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河北首次發現晚商時期車馬坑

發布時間:2022-08-12 14:53:00來源: 河北日報

  石家莊市靈壽西木佛墓地考古再獲重要發現

  河北首次發現晚商時期車馬坑

 

  沉睡3000年,一醒驚四方。繼1978年發現“亞(ya) 伐”銅卣等國家一級文物後,自2021年起,由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聯合石家莊市文物保護研究所、靈壽縣文廣旅局啟動的石家莊市靈壽西木佛墓地考古再獲重要發現——發掘墓葬30餘(yu) 座,出土文物220多件,包括河北首次發現的晚商時期車馬埋藏坑,創下河北商周考古領域數個(ge) “之最”。

  ■ 出土罕見商周墓葬

  “去年5月進場勘探,今年3月至6月正式發掘,發掘麵積達500平方米。可以說,此次發現收獲頗豐(feng) ,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成果。”此次發掘項目執行領隊、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員陳偉(wei) 告訴記者,2021年5月至今累計勘探麵積約11萬(wan) 平方米,發掘了30餘(yu) 座墓葬,其中20餘(yu) 座最終確定為(wei) 晚商至西周時期墓葬。除此之外,還有殉牲坑、灰坑、水井等遺存,出土文物220多件。

  這不是靈壽西木佛村首次發現重要文物,早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末,西木佛村村民就在取土時發現一批青銅器及相關(guan) 文物,其中的“亞(ya) 伐”銅卣被認定為(wei) 國家一級文物。

  此次總共三個(ge) 多月的考古發掘,共發現墓葬30餘(yu) 座,一部分屬於(yu) 商周時期,另一部分屬於(yu) 隋唐至宋金時期。出土的220餘(yu) 件器物中,包括銅器、陶器、玉器、骨器等。其中銅器有銅鈴、銅刀、銅戈、銅矛等。“這些器物時代跨度大,學術價(jia) 值高。墓葬中有一座‘甲’字形墓,這是比較出乎意料的。”參加此次發掘的首都師範大學博士翟鵬飛告訴記者,國內(nei) 考古專(zhuan) 家們(men) 認為(wei) ,靈壽西木佛遺址是近年來太行山東(dong) 麓冀中地區發現的一處商周時期重要聚落,包括商周時期墓葬、殉牲坑和水井等重要遺跡,為(wei) 了解當時太行山東(dong) 麓和冀中地區的考古學文化麵貌、族群構成、勢力格局等提供了基礎性資料。

  ■ 迄今河北發現最早的車馬坑

  “此次發掘中有一座‘甲’字形墓、一座車馬坑以及保存完整的牛牲坑以及保存完整的商代水井,令我們(men) 有些意外,但恰恰是這些帶來了更大的收獲。”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文博館員李鵬為(wei) 有些激動地說。

  這座帶墓道的“甲”字形墓葬編號為(wei) M7,是此次發掘中最大的一處墓葬,南北向,墓道朝南。由於(yu) 被盜掘嚴(yan) 重,該墓出土文物少,墓葬填土中先後發現極少部分男性女性骸骨,還有玉璜等精美的玉器佩飾。“甲”字形墓葬往往意味著墓主身份較高,一般為(wei) 當時和王室關(guan) 係密切的高級貴族。石家莊境內(nei) ,此前僅(jin) 2019年在欒城周家莊墓地搶救性考古發掘中發現兩(liang) 座。即便整個(ge) 河北,屬於(yu) 同時期的此類墓葬也不多見。為(wei) 研究商周時期曆史、地理、文化及社會(hui) 發展提供了重要實物資料。

  墓地東(dong) 南方,考古人員發現了一個(ge) 3米見方的車馬坑。“整體(ti) 保存狀況較好,盡管木質材料都已腐朽,僅(jin) 存碳化痕跡,但車衡、車轅、車廂和車輪等俱全,車輪直徑約1.5米,在商代屬於(yu) 大中型車輛。車輛使用了較多的青銅構件,車廂上的紅色髹漆曆經千年依然鮮豔。”李鵬為(wei) 告訴記者,發掘中,車身初現真容時,車馬坑內(nei) 還有兩(liang) 匹馬的骸骨,車廂前部有具殉人骸骨,應該是殉葬的車夫。

  記者了解到,該車馬坑與(yu) 安陽殷墟所發現的車馬坑較相似。“馬車是商代中晚期從(cong) 中亞(ya) 西亞(ya) 地區傳(chuan) 到中國的,迄今在安陽以外地區商晚期車馬坑發現較少,此次在河北是首次發現,研究價(jia) 值很大。”李鵬為(wei) 說,目前尚不能確定M7墓葬與(yu) 這處車馬坑主人是否為(wei) 同一人,但這處車馬坑可以說是迄今河北發現年代最早的一處此類遺存。

  西木佛墓地還發現了保存完整的牛牲坑。“總共發現了10個(ge) 殉牲坑,主要集中在墓地西側(ce) ,如此集中發現殉牲坑的商周墓地比較少見。”李鵬為(wei) 告訴記者,其中一個(ge) 牛牲坑保存完整,從(cong) 牛頭到牛尾的骨骼比較齊全,它體(ti) 長約兩(liang) 米,非常罕見。

  一口商周時期方型水井堪稱商代“深井”。水井發掘時上口直徑約4米,現存井深11.6米,推斷原來井深很可能有13至14米。井框以木材榫卯工藝做成,井底木框保存完好,木頭沒有腐朽碳化,還保留著木材本來的形狀質地。據悉,這是河北發現的晚商時期保存最好的大型水井。井底陶器堆積達7層之多,器物時代跨越殷墟三期至四期,表明水井使用了相當長的時間。

  ■ 期待進一步破解考古謎團

  “甲”字形墓、車馬坑、殉牲坑……這些足以說明靈壽縣西木佛墓地的高規格,但也留下了很多謎題,依然有待進一步考古研究。比如“甲”字形墓的主人是誰?

  “基本上可以得出初步判斷,西木佛墓地已經發現的高級貴族,其中部分有可能來自商代一個(ge) 地位顯赫的家族。”陳偉(wei) 告訴記者,1978年西木佛墓地出土的一件青銅爵上刻有一個(ge) 商代大家族的族徽,“目前來看,這個(ge) 神秘家族與(yu) 商王關(guan) 係密切,迄今在國內(nei) 發現過不少該家族的銅器,此前在石家莊欒城區周家莊考古中也有發現。這兩(liang) 處墓葬時代相近,且出土的文物上都有同一族徽銘文,可見二者應該存在關(guan) 聯。那麽(me) 兩(liang) 個(ge) 墓群之間有何關(guan) 係?”

  商周時期靈壽是戰略要地,是太行山東(dong) 麓南北走廊的一個(ge) 關(guan) 鍵節點。從(cong) 殷商早期開始,北方少數民族就開始不斷入侵,晚商時北方少數民族繼續不斷壯大,商王朝北部邊界逐步往南退縮,靈壽就成了非常重要的緩衝(chong) 地帶。

  “1978年出土的‘亞(ya) 伐’銅卣,‘亞(ya) ’就是‘次’‘副’的意思,‘伐’應是官職,相當於(yu) 軍(jun) 事指揮副職。商代亞(ya) 伐銅卣迄今僅(jin) 發現兩(liang) 件,一個(ge) 在靈壽西木佛,另外一個(ge) 在陝西漢中城固縣,那裏也屬於(yu) 重要的地理位置。”李鵬為(wei) 認為(wei) ,商王朝有可能在靈壽、城固等距離前線有一定距離的關(guan) 鍵軍(jun) 事地點設立軍(jun) 事指揮機構。西木佛墓地考古表明商王朝對冀中地區的管理有著明確的部署和安排,此次考古發掘對於(yu) 研究商代軍(jun) 事布防思路提供了參考與(yu) 實證。

  如今,靈壽西木佛墓地野外考古工作已經結束,整個(ge) 工作進入實驗室考古階段。(記者龔正龍)

(責編: 李文治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