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天津出台全國首部加強城市重點區域天際線管控地方性法規

發布時間:2022-07-29 10:48:00來源: 天津日報

  天際線是城市特有地域環境、文化特色、建築風格和建設成就的縮影,傳(chuan) 承和塑造了城市特色風貌。昨天,市十七屆人大常委會(hui) 第三十六次會(hui) 議審議通過了《天津市人民代表大會(hui) 常務委員會(hui) 關(guan) 於(yu) 加強城市重點區域天際線管控的決(jue) 定》(以下簡稱《決(jue) 定》),即日起施行。作為(wei) 全國首部加強重點區域天際線管控的地方性法規,將進一步推動展現城市風貌,提升城市品質,促進城市高質量發展。

  優(you) 化城市格局和空間形態

  留住城市的自然美、天然韻、生態味

  天際線,被稱作“城市風光影畫片”,是一座城市之大美。“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要‘讓城市融入大自然,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xiang) 愁’。”市人大城建環保委主任委員嚴(yan) 定中說,加強城市重點區域天際線管控,營造優(you) 美天際線,留住城市的自然美、天然韻、生態味,是惠及廣大市民的民心工程。市人大常委會(hui) 按照市委部署要求,作出《決(jue) 定》,運用法治力量推動人居環境改善,切實提高群眾(zhong) 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據介紹,《決(jue) 定》共15條,首先明確了加強城市重點區域天際線管控的總體(ti) 要求,強調應當堅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wei) 人民,尊重城市發展規律,優(you) 化城市格局和空間形態,增強城市的空間立體(ti) 性、平麵協調性、風貌整體(ti) 性、文脈延續性,彰顯城市的地域特征、時代特色、人文精神和藝術品位。

  哪些重點區域納入天際線管控的範圍?《決(jue) 定》明確,城市核心區、中心地區、新城新區,曆史文化街區,重點城市公園等公共開敞空間周邊,重要河道兩(liang) 岸及近海開敞空間,以及對城市風貌和景觀有重要影響的其他區域,都應當納入天際線管控範圍。

  對建築空間形態進行整體(ti) 管控

  增強景觀資源的可達性、可視性

  城市不應建成“鋼筋水泥森林”,人們(men) 更希望透過高低結合、疏密得當、錯落有致的建築,看到更加清朗的天際線。

  《決(jue) 定》明確重點區域天際線管控應當納入國土空間總體(ti) 規劃、控製性詳細規劃編製內(nei) 容。編製和實施國土空間總體(ti) 規劃,應當科學確定城市整體(ti) 空間格局和風貌定位,構建多節點、組團式的空間形態,合理布局通風廊道、開敞空間等。製定和實施控製性詳細規劃,應當分類細化天際線管控要求,優(you) 化建設用地布局,把握建築空間尺度,合理控製容積率、建築密度、綠地率等指標。

  《決(jue) 定》明確從(cong) 城市設計、建築設計方麵加強重點區域天際線管控。

  城市設計應當統籌重點區域建築布局,對建築空間形態進行整體(ti) 管控,注重結合地形高差和周邊環境,水平方向形成錯落有致、統一協調、有節奏、有韻律的天際線變化,進深方向形成重點突出、層次豐(feng) 富、視線通透、色彩適度變化的效果。

  建築設計應當強化對建築高度、麵寬、體(ti) 量和形體(ti) 的控製,加強對建築立麵、建築屋頂等的一體(ti) 化設計,促進新老建築體(ti) 量、風格、色彩協調,形成有層次、有變化的色彩搭配,增強景觀資源的可達性、可視性。

  天津作為(wei) 沿海開放城市,《決(jue) 定》明確打造獨具特色的近海天際線景觀。加強海岸線規劃管控,建設通達海岸、係統互聯、人可親(qin) 近的近海開敞空間,鼓勵通過錯層、退台等方式豐(feng) 富沿海區域建築層次和造型,形成碧海、藍天、城市相互映襯的天際線景觀。

  此外,《決(jue) 定》明確加強城市重點區域天際線管控的其他具體(ti) 措施。一是明確不得違反法律、法規規定,擅自拆改、增建建築物、構築物,擅自改變原有的立麵、色彩和形狀,破壞天際線景觀。二是戶外廣告、商業(ye) 牌匾、景觀照明等設置應當與(yu) 建築風格、立麵形式以及城市風貌相協調。三是建設工程圍網、圍擋、架空管線等臨(lin) 時設施應當規範設置,強化施工現場管理,提高文明施工水平,維護城市良好形象。

  推動“枕山麵海、濱河聯湖”的整體(ti) 空間格局,中西合璧、古今交融的城市底蘊進一步形成

  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是天際線管理的主責部門,按照市委部署和市人大常委會(hui) 工作安排,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在多年工作積累的基礎上,組織編製了《天津市城市重點區域天際線規劃導則》(以下簡稱《導則》),作為(wei) 《決(jue) 定》落實的重要措施。

  “天際線導則作為(wei) 一個(ge) 專(zhuan) 項導則推出,並立法進行約束和監督,在天津乃至全國都是第一次政策性嚐試和創新。” 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黨(dang) 委書(shu) 記、局長陳勇表示,為(wei) 落實好《決(jue) 定》要求,立足於(yu) 國土空間各層級規劃,《導則》在自成體(ti) 係的同時也和其他各專(zhuan) 項規劃、導則、管理文件一起共同形成了城市風貌方麵的規劃管控大係統。

  《導則》留住城市特有的地域基因,通過總體(ti) 、片區、建築單體(ti) 三個(ge) 層麵,對津城核心區、濱城核心區、雙城綠色屏障區、近郊片區、遠郊片區、薊州山前區、城市公共中心、曆史文化街區、重點城市公園、重要河道兩(liang) 岸及近海等開敞空間的整體(ti) 空間形態、建築布局、視線通廊等方麵提出具體(ti) 管控要求。通過塑造連續的建築界麵和豐(feng) 富的空間層次,推動“枕山麵海、濱河聯湖”的整體(ti) 空間格局,中西合璧、古今交融的城市底蘊進一步形成。

  鼓勵公眾(zhong) 參與(yu) 規劃實施全過程

  共同塑造優(you) 美城市天際線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建設要貫徹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讓人民群眾(zhong) 生活更幸福。《決(jue) 定》明確,有關(guan) 部門應當建立健全公眾(zhong) 參與(yu) 機製,在重點區域天際線規劃設計工作中廣泛征求專(zhuan) 家學者和公眾(zhong) 意見,提升規劃設計水平。

  “我們(men) 將充分抓住《決(jue) 定》出台的時機和窗口期,在全社會(hui) 進行廣泛宣傳(chuan) 和解讀,形成廣大市民對城市天際線凸顯城市標誌性特征的普遍共識。以天際線管控為(wei) 切入口,進一步塑造城市風貌,提高城市魅力,增強人民群眾(zhong) 對家鄉(xiang) 的自信心和自豪感。”陳勇說。(記者 徐麗(li) )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