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加快補齊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短板(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成效)

發布時間:2022-08-03 15:16:00來源: 人民日報

  在一些地方,城鎮汙水、生活垃圾收集和處理設施等方麵欠賬較多,製約著生態環境改善。補短板,強弱項。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始終聚焦重點領域,將補上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突出短板作為(wei) 工作重點之一,圍繞城鎮生活汙水處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等弱項,查處了多個(ge) 城市生活汙水、垃圾收集處理不到位等問題,推動相關(guan) 地區和部門加快補齊短板,顯著提升生態環境質量。

  廣東(dong) 深圳——

  一度黑臭的茅洲河麵貌一新

  廣東(dong) 省深圳市,夏日裏的茅洲河碧水盈盈。河畔一段段生態廊道串珠成鏈,市民們(men) 沿河騎行、漫步。“周末帶孩子來這裏打打球,玩玩飛盤,親(qin) 近大自然,非常舒服。”周邊居民陳先生笑著說。

  茅洲河一度黑臭。隨著工業(ye) 化和城市化快速發展,大量小工廠聚集在茅洲河兩(liang) 岸,汙水直接排入河中。曾經沙洲點點、水流靈動的茅洲河,成為(wei) 珠三角汙染最嚴(yan) 重的河流之一。

  2007年,茅洲河開始了曲折的治理之路。“河段清淤清障完成了,河岸河堤建好了,違法搭建都拆除了,但是治標不治本,沒有從(cong) 根子上解決(jue) 問題。”深圳市水務局相關(guan) 負責人說,茅洲河“邊治理、邊汙染”的困局始終沒有解開。

  2016年,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對廣東(dong) 省開展督察,茅洲河水質汙染嚴(yan) 重問題被點名:“多項重點整治工程進展滯後,生活汙水直排,工作機製未理順,汙水管網規劃不全,汙水處理廠等設施建設進度嚴(yan) 重滯後”。

  根據督察意見,廣東(dong) 積極推進整改工作,在茅洲河流域全麵實施“係統治汙、掛圖作戰”,進一步健全跨市河流水質監測監控體(ti) 係,加快推進垃圾和汙水處理設施及配套管網等基礎設施建設。深圳市委市政府下定決(jue) 心,嚴(yan) 格按照督察反饋意見,抓緊整改落實,確保完成治水提質硬任務。

  廣東(dong) 通過對茅洲河全流域治汙、全要素治理,基本實現“汙水全收集、收集全處理”,還清水環境曆史欠賬。如今的茅洲河,草木繁盛,鳥蛙魚蟲漸次回歸。“督察從(cong) 根本上推動了茅洲河水汙染治理。”不少幹部群眾(zhong) 點讚。

  廣東(dong) 省生態環境廳廳長魯修祿說:“廣東(dong) 是製造業(ye) 大省、人口大省,生態環境保護治理必須更深入、更充分。下一步,廣東(dong) 將深入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突出精準治汙、科學治汙、依法治汙,努力實現更高的目標。”

  浙江嘉興(xing) ——

  強化工業(ye) 固體(ti) 廢物汙染防治

  夏日炎炎,在浙江省嘉興(xing) 港區,三江化工百萬(wan) 噸環氧乙烷和乙二醇項目工地建設正酣。兩(liang) 年前,這個(ge) 百億(yi) 元投資項目工地邊還是另一番光景——堆放著占地超百畝(mu) 、總量超50萬(wan) 噸的汙泥。

  “汙泥堆得像一座小山。”站在三江化工廠區外的高坡上,嘉興(xing) 港區生態環境分局綜合規劃與(yu) 生態環保科科長倪霄峰告訴記者,這些汙泥是2003年至2010年間,嘉興(xing) 市聯合汙水處理廠產(chan) 生的固體(ti) 垃圾。“2010年後,汙水處理廠產(chan) 生的汙泥全部通過焚燒處理了。因為(wei) 汙泥處置能力不足,這些存量汙泥隻能臨(lin) 時堆存在這裏。”

  2020年9月,第二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向浙江反饋意見時指出:該地塊汙泥堆放存在二次汙染隱患。嘉興(xing) 市扛起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堅決(jue) 打好存量汙泥處置“翻身仗”。

  整改任務時間緊,汙泥黏性大雜質多,處置難度高。嘉興(xing) 市生態環境局局長施曉介紹,收到督察反饋後,嘉興(xing) 當即成立專(zhuan) 班,每月調度、現場指導,落實落細汙泥處置工作,協調全省汙泥處置單位,在嘉興(xing) 市域內(nei) 9家、市域外6家處置單位支持下,單日最大處置量達2288噸。

  同時,針對處置現場、運輸道路、中轉倉(cang) 庫等環節,嘉興(xing) 建立了“汙泥處置”和“汙染管控”兩(liang) 張清單,製定30餘(yu) 項具體(ti) 管控措施,實施全過程地下水、大氣、揚塵監測,保障環境安全。去年底,50餘(yu) 萬(wan) 噸汙泥全部處置完畢,比原計劃提前近1年。

  2020年,嘉興(xing) 市以督察為(wei) 契機,啟動全域“無廢城市”建設工作,強化工業(ye) 固體(ti) 廢物汙染防治,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固體(ti) 廢物利用處置能力較2016年提升3倍,汙泥處置能力達到每年247萬(wan) 噸,實現汙泥處置不出縣。

  在嘉興(xing) 平湖市臨(lin) 港能源垃圾焚燒發電廠,機械手不停地將生活垃圾送入焚燒爐,最終轉化為(wei) 電能、輸入電網,實現“吃”進垃圾、“吐”出電力;位於(yu) 嘉興(xing) 港區的環境科技公司,通過“飛灰水洗+高溫熔融”技術專(zhuan) 利體(ti) 係,使危險廢物變危為(wei) 寶……

  “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有力推動了嘉興(xing) 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嘉興(xing) 市委主要負責同誌表示,接下來,將繼續完善固廢收運體(ti) 係,持續提升處置能力,探索形成具有嘉興(xing) 特色的“無廢城市”建設模式。

  甘肅白銀——

  完成13個(ge) 重金屬汙染治理項目

  河道中流水潺潺,堤岸上草木蔥蘢。盛夏時節,甘肅省白銀市白銀區東(dong) 大溝一帶空氣清新,鳥語花香。

  全長38公裏的東(dong) 大溝直通黃河,是一條自然形成的排洪河溝。因礦設企、因企設市的白銀市有“銅城”之稱,前些年,開采、冶煉等生產(chan) 方式比較粗放,一些企業(ye) 將汙染物直排入河。

  2012年,東(dong) 大溝河道重金屬汙染治理工程啟動,計劃分5期實施底泥處理、河道整治和生態恢複。但由於(yu) 各種原因,直至2016年第一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進駐,項目僅(jin) 完成前3期建設工程。2017年3月,東(dong) 大溝河道重金屬汙染綜合整治工程因進展緩慢被督察組通報,列為(wei) 要整改的問題。

  白銀市委市政府知恥而後勇,部署整改工作,倒排工期推進。當時,東(dong) 大溝河道汙染底泥數量巨大,技術上缺少汙染底泥修複標準,工程上沒有可借鑒的修複案例。白銀市以“分類治理、分質利用、安全處置”為(wei) 原則,明確了治理修複技術和風險管控措施。

  到2019年底,總投資3.45億(yi) 元的汙染治理工程全部完成。“我們(men) 累計處置重金屬重度汙染底泥及工業(ye) 廢渣82.7萬(wan) 立方米,極大削減了河道底泥中汙染物浸出,黃河上遊最大的水環境安全隱患就此消除。”白銀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張瓊說。

  地處東(dong) 大溝上遊的白銀集團第三冶煉廠,產(chan) 生的廢水經汙水預處理站處理後,再經過汙水深度處理站進行反滲透處理,成品水作為(wei) 新水使用,實現“零排放”。“接下來,我們(men) 將分片區建設初期雨水池,推動實現雨汙分流,持續提升環境治理能力。”第三冶煉廠環保部主任蘇致遠說。

  張瓊介紹,白銀市先後籌措資金16億(yi) 元,完成13個(ge) 重金屬汙染治理項目,並依法關(guan) 閉了6個(ge) 小硫酸企業(ye) 。通過治理,東(dong) 大溝沿線涉重金屬企業(ye) 廢水、廢氣實現達標排放,年減排含重金屬汙染物廢水450萬(wan) 噸。黃河白銀段水質持續保持Ⅱ類標準。

  (孔越參與(yu) 采寫(xie) )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