,株洲全麵啟動清水塘生態新城控製性詳細規劃修編。目前,高端智造、科技創新、文創商貿、口岸經濟四個(ge) 產(chan) 業(ye) 功能區雛形已現。
長江保護法對“綠色發展”作了專(zhuan) 章規定,明確“國務院有關(guan) 部門和長江流域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按照長江流域發展規劃、國土空間規劃的要求,調整產(chan) 業(ye) 結構,優(you) 化產(chan) 業(ye) 布局,推進長江流域綠色發展。”株洲市委書(shu) 記曹慧泉認為(wei) ,清水塘老工業(ye) 區的成功轉型升級,是貫徹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生動實踐,是對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戰略的詮釋。隻有認真貫徹落實長江保護法,才能不斷推動長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修複和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