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外賣小哥”有了黨組織,改變了什麽?
8月9日8點半,地麵熱氣蒸騰,不少外賣騎手還未開始接單。外賣騎手範以平,早早來到江寧義(yi) 烏(wu) 小商品城裏麵的寧小蜂·江寧督督“充電站”,給隨身攜帶的大號水杯灌滿水,再把毛巾浸濕。大號水杯和濕毛巾,是他夏日裏防暑降溫的兩(liang) 大“神器”。“以前都是坐在街邊的石墩上休息,喝水也主要靠買(mai) ,現在可以到驛站落腳休息,還能免費打水,給手機充電,越來越人性化了。”範以平感慨道。
如今,外賣小哥已經成為(wei) 城市的一道風景。2021年以來,江蘇市場監管部門在各級黨(dang) 委、組織部門的部署指導下,積極探索外賣配送行業(ye) 黨(dang) 建工作模式。目前,省和13個(ge) 設區市均在市場監管部門成立了外賣配送行業(ye) 黨(dang) 委,並鼓勵有條件的縣(市、區)和開發園區成立相關(guan) 行業(ye) 黨(dang) 委或綜合黨(dang) 委。今年5月以來,市場監管部門工作人員與(yu) 外賣配送員一起跟單、跑單,近距離了解他們(men) 的所想所盼。此後,外賣配送行業(ye) 黨(dang) 委推出了一係列關(guan) 愛行動,一批服務外賣配送員的“充電站”紛紛推出,外賣小哥的幹勁更足了,他們(men) 正積極成為(wei) 城市發展和基層社會(hui) 治理的重要力量。
體(ti) 驗式調查,
離小哥更近一些
5月19日一早,宿遷市宿城區市場監管局行政審批與(yu) 指導科科長白雪出門了。她沒有開車去單位,而是來到離家不遠的“美團外賣”府前小區站點報到,跟著師傅楊浩然體(ti) 驗當一次外賣小哥。
穿上外賣員的服裝,戴上頭盔,白雪沒有單獨接單,而是跟著師傅一起送餐。從(cong) 上午10點的送餐高峰期到下午1點,小半天工夫,訂單不停飛來,除了喝水,根本顧不上吃午飯。白雪需要盡力加快自己的騎車速度,聚精會(hui) 神看清每個(ge) 紅綠燈,才能跟上師傅。
這樣的“沉浸式”體(ti) 驗在江蘇各地層見疊出。5月26日,揚州市廣陵區曲江街道黨(dang) 群工作局黨(dang) 支部副書(shu) 記杲菲來到美團專(zhuan) 送安康站,實地體(ti) 驗外賣小哥的工作與(yu) 生活。
“正式上崗前,我找到有5年工作經驗的曹大哥‘拜師學藝’。他告訴我,用戶一下單,就進入倒計時,按時送餐會(hui) 提高好評率,遲了會(hui) 影響收入,必須保持奔跑的狀態!”杲菲說,“我接到的第一單,限時27分鍾內(nei) 送達。為(wei) 了能夠準時地將外賣送到顧客手中,我全程加速,穿梭在大街小巷,從(cong) 取件到送件……半天共配送10餘(yu) 單,騎行15公裏,步行6000多步,手機電量已幾乎耗盡。”
用腳底板走出來的體(ti) 驗式調研,令人難忘。“外賣小哥真不容易!”白雪說,沒想到外賣小哥進小區這麽(me) 難,一個(ge) 客戶要求送餐到家,但門衛不放行,反複溝通登記後,外賣小哥才得以進入小區,但差點錯過配送時間。事後,白雪在調研報告中寫(xie) 道,“針對無接觸配送,建議參照蜂巢等做法安放送餐櫃,安全放心,減少配送糾紛”。此外,白雪發現,外賣小哥對勞動保障的需求非常迫切。
杲菲在體(ti) 驗的半天裏,也深深感受到外賣小哥的辛苦與(yu) 不易。她表示,外賣小哥不僅(jin) 僅(jin) 經受風吹日曬,還要麵對時刻存在的時間壓力,不斷優(you) 化路線,同時注意交通安全,應對突發狀況。“他們(men) 用速度和溫度、辛苦和汗水為(wei) 我們(men) 提供了方便;我們(men) 也應該關(guan) 注、關(guan) 心他們(men) ,走到他們(men) 身邊傾(qing) 聽心聲。”
“我們(men) 一天工作將近12個(ge) 小時,但找不到能休息的地方,對於(yu) 騎手來說,停車難,喝水難,手機充電難,進門難。”今年5月,南京江寧區市場監管局登記注冊(ce) 科科長王雯進行了一次深入調研,她與(yu) 外賣騎手們(men) 麵對麵,騎手紛紛將訴求一股腦兒(er) 倒了出來。這些“小”需求,對一般有固定工作場所的人來說算不上什麽(me) ,卻是外賣小哥的“大”問題。
有了“服務站”,
外賣小哥“輕鬆上陣”
今年5月30日,中共揚州市外賣配送行業(ye) 黨(dang) 委掛牌成立後,市場監管部門積極探索推進外賣配送行業(ye) 黨(dang) 建工作,著力打造“綠揚先鋒·新新閃耀”黨(dang) 建品牌,讓外賣小哥感受到黨(dang) 的溫暖、城市的溫度。
“做好外賣配送行業(ye) 黨(dang) 委工作,不僅(jin) 要製定有效舉(ju) 措讓關(guan) 愛行動落實落細,真正惠及行業(ye) 全體(ti) 員工,比如設立愛心驛站,在農(nong) 貿市場等固定場所建立休息站、充電站,給外賣配送員帶去方便、送去溫暖,更要通過打造‘綠揚先鋒騎手’服務品牌、創建‘綠揚先鋒紅盾號’服務陣地、啟動‘綠揚先鋒紅盾號’評選活動等,激發行業(ye) 黨(dang) 員發揮模範帶頭作用。”揚州市市場監管局局長、揚州市外賣配送行業(ye) 黨(dang) 委書(shu) 記黃俊華說。
7月1日,揚州首批20家外賣配送行業(ye) 黨(dang) 委“愛心驛站”揭牌,站點清單及服務清單同步發布。“愛心驛站”為(wei) 外賣配送行業(ye) 黨(dang) 委打造“綠揚先鋒騎手”服務品牌等打下堅實基礎。
在“愛心驛站”內(nei) ,記者看到冰箱、電視、微波爐、應急藥品等日常物品一應俱全,還有便捷的休息桌椅、門類齊全的讀物。“我們(men) 在全市各產(chan) 業(ye) 園區、商圈市場、中心廣場、名街名巷等集散地,推進建設首批20家‘愛心驛站’。”揚州市市場監管局登記注冊(ce) 指導處副處長楊慧介紹,“愛心驛站”統一製定“9+7”服務標準,為(wei) 騎手免費提供充電上網、圖書(shu) 閱覽、應急藥品、食品加熱等9項“共享生活服務”,以及提供食品安全、疫情防控、交通安全等7項“宣傳(chuan) 共享服務”。
正如“愛心驛站”一樣,不論是“充電站”,還是“暖新驛站”,各地叫法雖不相同,但本質上都是外賣配送行業(ye) 黨(dang) 委打造的“服務站”。
7月28日,宿遷市洋河新區“車手微家——暖新驛站”正式揭牌。為(wei) 了讓外賣小哥有個(ge) 休憩“港灣”,宿遷組織全市外賣送餐行業(ye) 情況摸排,按照在城區10分鍾內(nei) 、在鄉(xiang) 鎮30分鍾內(nei) 能找到休息場所的要求,僅(jin) 宿遷市洋河新區就打造了18個(ge) “車手微家——暖新驛站”。此外,宿遷還幫助解決(jue) 全市新就業(ye) 群體(ti) 工作人員職業(ye) 傷(shang) 害保障以及意外傷(shang) 害保險1500份。
如何將“充電站”建在外賣小哥用得上的地方,頗費思量。百家湖、砂之船……王雯和同事們(men) 跑遍了南京江寧的商圈,最終決(jue) 定在義(yi) 烏(wu) 小商品城先探路。“義(yi) 烏(wu) 小商品城裏聚集了近500家餐飲商戶,江寧全區摸底約2000名外賣小哥,商品城周圍就超過了500名,在這裏設點,能服務更多小哥。”王雯說,義(yi) 烏(wu) 小商品城裏的寧小蜂·江寧督督“充電站”,離原來外賣小哥聚集點隻有100米。開張不久的驛站已獲得認可,歇息時段這裏一座難求,為(wei) 此,江寧區市場監管局正在加快布局新的“充電站”。
義(yi) 烏(wu) 小商品城運營方負責人張建宏說,這裏不僅(jin) 設立了“充電站”,還特意劃定了兩(liang) 個(ge) 區域給外賣小哥停車。“不少餐廳在二樓三樓,以前,外賣小哥和一樓經營戶經常有摩擦,經營戶不讓外賣小哥將車停門口,而外賣小哥說停個(ge) 兩(liang) 三分鍾就走,但車多堵門,兩(liang) 方甚至為(wei) 此打架。專(zhuan) 門停車的區域,讓外賣小哥工作更順心。”
參與(yu) 共治,
成為(wei) 食品安全“吹哨人”
采訪中,多名外賣小哥向記者吐露心聲,除了提升收入、白天有地方休息以外,他們(men) 最想要改變的,就是社會(hui) 認同感和同城待遇。這也是探索外賣配送行業(ye) 黨(dang) 建工作的題中應有之義(yi) 。我省不少地區通過黨(dang) 建工作,讓小哥參與(yu) 社會(hui) 共同治理,成為(wei) 食品安全“吹哨人”,鼓勵他們(men) 向黨(dang) 組織靠攏,爭(zheng) 做服務群眾(zhong) 的先鋒。
7月初,無錫外賣小哥小凡在取餐時發現一商家過於(yu) 髒亂(luan) 差,隨即向市場監管部門舉(ju) 報。“是一家炒飯店,在一個(ge) 小巷子裏麵,門麵很小,沒有堂食,地麵又黑又油,切菜的砧板和垃圾桶靠得非常近。”小凡說,實在看不下去。
“我們(men) 接到舉(ju) 報後,立刻去現場核實了情況,責令商家停業(ye) 整改,同時下架了商家在外賣平台上的鏈接,並給予舉(ju) 報人現金獎勵。”無錫市梁溪區市場監督管理局通江分局相關(guan) 負責人張劍直言,外賣小哥在取餐時能看到許多執法人員不一定能看到的現場,他們(men) 的參與(yu) 對食品安全社會(hui) 治理尤為(wei) 重要。
實際上,這些年,外賣餐飲食品安全、外賣騎手的形象一直是群眾(zhong) 關(guan) 注的焦點。黃俊華認為(wei) ,加強外賣配送行業(ye) 黨(dang) 建工作,有利於(yu) 充分發揮行業(ye) 黨(dang) 組織戰鬥堡壘和行業(ye) 黨(dang) 員先鋒模範作用,引領外賣商戶誠信規範經營,推動外賣配送行業(ye) 健康有序發展。“今後,我們(men) 要組織外賣從(cong) 業(ye) 人員開展行業(ye) 規範、疫情防控知識、食品安全知識、法律法規等培訓教育,引導外賣配送人員弘揚新風尚,傳(chuan) 遞正能量,不斷打造外賣配送行業(ye) ‘金名片’。”
在南京,外賣小哥變身“移動探頭”,將看到的餐廳各種真實情況上傳(chuan) 舉(ju) 報給相關(guan) 部門,化身“食安衛士”,第一時間為(wei) 市民的食品安全把關(guan) 。目前已有2000多名外賣小哥被納入食品安全監督員隊伍。
在揚州,外賣小哥不僅(jin) 僅(jin) 是食品安全的“吹哨人”,也是城市治理的“哨兵”。“揚州用積分製鼓勵騎手融入社會(hui) 基層治理,充分發揮好騎手在社區建設、網格治理、文明城市創建、疫情防控中的‘千裏眼’作用,培育打造一批城市治理前沿的流動‘哨兵’。”廣陵區委“兩(liang) 新”工委專(zhuan) 職副書(shu) 記顧冬介紹,隨手拍隨手報、排查城市隱患、協助疫情防控、參與(yu) 惠民政策宣傳(chuan) ……都可獲得積分,積分可用於(yu) 兌(dui) 換服務和實物。現在,許多外賣小哥走在路上,都隨身攜帶一本積分護照,為(wei) 城市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登記注冊(ce) 指導處四級調研員李金忠表示,外賣小哥流動性大、群體(ti) 龐大,自從(cong) 開展外賣配送行業(ye) 黨(dang) 建工作以來,外賣小哥已成為(wei) 城市發展和基層社會(hui) 治理中積極參與(yu) 的重要力量。特別是在疫情防控期間,各地外賣配送行業(ye) 黨(dang) 委組織黨(dang) 員配送員、先鋒騎手“突擊隊”等誌願組織,為(wei) 保障居民生活物資供應等方麵作出了很大貢獻。隨著外賣配送行業(ye) 的不斷壯大,加強這一新業(ye) 態新就業(ye) 群體(ti) 的黨(dang) 組織覆蓋顯得尤為(wei) 重要。
43歲的範以平,5年前開始在南京送外賣,在那之前他北上南下,常年漂泊,曾在南京學做服裝,也有過創業(ye) 失敗的經曆。他告訴記者,最近明顯感覺社會(hui) 各界越來越關(guan) 注、關(guan) 心他們(men) 了,“覺得很開心,更有盼頭更有幹勁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