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戶外工作者送清涼 這樣的愛心站點南京有639個
“早上有水送,中午有空調,下午有西瓜。”清晨4點半,環衛工馬鳳雲(yun) 準點開始一天的工作,日複一日,不辭勞苦。最近這段時間,南京天氣持續高溫,她倒沒覺得怎麽(me) 難熬。
馬鳳雲(yun) 感受最深的則是可供大夥(huo) 兒(er) 歇腳避暑的“安康驛站”。7年前,南京在全市範圍內(nei) 推進麵向戶外工作者提供服務的愛心站點建設。截至目前,這樣的站點南京市已有639個(ge) ,服務對象也從(cong) 環衛工、保潔員、交通協警、市政工人等公共服務行業(ye) ,擴大到網約車司機、快遞員、外賣配送員、貨車司機等新就業(ye) 人群。
近日,江蘇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shu) 記韓立明走訪鼓樓城管“紅驛”北京西路站,這個(ge) 站點即能夠就近解決(jue) 環衛工人等城市管理工作者休息難、飲水難等問題。韓立明要求有關(guan) 方麵更加關(guan) 心關(guan) 愛城市的“美麗(li) 使者”,布局更多休息服務點,切實保障他們(men) 的身體(ti) 健康和勞動安全。
安康驛站 功能升級
早在2015年7月,南京市城管局會(hui) 同市總工會(hui) 在全市範圍內(nei) 推進安康驛站建設,現已建成在用安康驛站142座。按照要求,安康驛站建築麵積一般不小於(yu) 15平方米,基本做到有明顯的標誌、有休息的椅凳、有冷熱水供應、有空調和微波爐、有必要的防暑防寒保健藥品。
“26度舒適服務”“36.5度恒溫服務”“360度全景服務”......在鼓樓區,鼓樓城市管養(yang) 集團正在致力於(yu) 將轄區內(nei) 的安康驛站打造成為(wei) 全新“三度空間”,實現其功能的升級。據該集團黨(dang) 委副書(shu) 記王昊介紹,他們(men) 正逐步由“立足管養(yang) 、服務環衛職工”向“站位鼓樓、輻射新就業(ye) 群體(ti) ”提升,在大多數安康驛站提供空調、微波爐、冰箱、充電器等生活必備用品的同時,“還聚焦環衛工下班後的時間,努力為(wei) 他們(men) 完成小小心願。”
“好久沒見老家的父母了,希望可以帶他們(men) 在南京玩一玩。”“上班不是很方便,希望可以有一台電動車。”“孩子大了,想給他買(mai) 一雙好一點的球鞋。”......兩(liang) 年來,鼓樓區先後已有20多名保潔員的“微心願”得到滿足。
孟祥元已經在南京做了26年環衛工,“過去收完垃圾就坐邊上,帶的午飯可能沒到飯點就餿了,扒拉兩(liang) 口還得繼續幹活。”如今的工作條件已經得到了很大改善,僅(jin) 他所在的秦淮區就設立了15個(ge) 安康驛站。
不僅(jin) 給環衛工歇腳,驛站的落成還讓他們(men) 有了不一樣的溫情體(ti) 驗。環衛工作辛苦,馮(feng) 繡平常常清掃到晚上10點才下班,平時子女和父母都不在身邊,大夥(huo) 兒(er) 就琢磨著在驛站內(nei) 為(wei) 她張羅過個(ge) 生日。當日晚上下班後,馮(feng) 繡平像往常一樣回到驛站,發現同事們(men) 坐在一桌菜肴和生日蛋糕前含笑看著她,瞬間熱淚盈眶。
這是一個(ge) 屬於(yu) 環衛工的溫暖故事,也正是因為(wei) 有了驛站,才有了更多這樣的故事。
當下,一旦遇上高溫天氣,南京市便啟動環衛高溫作業(ye) 模式,驛站也就成了環衛工避暑的地方。當氣溫穩定達到30℃時,要求人工清掃作業(ye) 須避開12時至15時的高溫時段,一些無遮陽的路段還可繼續推遲下午作業(ye) 時間;當氣溫達到35℃以上時,人工清掃作業(ye) 須避開10時至15時的高溫時段;當氣象部門啟動高溫紅色預警時,則停止戶外作業(ye) 。
社會(hui) 參與(yu) 愛心接力
在南京,除了安康驛站,由社會(hui) 力量設置的愛心驛點則多達497個(ge) 。其中,建設銀行將其打造成“勞動者港灣”,移動營業(ye) 廳稱其為(wei) “愛心休息站”,還有更多的小賣部、快遞點、公交場站甚至是市民個(ge) 人,都在默默地為(wei) 環衛工、外賣小哥等提供著愛心服務。
“沒電能充電,飯涼能加熱,累了能歇腳,渴了能喝水。”人民網在建行城南支行營業(ye) 部看到,這裏的“勞動者港灣”還設置有老花鏡、血壓儀(yi) 、AED半自動體(ti) 外除顫器等。“我們(men) 安排了4名員工學習(xi) 除顫器的使用,以備不時之需。”營業(ye) 部總經理張傑說。據了解,該行在南京共有142個(ge) 網點,其中140個(ge) 都設置了“勞動者港灣”。
無獨有偶。2018年以來,中國移動南京分公司先後在39家營業(ye) 廳內(nei) 開設“愛心休息站”,為(wei) 戶外作業(ye) 人員提供舒適的休息環境和免費的飲用水,服務人群累計達5萬(wan) 人次。
“這部手機我還不大會(hui) 用,姑娘能教教我嗎?”7月28日中午,移動營業(ye) 廳廬山路門店內(nei) ,一位環衛工阿姨在這裏的“愛心休息站”歇息時向業(ye) 務員求助。原來,剛換了智能手機的她想跟家人視頻聊天,但不知道怎麽(me) 操作。業(ye) 務員隨即幫助下載並注冊(ce) 好微信,再手把手教她打視頻通話。店長孫靜介紹,他們(men) 的“愛心休息站”,不止在夏天提供納涼,冬天也可以進來取取暖,喝杯熱水。
在關(guan) 心戶外工作者的群體(ti) 裏,也還有散布在南京各處的人們(men) ,他們(men) 是普普通通的市民,也可能是我們(men) 自己:當愛心冰櫃中的純淨水沒有了,路過的車友會(hui) 拿出後備箱的水補充進來;路過的建築工人到小賣部買(mai) 東(dong) 西,老板會(hui) 邀請他們(men) 進來洗一把臉;還有越來越多的市民,會(hui) 在接過外賣時順手拿給外賣小哥一支冰棍……
這是夏日裏的一份清涼,也是一座城市的溫度。“這些愛心站點是我們(men) 城市文明的窗口。”在南京市城管局環衛處主任科員高大鵬看來,以環衛工為(wei) 代表的戶外工作者,是城市的美容師和建設者,社會(hui) 理應給他們(men) 更多的關(guan) 心嗬護。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