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大運河文化旅遊景區年底前免費開放

發布時間:2022-07-29 10:30:00來源: 北京日報

 

  將大運河沿岸的4座公園通過水路、陸路連為(wei) 一體(ti) ,既可乘船遊覽又能漫步騎行,既有“三廟一塔”古建築群也有運河濕地等自然野趣,形成集休閑、度假、體(ti) 驗、購物等於(yu) 一體(ti) 的旅遊目的地。

  記者從(cong) 通州區了解到,備受關(guan) 注的北京(通州)大運河文化旅遊景區將於(yu) 年底前麵向遊客免費開放,正式獲批後將成為(wei) 城市副中心首個(ge) 5A級景區。

  “三廟一塔”完成修繕

  北京(通州)大運河文化旅遊景區連通了4大區域,自北向南分別為(wei) 西海子公園葫蘆湖景點片區、燃燈塔和周邊古建築群、運河公園、大運河森林公園。其中,西海子公園和“三廟一塔”為(wei) 景區北區,也是文物古建和曆史文化的集中承載地。

  燃燈塔是通州的標誌性建築,也是國保文物,周邊其他古建築群和景點內(nei) 文物分別為(wei) 市保和區保文物,具有很高的曆史文化研究價(jia) 值和參觀遊覽價(jia) 值。自2019年以來,通州區實施了“三廟一塔”景區整改提升工程,對景區文物進行了修繕,對景區環境、公共服務設施、智慧管理進行了提升。目前,“三廟一塔”已基本完成從(cong) 文物景觀向旅遊景點的轉化,具備了向遊客開放的條件。

  進入“三廟一塔”景區,修葺一新的文廟泮橋首先映入眼簾,漢白玉欄杆在陽光下熠熠生輝。景區講解員介紹,本次修繕變化最大的是泮橋,因為(wei) 是文物,過去橋上罩著玻璃罩,遊客隻能透過玻璃觀察泮橋的基座。這次修繕特意從(cong) 基座上恢複了泮橋,對泮池進行了重修,恢複蓄水功能,實現橋上通行。繼續前行來到尊經閣前的亭子邊,工人師傅正在製作多層廊架,用來擺放從(cong) 運河河底打撈上來的皇家官木。

  大運河文化旅遊景區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此次修繕按照曆史製式,恢複了文廟曆史格局,全麵修補了景區文物建築的牆體(ti) 、台階、瓦片和門窗等,對油漆彩畫進行了除塵翻新,歸整佑勝教寺院門,並重砌了紫清宮院牆。置身其中,距今1400年的燃燈塔就在眼前,遠處運河商務區的現代化寫(xie) 字樓盡收眼底,古今文化在這裏碰撞交融,令人震撼。

  從(cong) “三廟一塔”景區出來進入葫蘆湖景點,沿著步道前行穿過大光樓前的廣場,就來到了景區中區的運河公園。步道可以進一步連接到南區的大運河森林公園。這條陸上大環線長達25公裏,斷點部分將被打通,其中潞陽橋下的船舶修理廠將設置開合橋,最南段的甘棠閘則借用市政道路武興(xing) 路並拓寬增設步道,從(cong) 而將環形步道串聯起來。

  提升改造5處停靠碼頭

  景區內(nei) 4座公園不僅(jin) 陸路連通,水路通過北運河也全部連通,河道段全長12.1公裏,水域麵積2.56平方公裏,沿途穿過北關(guan) 閘橋、千荷瀉露橋等10座橋梁,形成景區的水上大環線。本次景區水路改造主要對碼頭環境進行提升,在大光樓區域增設了一處臨(lin) 時停靠點,並對1號碼頭、2號碼頭、漕運碼頭、柳蔭碼頭進行了景觀綠化提升。

  中國中建設計研究院城鄉(xiang) 規劃分院相關(guan) 負責人李鵬英介紹,大光樓片區提升改造了濱河北路人行橋,對樓體(ti) 立麵破損處進行修繕,亮化樓體(ti) 夜景。二層廣場平台地麵進行了翻修,植入水工文化主題地雕地刻,同步提升周邊植被綠化,補充特色文化座椅、景觀小品等設施,滿足遊客遊覽的多元需求。

  1號碼頭拆除了現狀集裝箱,打開封閉空間,與(yu) 東(dong) 側(ce) 東(dong) 方雕塑及入口大門形成軸線對景關(guan) 係;綠化上沿步道增加特色生態花境景觀,並在樹池箅子、座椅等小品設計上植入運河文化元素。2號碼頭則通過提取大運河特有的桅杆順風旗元素打造濱水驛站,采用新中式建築形式,打造虛實結合的空間感,融合售賣、文創、服務等多元功能,提升濱水碼頭空間活力。

  漕運碼頭和柳蔭碼頭分列穿行大運河森林公園的運河兩(liang) 側(ce) ,其中漕運碼頭將恢複昔日的繁華盛景,翻新仿古建築立麵漆柱及彩繪,引入新業(ye) 態活化商業(ye) 街區。商店前的空間放置了官鬥形象座椅和文化景石,增設濱水觀景文化座椅,加設樹池文化箅子,設置漕運文化主題地雕等,照明燈具采用大運河旗杆形象,打造漕運碼頭夜景氛圍。柳蔭碼頭以古韻新景、生態休閑為(wei) 定位,對現狀船型樹池進行提升改造,展現千帆競泊的景象,提取桅杆元素打造景觀柱,複現通州八景之一的“柳蔭龍舟”,並結合現代元素塑造生態水岸。

  另外,橋下空間也是景區提升的重點,上營大橋(原玉帶河橋)以北區域屬於(yu) 城市核心商務區,東(dong) 關(guan) 大橋、上營大橋將結合橋下空間設置適宜人們(men) 停留的活動空間。上營大橋以南的運通橋、鐵路橋、潞陽橋、潞陽橋西、北運河大橋進行裝飾輕改造,保障橋下穿行空間。

  運河遊加入文化味

  老話兒(er) 說:紫禁城是大運河上漂來的。大運河文化旅遊景區將在物理空間提升的基礎上,深入梳理運河文化,建立文化圖譜,同時整體(ti) 開發文創IP(知識產(chan) 權)。遊客到此並非走馬觀花,還將感受到運河留下來的燦爛文化。

  例如“三廟一塔”景區,現已完成了策劃方案,將開設“文化展”“非遺傳(chuan) 習(xi) 所”“養(yang) 生展”等特色項目,布局“三廟一塔”景區中路(文廟)、西路(訓導署、明倫(lun) 堂、文帝祠)、紫清宮等院落,運用AI(人工智能)、全息投影等技術為(wei) 遊客打造虛擬現實結合的沉浸式體(ti) 驗,保護與(yu) 傳(chuan) 承大運河沿岸民俗風情和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

  景區南區綜合遊客服務中心目前正在建設,這裏將以“運河再現”為(wei) 主題,通過AR(增強現實)、VR(虛擬現實)等技術,打造沉浸式體(ti) 驗空間。一層環幕投影為(wei) “運河風韻”主題,再現大運河北京段的古今風貌,通過明清時期與(yu) 現代場景對比,使遊客走進運河畫卷,穿越繁華場景。二層以“重遊通州八景”為(wei) 主題,置身環繞式投影中,通州八景的長卷由左至右展開,遊客可跟隨空中大鴇鳥重遊通州八景。同時,景區的所有空氣、土壤、水質、病蟲害以及遊客數量等數據,以可視化水浪的形式展示在一二層樓梯空間,通過流動的水粒子形態展示大運河的古今變化。

  通州區園林綠化局公園管理科負責人王偉(wei) 介紹,“三廟一塔”景區、運河公園和大運河森林公園原本各自獨立運營,景區通過整合資源改造提升後,將由北京(通州)大運河文化旅遊景區管理中心統一管理,通過智慧化景區建設、人本服務升級,為(wei) 遊客提供更加優(you) 質便捷的服務。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