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上半年全市財政收入實現同口徑正增長

發布時間:2022-07-29 10:30:00來源: 北京日報

  昨天上午,市財政局局長吳素芳受市政府委托,向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hui) 第四十一次會(hui) 議報告了本市2021年市級決(jue) 算草案和2022年上半年預算執行情況。

  上半年,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累計完成2990.6億(yi) 元,完成年度預算的48.5%,財政收入實現同口徑正增長,財政支出聚焦保障疫情防控、助企紓困、基本民生等重點領域,有力支撐了首都經濟社會(hui) 平穩運行。2021年政府決(jue) 算“封賬”,財政收入呈“恢複性增長”態勢,完成情況好於(yu) 預期,財政管理效能穩步提升,實現“十四五”良好開局。

  去年財政收入“恢複性增長”特征明顯

  2021年,市級“四本預算”總體(ti) 執行情況較好。在經濟增長、行業(ye) 恢複、財源建設加強、稅收管理質效提升等有利因素帶動下,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5932.3億(yi) 元,增長8.1%;其中市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302.8億(yi) 元,增長9.2%。財政收入恢複性增長特征明顯,與(yu) 疫情前的2019年相比,增長2%。市級一般公共預算支出3002.4億(yi) 元,較上年增長1.8%,教育、文化體(ti) 育、社保就業(ye) 、交通運輸、城市運行等民生領域支出得到了有效保障。

  減稅降費持續推進,本市在地方權限內(nei) 延續實施應對疫情降低企業(ye) 社保繳費等優(you) 惠政策,去年全年共為(wei) 企業(ye) 減稅降費超800億(yi) 元。發揮地方政府債(zhai) 券積極作用拉動有效投資,新增政府債(zhai) 務限額998億(yi) 元,優(you) 先保障京津冀協同發展、北京城市副中心、“兩(liang) 區”建設等重點領域和重大項目。對中小微企業(ye) 貸款信用擔保金額由500萬(wan) 元擴大到1000萬(wan) 元。

  繼續落實政府過“緊日子”要求,全年共壓減一般性支出35.5億(yi) 元,騰挪更多資金統籌用於(yu) 全市重點工作。市級“三公”經費財政撥款支出合計2.85億(yi) 元,比年初預算下降59.7%。

  上半年“四本預算”收入運行在合理區間

  報告顯示,上半年,麵對大規模減稅降費政策和疫情疊加影響下的複雜形勢,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努力推動全市“四本預算”收入運行均處於(yu) 合理區間。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累計完成2990.6億(yi) 元,完成年度預算的48.5%;扣除留抵退稅因素後增長0.5%,實現同口徑正增長。其中,稅收收入占比達84.6%,收入質量繼續保持全國領先位置。其它三本預算收入基本符合預期。

  支出方麵,在持續優(you) 化支出結構的基礎上,“四本預算”支出保持較高強度,聚焦保障疫情防控、助企紓困、基本民生等全市重點領域,有力支撐首都經濟社會(hui) 平穩運行。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實現規模、進度“雙提升”,累計支出3960.6億(yi) 元,增長6.6%。

  超630億(yi) 元留抵退稅“紅包”落袋企業(ye)

  上半年,聚焦助企紓困,組合式的稅費支持政策以“真金白銀”激發市場主體(ti) 活力。4月至6月,共為(wei) 6.6萬(wan) 戶企業(ye) 辦理留抵退稅630.4億(yi) 元,相當於(yu) 前兩(liang) 年的1.4倍。其中小微企業(ye) 是受益主體(ti) ,戶數占比超過九成。實施減免“六稅兩(liang) 費”等各項減稅費政策和中關(guan) 村各項稅收優(you) 惠先行先試政策,為(wei) 企業(ye) 讓利近90億(yi) 元。持續擴大社會(hui) 保險費“應緩盡緩”實施行業(ye) 範圍,自6月起,對汽車製造、通用設備製造等17個(ge) 行業(ye) 所屬困難企業(ye) 和個(ge) 體(ti) 工商戶,階段性實施緩繳養(yang) 老、失業(ye) 、工傷(shang) 保險費,預計惠及115萬(wan) 人。

  為(wei) 更好穩住經濟大盤,支出進度加快,聚焦保障重點領域,上半年一般公共預算和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分別快於(yu) 時間進度5.3個(ge) 和22.3個(ge) 百分點,保障高標準推進“兩(liang) 區”“三平台”建設、發展更高層次開放型經濟、民生福祉等全市性重點工作。同時,將受疫情影響突出的行業(ye) 首貸貼息比例從(cong) 20%提高至40%,授予中小微企業(ye) 政府采購合同占比達81.9%,超過國家規定41.9個(ge) 百分點。積極發揮政府債(zhai) 券資金對投資的拉動作用,完成本市908億(yi) 元新增政府債(zhai) 券發行工作,重點投向市政和產(chan) 業(ye) 園區等拉動經濟明顯的領域。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