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濃濃蘇克情 江蘇民生援疆增進百姓福祉

發布時間:2022-07-29 11:31:00來源: 新華日報

 

  7月15日,在烏(wu) 恰縣人民醫院,記者見到了82歲的“白衣聖人”吳登雲(yun) 。從(cong) 熱血青年到白鬢暮年,來自江蘇高郵的吳老在邊疆當了近60年醫生,為(wei) 牧民們(men) 送去健康和希望,如今仍堅持每天坐診,“這裏的老鄉(xiang) 都熟悉我了,他們(men) 是病人,更是親(qin) 人。”

  時光荏苒,真情不變。在新一輪江蘇對口援疆工作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依然被放在優(you) 先位置。兩(liang) 年多來,江蘇援疆克州前方總指揮部共實施民生類項目249個(ge) ,投入援疆資金14.36億(yi) 元、占總援疆資金的89.28%,把黨(dang) 中央的關(guan) 懷、江蘇人民的深情厚誼送到克州人民心坎裏。

  7月19日11時30分,新疆克州人民醫院手術室,一台特殊的5G超遠程經皮穿刺腎鏡取石手術正在進行。萬(wan) 裏之外,江蘇省人民醫院超聲醫學科主任醫師葉新華正通過5G網絡遠程機械臂,輔助援疆醫生楊傑進行穿刺精準定位。不到1個(ge) 小時,手術順利完成。

  這是江蘇援疆醫療隊在克州成功開展的第20例5G超遠程機器人輔助腹腔鏡手術。楊傑告訴記者,克州水質偏堿性、礦物質含量高,導致結石類疾病高發,過去做難度大一些的結石類微創手術,患者需要飛到烏(wu) 魯木齊甚至外省,“遠程超聲打破了時空界限,讓醫生的‘手’伸得更‘長’更‘遠’。”

  乘著5G發展的東(dong) 風,越來越多的克州人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you) 質醫療服務。江蘇“組團式”醫療援疆創新“智慧”醫療,促進江蘇後方9家醫院、克州人民醫院、三縣一市人民醫院、各鄉(xiang) (鎮)衛生院、各村衛生室“9+1+4+N+N”互聯互通,構建州、縣、鄉(xiang) 、村四級遠程醫療網絡體(ti) 係。“像一棵大樹向下紮根一樣,我們(men) 把互聯網醫院做深、做實,將江蘇優(you) 質醫療資源向克州基層延伸,真正實現‘小病不出鄉(xiang) 、大病不出州’。”克州人民醫院院長、江蘇“組團式”醫療援疆隊隊長宋寧宏說。

  不僅(jin) 邊陲村莊的百姓享受到江蘇優(you) 質醫療資源,克州江蘇實驗中學的師生們(men) 也獲得江蘇教育資源帶來的新機遇。去年9月增掛“克州江蘇實驗中學”牌子的克州二中,在今年的高考中迎來曆史性突破:本科上線率躍居全州第一,63人考上一本,其中4名學生的高考成績進入全疆前500名。

  改變過去將援疆老師分散在各個(ge) 學校的“老辦法”,江蘇援疆克州前指集中援疆教育資源,選擇5所學校掛牌建設“克州江蘇實驗學校”,著力打造全州示範學校,通過以點帶麵提升克州教育教學水平。

  克州二中高三(7)班的謝伊代·艾合買(mai) 提,是這種模式的直接受益者之一。高二時,謝伊代的成績還隻處於(yu) 中遊,到了高三,在江蘇老師的輔導幫助下,她的成績突飛猛進,高考總分424分,28日晚她在電話裏興(xing) 奮地告訴記者,她已經被心儀(yi) 已久的新疆醫科大學臨(lin) 床醫學專(zhuan) 業(ye) 錄取啦!

  由江蘇援疆前指搭建的“空中課堂”,也讓更多抵邊村的孩子和老師同步享受江蘇的優(you) 質教育資源。7月15日11時,烏(wu) 恰縣黑孜葦鄉(xiang) 中學二樓教室內(nei) ,全縣75名老師正在聆聽南京老師丁玉祥線上分享教務常規管理經驗。對於(yu) 今年5月剛被任命為(wei) 烏(wu) 恰縣實驗小學教導主任的陳海霞來說,這場教務教研培訓就如同一場“及時雨”。聽了5天課,陳海霞記下厚厚一遝筆記,“不同年齡段的老師如何分類管理、建立個(ge) 性化檔案,聽完我心裏有數了。”

  如今行走在帕米爾高原上,無論是地處偏僻的山區村落,還是隱於(yu) 綠洲的靜謐小城,江蘇援疆資金幫扶的民生項目幾乎隨處可見,兩(liang) 地心手相牽民族情誼也愈加醇厚綿長。

  再過一個(ge) 月,阿合奇縣鄉(xiang) 村農(nong) 貿綜合市場就要開門迎客了,新鮮蔬菜和過去買(mai) 不到的海鮮將“走”上當地老百姓的餐桌。阿合奇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副局長王敏傑告訴記者,過去,由於(yu) 阿合奇縣人口較少、沒有農(nong) 貿市場,當地種植大戶生產(chan) 的蔬菜瓜果大多被集中運到100多公裏之外的阿克蘇,再由菜販子運回本地銷售,“幾經轉賣,不僅(jin) 菜不新鮮了,菜價(jia) 也跟著漲了幾倍,疫情期間很多蔬菜甚至出現了斷供。”為(wei) 了保障當地群眾(zhong) 的“菜籃子”,去年8月,無錫援疆工作組投入援疆資金1500萬(wan) 元配套當地專(zhuan) 項資金,在阿合奇縣啟動鄉(xiang) 村農(nong) 貿綜合市場項目建設。項目建成後,將能滿足全縣各族群眾(zhong) 30天以上生活物資應急需求。

  而在地處帕米爾高原北部的烏(wu) 恰縣,另一項民生工程——健康飲水項目,已惠及全縣59所中小學、幼兒(er) 園的孩子們(men) 。黑孜葦鄉(xiang) 中學校長哈爾地白克告訴記者,烏(wu) 恰縣的自來水硬度大、堿性高、雜質多、水質差,達不到直飲水標準,特別是春夏降水季,自來水十分渾濁,但當地學生受經濟條件和生活習(xi) 慣影響,帶瓶裝水的極少,該校過去每年都有10名左右學生患膽囊炎、結石類疾病。去年以來,常州援疆工作組投入援疆資金1440萬(wan) 元,為(wei) 全縣所有學校配備淨水、安全直飲水係統,對學校生活用水管道進行改造。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