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祁縣:黨建引領辟新路 集體經濟添活力
夏至時節,驕陽似火。在山西省晉中市祁縣來遠鎮東(dong) 山村小米產(chan) 業(ye) 示範園區,穀子豐(feng) 收在望。誰能想到,幾個(ge) 月前這裏還是一片荒地,如今卻變成了豐(feng) 收田。村黨(dang) 總支書(shu) 記田業(ye) 慶說道:“按照當下穀子的長勢,村集體(ti) 收入今年就能突破20萬(wan) 元。”
今年以來,來遠鎮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ti) 經濟作為(wei) 提升基層治理能力能力的一項重大任務,以“壯大村級集體(ti) 經濟實力、促進農(nong) 民共同富裕”為(wei) 目標,通過黨(dang) 建引領,形成鎮、村兩(liang) 級敢闖、敢幹、敢擔當的工作合力,大力實施特色產(chan) 業(ye) 項目,強力推動村級集體(ti) 經濟發展提質增效,在2021年實現全鎮7個(ge) 行政村“集體(ti) 經濟收入10萬(wan) 元以上”全覆蓋的基礎上,2022年精準推進各村集體(ti) 經濟收入分別向20萬(wan) 、50萬(wan) 目標發展,有力帶動群眾(zhong) 增收致富,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賦能蓄勢。
打造強勁有力“火車頭”。充分發揮黨(dang) 組織核心作用,堅持鎮黨(dang) 委統一領導、部門合力推進、行政村具體(ti) 落實的“一盤棋”格局,形成“整鎮推進、整村優(you) 化”的發展模式,築牢集體(ti) 經濟發展根基;發揮導師幫帶製作用,結合村情特色設立發展項目,針對性地製定幫帶計劃,以構建“一村一品”“一村多品”產(chan) 業(ye) 發展新格局為(wei) 目標,不斷提升村級黨(dang) 組織活力。
厚植幹事創業(ye) 好氛圍。堅持把村幹部隊伍建設作為(wei) “強基固本”重要抓手,按照“優(you) 結構、提能力、強素質”總體(ti) 思路,深化“五評雙定”工作法,統籌考核基層組織和黨(dang) 風廉政建設、經濟社會(hui) 發展、矛盾調解化解、便民服務工作、民主科學決(jue) 策五項工作,以及日常、重點、緊急三方麵關(guan) 鍵工作,做到自評、互評、測評、季評、定評“五個(ge) 清晰”。同時堅持依崗計酬、按績定酬原則,激勵村幹部隊伍擔當作為(wei) ,著力打造鄉(xiang) 村振興(xing) “生力軍(jun) ”。
支部領辦帶頭發展。東(dong) 山村黨(dang) 總支發展壯大村級集體(ti) 經濟的號召,牽頭成立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流轉150畝(mu) 土地種植小米,預計村集體(ti) 年收入可達20萬(wan) 元以上。同時以東(dong) 山村為(wei) 中心輻射周邊區域,在盤陀、穀峪口、來遠等5個(ge) 村規劃穀子種植麵積1000畝(mu) ,打造千畝(mu) 有機旱作小米示範園區。
村企結對聯合發展。盤陀村積極探索“村集體(ti) +企業(ye) +農(nong) 戶”的經營模式,采取訂單農(nong) 業(ye) 模式,對小米統一加工、包裝、銷售,預計每年可加工小米、雜糧3000多噸。進一步盤活北關(guan) 小米加工廠,推進穀子生產(chan) 加工產(chan) 業(ye) 化、規模化、品牌化,推進“來遠小米”品牌建設提檔升級。
校地合作創新發展。與(yu) 山西農(nong) 業(ye) 大學農(nong) 學院開展校地合作,為(wei) 農(nong) 業(ye) 現代化產(chan) 業(ye) 提升提供智力支撐。製定“來遠小米”品牌“高品質、高附加值”需求專(zhuan) 項合作方案,專(zhuan) 家教授將針對性開展教學研究、技術支撐、技術指導和產(chan) 業(ye) 服務等工作,下派科技特派員為(wei) 提供對點服務與(yu) 智力支持。
做強來遠豆腐特色產(chan) 業(ye) 。來遠村依托壯大集體(ti) 經濟項目,搶抓校地合作機遇,投資60萬(wan) 元新建豆腐加工廠,並與(yu) 昭餘(yu) 鎮南關(guan) 村達成集體(ti) 控股合作聯營共識,通過集體(ti) 控股、聯合經營,生產(chan) 要素重組和優(you) 化配置,實現優(you) 勢互補和集約發展,打造晉中一小時豆製品經濟圈。預計每年可為(wei) 村集體(ti) 增收5萬(wan) 元左右,實現集體(ti) 經濟“抱團發展、整體(ti) 提升”。
著力打造村級勞務品牌。南風溝村積極搭建“群眾(zhong) —支部—合作社”三向互動的模式,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xiang) 村振興(xing) 為(wei) 切入點,以創建服務型機構為(wei) 目的,按照“自願聯合、共同參與(yu) 、風險共擔、民主管理”的原則,實行自主經營、自負盈虧(kui) 、自我發展的農(nong) 村新型合作經濟組織,承攬和從(cong) 事農(nong) 業(ye) 勞作、勞務輸出、植樹護綠、道路養(yang) 護等業(ye) 務,打造來遠特色勞務品牌。
積極發展光風電新能源產(chan) 業(ye) 。立足新能源產(chan) 業(ye) 發展優(you) 勢,搶抓國家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政策機遇期,依托特殊的地理位置、豐(feng) 富的風能光能資源,引進大唐集團80MW光儲(chu) 一體(ti) 化項目和江楓10MW分散式風電項目,聚力打造新能源基地,形成“風”“光”無限好的新能源產(chan) 業(ye) 發展格局。
持續培育山水來遠旅遊線路。圍繞綠色生態主題,深挖本土自然資源,以國道208一級公路(來遠段)改線項目、太行一號”旅遊公路-紫金山旅遊公路支線、麓台山旅遊路宋家莊段聯通工程為(wei) 牽引,以盤陀、唐河底古村落為(wei) 中心節點,統籌推進昌源河生態修複治理工程,打造一條集“生態旅遊、研學實踐、休閑度假、健康養(yang) 生”於(yu) 一體(ti) 的精品旅遊線路。
“如今的來遠鎮,村級集體(ti) 經濟這塊‘蛋糕’正越做越大,所有行政村集體(ti) 經濟收入將全部突破20萬(wan) 元,農(nong) 村基層黨(dang) 組織服務和引領發展的能力不斷增強。”來遠鎮黨(dang) 委書(shu) 記孫雨充滿信心地說。(張新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