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鹽城市鹽都區織密鄉村防溺水安全網 築牢水域安全屏障
《人民日報》2022年08月18日 第19版 版麵截圖
原題:江蘇鹽城市鹽都區織密鄉(xiang) 村防溺水安全網
小竹竿發揮大作用
“要不是這根竹竿,我娃可能就沒命了!”孩子母親(qin) 感激地說。
7月27日下午,江蘇省鹽城市鹽都區一名7歲男孩在河邊玩耍時不慎落水,危急時刻,熱心群眾(zhong) 用警方布設的救援竹竿合力營救,成功將孩子拉上岸。
“大家綁竹竿打結要注意保固安全,確保需要時一拉就能解開。”7月27日,頂著高溫,鹽城市公安局都分局大岡(gang) 派出所所長陳連鋒汗流浹背,正帶領民警、輔警和網格員將貼有“溺水救援,請勿占用”藍色警示標識的竹竿布設在岡(gang) 溝河邊的石欄上。
河岸旁、橋頭邊、閘口上,小小竹竿發揮了大作用。鹽城河網稠密,暑期氣溫持續走高,野泳、垂釣等活動增多,溺水風險明顯增高。溺水救援有30秒黃金期,目擊者不會(hui) 遊泳、沒有適合的緊急救援設施,往往是貽誤施救的重要原因。此時,一根觸手可及的竹竿化身“救命竿”,不僅(jin) 縮短等待救援的時間,更降低施救者溺水的風險。
就地取材、低成本、簡單易用的“土辦法”發揮了意想不到的作用。7月以來,在轄區1622處重點部位布設救援竹竿,是鹽都區警方的“統一動作”。救援竹竿規格統一,長約6米,直徑3至5厘米,兩(liang) 端及表麵都被打磨得光滑圓潤,以避免在施救過程中造成二次傷(shang) 害。同時,將救援竹竿逐一編號,布設點位一屏展示、一目了然,截至目前,已累計投放6000餘(yu) 根。
談到救援竹竿,村幹部王荀利頗有感觸。前不久,王荀利在下班途中發現富昌河內(nei) 有小孩落水,情況危急,無奈自己不會(hui) 遊泳,隻能站在岸邊幹著急,所幸小孩被安全救起。“現在河邊都配置了救援竹竿,設置了警示牌,這樣即使不會(hui) 遊泳也能第一時間救人。”王荀利說。
除了救援竹竿,“一個(ge) 救生圈、一股救援繩、一組救生衣、一個(ge) 高音喇叭、一套急救物品”成了當地公安一線警車上必備的物品,溺水人員急救培訓也納入了全警實戰輪訓課程。
從(cong) 救援竹竿破題,到科技元素應用,再到全民齊心協力,一張防溺水的平安防護網越織越密。近年來,鹽都區堅持“政府主導、公安牽頭、網格主力、全民參與(yu) ”,把防溺水擺上重要位置,不斷創新思路,通過精準投放救援竹竿、無人機常態宣防喊話、水庫防溺水智能報警係統、防溺水有獎舉(ju) 報、組建“鹽都防溺水協作聯盟”等形式,最大限度集聚多方力量,全麵築牢水域安全屏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