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好農村“生活服務圈”(人民時評)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優(you) 先發展,要體(ti) 現在公共資源配置上。要把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放在農(nong) 村,注重加強普惠性、兜底性、基礎性民生建設
推進郵政、電信等公共事業(ye) 服務進村入戶,加快推進入戶道路建設、農(nong) 村生活汙水治理,鼓勵和引導市場主體(ti) 依托村級綜合服務設施開設便民服務點……不久前,民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6個(ge) 部門聯合印發《關(guan) 於(yu) 健全完善村級綜合服務功能的意見》,提出加快推進農(nong) 村“生活服務圈”建設,並從(cong) 10個(ge) 方麵梳理了村級綜合服務特別是公共服務的基本內(nei) 容、保障水平和供給方式,為(wei) 有序擴大農(nong) 村公共服務供給提供了“路線圖”。
農(nong) 村基本公共服務體(ti) 係建設,是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有力保障。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要把村為(wei) 民服務中心作為(wei) 基層治理體(ti) 係的重要陣地建設好,完善充實服務事項,提高為(wei) 民服務水平,增強為(wei) 民服務的精準性和實效性。”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農(nong) 村綜合服務機構設施建設不斷加快,服務標準和水平也不斷提升。截至2021年底,全國農(nong) 村綜合服務機構和設施達40.4萬(wan) 個(ge) ,覆蓋率達79.5%。從(cong) 快遞進村、光纖入戶,到廁所革命、垃圾集中清運處理……越來越舒適便捷的農(nong) 村“生活服務圈”,已成為(wei) 提升農(nong) 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支撐。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為(wei) 了讓億(yi) 萬(wan) 農(nong) 民生活得更美好。建設農(nong) 村“生活服務圈”,要問需於(yu) 民、問計於(yu) 民。農(nong) 民群眾(zhong) 是重要參與(yu) 者和受益者,對於(yu) 公共衛生、基本醫療等服務怎樣布局、文化活動怎樣開展、健身設施怎樣建設等,感受最直接,期待也很清晰,應把他們(men) 的參與(yu) 度高不高、滿不滿意作為(wei) 重要的衡量標準。近年來,一些地區健全村民議事製度,充分發揮村民委員會(hui) 、村務監督委員會(hui) 、農(nong) 村集體(ti) 經濟組織作用,引導農(nong) 民全程參與(yu) 鄉(xiang) 村建設,在改進公共服務的同時,也讓農(nong) 民滿意,積累了很好的經驗。
建設農(nong) 村“生活服務圈”,應堅持城鄉(xiang) 統籌,推進城鄉(xiang) 銜接、要素共享、互通互融。當前,城鄉(xiang) 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水平仍有較大差距。首先要補齊農(nong) 村短板,縮小城鄉(xiang) 差距。同時,也要注意加強城鄉(xiang) 聯動,加快城鄉(xiang) 融合。比如,一些地區推動縣城師資、管理、投入向農(nong) 村延伸,實現優(you) 質學前教育資源城鄉(xiang) 共享;一些地方統籌城鄉(xiang) 供水資源,實現城鄉(xiang) 供水同源、同質、同網、同價(jia) 。類似舉(ju) 措,不僅(jin) 有助於(yu) 讓農(nong) 村居民更好地共享改革發展成果,也有利於(yu) 吸引農(nong) 村人口回流,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提供人才保障。
建設農(nong) 村“生活服務圈”,還要順應數字化、信息化發展趨勢。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信息技術的發展,為(wei) 推進農(nong) 村治理現代化提供了重要工具,也為(wei) 增加農(nong) 村公共服務供給、強化其係統性提供了助力。在一些農(nong) 村地區,智能化、數字化技術已在鄉(xiang) 村公共服務中得到有效運用。有條件的地區,可以根據本地政策支持和村級組織的能力,以“互聯網+政務服務”等信息化手段為(wei) 依托,推動政務服務平台、移動端、自助終端等服務渠道功能升級並向鄉(xiang) 村延伸。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優(you) 先發展,要體(ti) 現在公共資源配置上。要把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放在農(nong) 村,注重加強普惠性、兜底性、基礎性民生建設。農(nong) 村“生活服務圈”建設,是其中一個(ge) 重要舉(ju) 措。緊扣農(nong) 民最關(guan) 心最直接最現實的民生福祉,把村為(wei) 民服務陣地建設好,健全完善村級綜合服務事項,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強多樣化生活服務供給,定能讓農(nong) 村具備更好生活條件,讓宜居宜業(ye) 的美麗(li) 鄉(xiang) 村遍布中華大地。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光明時評】為青年科研人員開“機會之源”節“時間之流”
此次,五部門聯合出台的“減負行動3.0”聚焦青年科研人員群體,提出了一係列較為行之有效的舉措。[詳細] -
全方位推進數字經濟向縱深發展
加快建設數字中國,必須在確保安全、可靠的前提下,以信息化培育新動能,用新動能推動新發展,以新發展創造新輝煌,全方位推進數字經濟向縱深發展。[詳細] -
習近平:以更強大的能力、更可靠的手段捍衛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
8月1日出版的第15期《求是》雜誌發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在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