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國家需要釋放高校科研潛力(人民時評)
原標題:聚焦國家需要釋放高校科研潛力(人民時評)
作為(wei) 基礎研究的主力軍(jun) 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生力軍(jun) ,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必須自覺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使命擔當,把發展科技第一生產(chan) 力、培養(yang) 人才第一資源、增強創新第一動力更好結合起來
隻有進一步加強有組織科研,緊密圍繞國家重大需求組織大任務,根據任務需要建設大平台,依托大平台組建大團隊,高校特別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學才能不斷取得科技攻關(guan) 新成果
專(zhuan) 利授權量從(cong) 2012年的6.9萬(wan) 項增加到2021年的30.8萬(wan) 項,增幅達到346.4%;年專(zhuan) 利轉化金額從(cong) 8.2億(yi) 元增長到88.9億(yi) 元,增幅接近10倍……教育部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高校科技創新綜合實力實現大幅躍升,教育部組織高校布局建設各類重大科研平台超過2000個(ge) ,初步形成層次清晰、布局合理、支撐有效的科研平台體(ti) 係,為(wei) 創新型國家和教育強國、科技強國建設作出重要貢獻。
當今世界正經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科技創新是其中一個(ge) 關(guan) 鍵變量。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多次強調“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提升國家創新體(ti) 係整體(ti) 效能”,並作出“加快構建龍頭企業(ye) 牽頭、高校院所支撐、各創新主體(ti) 相互協同的創新聯合體(ti) ”“形成教研相長、協同育人新模式,打牢我國科技創新的科學和人才基礎”“努力構建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學科體(ti) 係、學術體(ti) 係、話語體(ti) 係”等重要指示。作為(wei) 基礎研究的主力軍(jun) 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生力軍(jun) ,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必須自覺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使命擔當,把發展科技第一生產(chan) 力、培養(yang) 人才第一資源、增強創新第一動力更好結合起來。
回顧10年來的發展曆程,高校科技創新呈現更加突出“國家使命”、更加突出“主動服務”、更加突出“質量提升”等特點。注重以國家需求為(wei) 導向,解決(jue) 更多“卡脖子”問題;注重從(cong) 行業(ye) 產(chan) 業(ye) 實際需求中凝練科學問題,加快產(chan) 學研深度融合;注重推動科技評價(jia) 改革、成果轉化改革,實現從(cong) 外延式擴張向內(nei) 涵式高質量發展轉變。眾(zhong) 多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堅持自主創新、前沿引領,堅持科教融合、科研育人,堅持以人為(wei) 本、深化改革,解放和激發科研人員科技創新潛能,推動重大原始創新、關(guan) 鍵核心技術突破轉變為(wei) 先進生產(chan) 力。由此不難理解,為(wei) 什麽(me) 過去10年來我國高校在量子通信、新冠肺炎防治、飛船材料技術、天空地遙感等許許多多領域取得了一項又一項重大科研成果。
現在,我國經濟社會(hui) 發展和民生改善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科學技術解決(jue) 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強創新這個(ge) 第一動力。麵向未來,高校作為(wei) 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wei) 人才高地與(yu) 創新高地,必須激流勇進、敢挑重擔,進一步釋放基礎研究、科技創新潛力,聚焦國家戰略需要加快科技攻關(guan) 。高校科研工作者應時刻心懷“國之大者”,堅持“四個(ge) 麵向”,發揚科學家精神,勇闖自主創新“無人區”,敢啃關(guan) 鍵核心技術的“硬骨頭”,以深厚的家國情懷和強烈的社會(hui) 責任感,為(wei) 黨(dang) 、為(wei) 祖國、為(wei) 人民鞠躬盡瘁、不懈奮鬥。
自主創新惟靠矢誌不渝,攻堅克難惟靠厚積薄發。隻有進一步加強有組織科研,緊密圍繞國家重大需求組織大任務,根據任務需要建設大平台,依托大平台組建大團隊,高校特別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學才能不斷取得科技攻關(guan) 新成果。具體(ti) 到創新實踐,要把項目組織從(cong) 被動的“接單式”轉變為(wei) 主動謀劃、主動服務,緊扣國家重大需求和行業(ye) 產(chan) 業(ye) 發展需要;把平台建設從(cong) “自由生長”轉變為(wei) 按需培育、主動布局,圍繞需求和攻關(guan) 任務加強培育布局;把團隊建設從(cong) “戴帽子”轉變為(wei) “壓擔子”,在實戰中發現和培養(yang) 科技領軍(jun) 人才及其創新團隊;把支撐服務從(cong) 資源引導轉變為(wei) 綜合施策,充分發揮政策、資源、評價(jia) 的引導作用。
“一國之大學,當有其對於(yu) 一國之任務;一代之大學,當有其處於(yu) 一代之特點。”力爭(zheng) 實現基礎研究不斷有重大原創突破,使技術創新真正能夠滿足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必能在實現“雙一流”建設目標的同時,為(wei) 建設科技強國和教育強國貢獻更大力量。
《 人民日報 》( 2022年08月08日 第 05 版)
(責編:鄭浦麗(li) 、劉穎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