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縣城看發展】和順:清漳河畔競風流
太行之巔,清漳河畔,梁餘(yu) 古縣,煥發生機。
抗戰時期,八路軍(jun) 首登太行就來到和順,八路軍(jun) 總部、129師師部、秦賴支隊、中共晉冀豫省委、中共晉中特委、晉東(dong) 南犧盟總會(hui) 等機關(guan) 都曾駐紮和順,這裏一度是我黨(dang) 抗戰的軍(jun) 事中樞。解放戰爭(zheng) 時期,和順縣又成為(wei) 我黨(dang) 我軍(jun) 重要的兵源基地、戰勤基地、戰略後方。
如今,這片英雄的土地正展現出前所未有的發展新姿,林海蒼茫,山河壯麗(li) ,城鄉(xiang) 和美,宜商宜居,幹群合力,百業(ye) 興(xing) 旺,和順人民正踔厲奮發書(shu) 寫(xie) 時代榮光。
住新居 創新業(ye) 老區人民開啟新生活
“以前在村裏交通不便,靠天吃飯,天不好連收成都沒有;搬遷後,不但居住條件大大改善,還能在家附近的菌菇大棚上班,月收入近2000元,日子越過越紅火,感謝政府的政策啊!”8月3日,談起現今的生活條件,家住和順縣康阜嘉園小區的李敏樂(le) 得合不攏嘴。
53歲的李敏是和順縣義(yi) 興(xing) 鎮上虎峪村的貧困戶,2018年享受國家易地扶貧搬遷政策,從(cong) 山莊窩鋪進城後,流轉掉了村裏的幾畝(mu) 閑置地,一年能有3000多元的收入。在政府的幫扶下,又去“扶貧產(chan) 業(ye) 園”上班,一個(ge) 人賺的錢是以前全家收入的兩(liang) 倍,中午還有充足的時間回家給老人做飯,幸福感滿滿。
和順縣山多川少,土地貧瘠,素有“七山二水一分田”之說。不通電、不通信號、飲用水不足的偏遠村莊不在少數,為(wei) 徹底解決(jue) 貧困群眾(zhong) 的生產(chan) 生活問題,2017年5月,和順縣委、縣政府經過全縣上下五輪調查摸底,決(jue) 定對未實施過移民搬遷的6個(ge) 鄉(xiang) 鎮41個(ge) 150人以下的村莊實施易地扶貧整村搬遷。2018年11月7日,位於(yu) 和順縣城的康阜嘉園和梁餘(yu) 新苑2個(ge) 安置小區正式落成,41個(ge) 村1833戶4931位易地扶貧搬遷居民順利按期入住。與(yu) 此同時,配套的就業(ye) 舉(ju) 措也快速跟進。
投資2763萬(wan) 餘(yu) 元、占地9800平方米的“扶貧車間”讓323名搬遷婦女在家門口實現了就業(ye) 增收,人均年增收2萬(wan) 元至3萬(wan) 元;投資5500萬(wan) 元建設1600座食用菌標準種植大棚,讓有勞動能力的搬遷對象一人一座;引導農(nong) 業(ye) 龍頭企業(ye) 和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ti) 流轉搬遷村土地5000餘(yu) 畝(mu) ,每畝(mu) 托管收益均在150元—200元左右,700餘(yu) 戶戶均增收1800元;組織務工培訓,僅(jin) 2021年全縣省外勞務就業(ye) 124人,省內(nei) 縣外勞務就業(ye) 210人,縣內(nei) 務工就業(ye) 2101人,實現了有勞動能力的搬遷家庭至少有1人穩定就業(ye) ,人均增收3萬(wan) 元。
5年來,從(cong) 整村搬遷到後續扶持,變的是階段目標和任務重點,不變的是初心使命和責任擔當。貧困群眾(zhong) 挪出山溝、搬出新貌,全縣群眾(zhong) 懷揣未來、擁抱夢想,開啟鄉(xiang) 村振興(xing) 新華章。
抓創新 促發展 轉型之路越走越寬
廠房林立、機器轟鳴,從(cong) 山西銀聖科技有限公司正門進入園區,“質量是企業(ye) 的生命”幾個(ge) 大字格外醒目。
一個(ge) 山城裏生產(chan) 初級氧化鎂產(chan) 品的小工廠如何能脫穎而出,掌握高端矽鋼級氧化鎂產(chan) 業(ye) 話語權?“歸根結底是靠創新引領、精耕細作。”作為(wei) 企業(ye) 掌舵人,山西銀聖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白世海向記者道出了企業(ye) 背後的密碼。在他看來,隻要全力做好、做到極致,小企業(ye) 也蘊藏著“巨人基因”。
山西銀聖科技有限公司從(cong) 成立之初,一直堅持最嚴(yan) 格的質量管理,堅決(jue) 做到檢驗不合格的產(chan) 品不出廠。它生產(chan) 的高等級薄帶矽鋼專(zhuan) 用氧化鎂新材料應用性優(you) 於(yu) 同類進口產(chan) 品,填補國內(nei) 空白。從(cong) 一個(ge) 生產(chan) 初級氧化鎂產(chan) 品的小工廠,到國家級“專(zhuan) 精特新”的“小巨人”企業(ye) ;從(cong) 最初的500萬(wan) 元產(chan) 值到如今的1.3億(yi) 元產(chan) 值,提升的不隻是產(chan) 能,依靠創新更是實現了企業(ye) 的成功轉型。
“要依靠科技創新,突破‘卡脖子’技術,加快國產(chan) 化替代,與(yu) 行業(ye) 領軍(jun) 企業(ye) 建立密切協作關(guan) 係,不斷提高市場占有率。”2021年,省領導在和順調研時,對企業(ye) 的轉型發展之路給予充分肯定。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和順縣布局先進接續產(chan) 能,推動綠色智能礦井建設,加快非煤產(chan) 業(ye) 發展,全力培育工業(ye) 新動能。2021年,完成6座煤礦的5G智能化改造,風力、光伏、瓦斯發電達9.23億(yi) 千瓦時,實現工業(ye) 總產(chan) 值4.7億(yi) 元,新能源產(chan) 業(ye) 迅速崛起。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增長16.8%,高新技術企業(ye) 新增3戶,R&D經費支出增長21.5%,走出了一條以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引領經濟轉型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十年磨一劍,礪得梅花香。和順縣各企業(ye) 點燃“創新”驅動引擎,蓄勢待發,做好新舊動能接續轉換,多元發展、多極支撐的現代產(chan) 業(ye) 體(ti) 係正加快形成。
樹更多 天更藍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山上有豹、河中有魚、天上有鸛、地上有麅,和順縣是華北山地鳥獸(shou) 遷徙的關(guan) 鍵廊道。
“當時回老家挖野菜,剛上了山坡,就看見一隻豹子正往路邊走,離我們(men) 隻有幾十米遠,我趕緊拿手機拍了下來,真是又驚又喜。”8月4日,談到近距離目擊華北豹的經曆時,視頻拍攝者小杜仍激動萬(wan) 分。
華北豹是金錢豹亞(ya) 種中唯一生存於(yu) 中國的種類,因此又叫“中國豹”,2012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近年來,和順縣已累計識別出89隻華北豹成年個(ge) 體(ti) ,其中監測到11隻母豹累計19次繁殖事件,共產(chan) 下37隻幼崽。
和順縣成為(wei) 華北豹的重要種群棲息地和繁殖地,得益於(yu) 人與(yu) 自然的和諧相處。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和順縣持續擦亮“和順生態”名片,全力抓好退耕還林、幹果經濟林提質增效、沙棘林改造、太行山綠化、重要水源地造林、生態管護等工程,統籌生產(chan) 、生活、生態三大空間,走出了一條“生態立縣”之路。僅(jin) 2021年,該縣就完成營造林任務4.97萬(wan) 畝(mu) 。
近幾年來,和順縣在西部劃定了約占全縣麵積一半的地域,為(wei) 野生動物量身定製了1200平方公裏的生態環境保護功能區,安裝紅外相機全方位觀測,在該區域內(nei) 不搞汙染性工礦企業(ye) 、避免大規模開發,為(wei) 華北豹的核心棲息地加上“安全網”。同時,引入山西省華北豹棲息地保護院士工作站、“老豹子隊”巡護隊、和順縣生態保護協會(hui) 及貓盟等公益組織和社會(hui) 力量,讓受傷(shang) 的野生動物可以進入鐵橋山野生動物救助中心療傷(shang) 。從(cong) 2016年起,和順縣將“豹吃牛”生態補償(chang) 費用列入每年的財政預算。
截至目前,全縣空氣質量二級以上天數202天,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全市第一。全縣森林覆蓋率達30.75%,位居晉中市第一。
那樹那花那草,都散發著芬芳;那山那水那人,都蕩漾著幸福。生態宜居的和順填滿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記者手記】
老區不老,風華正茂。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和順縣加快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在項目建設、招商引資、改善民生等方麵持續發力,一個(ge) 個(ge) 項目蓬勃發展、一座座村莊美不勝收、一張張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名片閃閃發光。這裏環山滴翠、綠水縈繞、百業(ye) 興(xing) 旺、生機勃發。
無邊光景一時新。站在新的起點,和順縣幹部群眾(zhong) 牢記囑托,奮鬥在革命老區全麵振興(xing) 的發展新路上。一幅幅紅色文化更繁榮、特色產(chan) 業(ye) 更興(xing) 旺、人民生活更殷實、綠色生態更優(you) 美的新畫卷正在徐徐展開。(白續宏 鄭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