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戰“疫”中的退伍軍人
原標題:走近戰“疫”中的退伍軍(jun) 人
昨天是八一建軍(jun) 節,在成都有這麽(me) 一群人,他們(men) 雖然已脫下戎裝,但仍不忘初心,繼續發揚人民軍(jun) 隊的光榮傳(chuan) 統。在抗疫一線,在最需要的時刻,衝(chong) 鋒在前,共築疫情防線。
“守初心,召必回”
市區兩(liang) 級退役軍(jun) 人下沉社區
按照全市統一部署,7月29日以來,超過3000名黨(dang) 員幹部下沉成都市成華區各社區開展社區服務。這其中,不乏退役軍(jun) 人的身影。
7月29日淩晨,市城管執法總隊一支隊樊東(dong) 葵背起行囊,和隊員們(men) 來到成華區龍潭街道龍祥社區支援社區抗疫。
54歲的樊東(dong) 葵,1990年3月從(cong) 部隊退役,是一名有著34年黨(dang) 齡的共產(chan) 黨(dang) 員。明年2月就要退休的她,主動請纓下沉社區,協助社區開展出入卡登記發放、核酸檢測、物資搬運等工作。高溫下,她的製服被汗水打濕卻毫無怨言。樊東(dong) 葵告訴記者:“黨(dang) 培養(yang) 了我這麽(me) 多年,現在一方有難,我必須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這次疫情中,市城管執法總隊一支隊支隊長康江林衝(chong) 鋒在前,主動下沉成華區龍潭街道正街社區,連續三天從(cong) 早上7點工作到晚上11點。為(wei) 社區辦理出入登記420餘(yu) 條,辦理、發放出入證200餘(yu) 張,搬運、發放物資到232戶人家中;協助開展核酸檢測累計1400人次。
據了解,成華區在府青路街道嚴(yan) 格落實“一小區一專(zhuan) 班”要求,由區領導牽頭,區級部門、街道社區幹部職工等2000餘(yu) 人組建了53個(ge) 專(zhuan) 班。這其中,也有不少退役軍(jun) 人。
配送生活物資、轉運生活垃圾、環境消殺……在府青路街道桃源街2號院疫情防控服務點,退役軍(jun) 人王鵬每天都要穿著防護服進小區為(wei) 居民服務。
“天氣太熱了,每天脫下防護服,裏麵的衣服全部濕透,眼睛被汗水浸得通紅,手指也被泡得發白。”桃源街2號院疫情防控服務點點長張衛軍(jun) 也是名退役軍(jun) 人,他告訴記者,在點位上,還有許多像王鵬那樣的退役軍(jun) 人,大家都用奉獻和堅守詮釋著退役軍(jun) 人的責任與(yu) 擔當。
退伍不褪色
“最美退役軍(jun) 人”赴“疫”線
電腦前,他眼睛牢牢鎖定視頻畫麵,放大、暫停、分析……這是2022年度第三屆成華區 “最美退役軍(jun) 人”——萬(wan) 年場派出所民警馬苗,被派往區公安分局流調專(zhuan) 班協助流調工作後每天的工作內(nei) 容。
“其實流調和我們(men) 平時破案很像,都需要循著軌跡、信息等各類線索,通過各種手段進行排查。”馬苗表示,簡單來說,就是幫助對方回憶和驗證去了哪、接觸了什麽(me) 人等,從(cong) 而協助疾控部門精準推斷出不同風險區域以及可能存在感染風險的人群。
馬苗已經記不清這段時間熬了幾個(ge) 通宵,他說:“隻有與(yu) 時間賽跑,才能守護好百姓平安!”
白蓮池街道辦事處趙曉玲,和馬苗一樣同是2022年度第三屆成華區“最美退役軍(jun) 人”。本輪疫情發生後,趙曉玲前往府青路街道天倫(lun) 花園小區負責生活垃圾、特殊垃圾清運處置和環境衛生消殺安排工作。“小區每天的生活、特殊垃圾有約1400公斤,組員們(men) 每天要跑上兩(liang) 趟約100公裏的車程,才能完成所有點位的清運工作。負責環境衛生消殺的組員也非常辛苦,背上20公斤重的消毒液一天三次消殺。”趙曉玲說,為(wei) 節省時間,少喝水已成為(wei) 她和組員們(men) 的習(xi) 慣,渴了就拿水潤潤嗓子。
據了解,除了馬苗、趙曉玲,還有首屆成華區“最美退役軍(jun) 人”趙光耀、第二屆成華區“最美退役軍(jun) 人”李毅等30名“最美退役軍(jun) 人”投身防疫工作,貢獻自己的力量。(毛藝宏 彭鑫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張曉舟)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