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社會保障推動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

發布時間:2022-08-16 13:55: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作者:鄭功成(中國人民大學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研究院研究員、中國社會(hui) 保障學會(hui) 會(hui) 長)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明確提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men) 的奮鬥目標”,強調“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ti) 人民”,將不斷增進民生福祉作為(wei) 國家發展的根本目的,把社會(hui) 保障體(ti) 係建設擺上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動我國社會(hui) 保障體(ti) 係建設進入快車道,建立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社會(hui) 保障體(ti) 係,並使之成為(wei) 全體(ti) 人民共享國家改革發展成果的基本途徑,有力支撐起了人民幸福的福利大廈。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係列重要論述引領社會(hui) 保障變革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對社會(hui) 保障改革與(yu) 發展作出了一係列重要論述,涉及社會(hui) 保障的科學定位、先進理念、建設目標等多個(ge) 方麵,全麵回應了新時代人民的福利訴求,為(wei) 我國社會(hui) 保障改革與(yu) 製度建設提供了根本遵循。

  明確提出社會(hui) 保障的科學定位。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社會(hui) 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維護社會(hui) 公平、增進人民福祉的基本製度保障,是促進經濟社會(hui) 發展、實現廣大人民群眾(zhong) 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的重要製度安排,發揮著民生保障安全網、收入分配調節器、經濟運行減震器的作用,是治國安邦的大問題。”這是對我國社會(hui) 保障製度的科學定位,揭示了社會(hui) 保障是保障人民幸福的基本製度安排,對促進經濟社會(hui) 健康發展、維護國家長治久安和人民世代福祉具有極其重大的意義(yi) 。這一定位同時表明,社會(hui) 保障在我國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和走向共同富裕的曆史進程中將承擔起更加重大的責任與(yu) 使命。

  明確提出發展社會(hui) 保障的新理念。包括將社會(hui) 保障納入國家發展總體(ti) 布局與(yu) 戰略布局的全局觀,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hui) 保障發展之路的自主觀,堅持把增進民生福祉、促進社會(hui) 公平作為(wei) 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的目的觀,堅持與(yu) 經濟社會(hui) 發展水平和需要相適應的協調觀,堅持製度統一性、規範性和符合“大數法則”的科學觀,堅持未雨綢繆、積極主動應對各種風險與(yu) 挑戰的風險觀,堅持盡力而為(wei) 、量力而行、水漲船高的發展觀,堅持學習(xi) 借鑒國外成功經驗和汲取國外教訓並重的國際觀等,這些新理念引領我國社會(hui) 保障事業(ye) 不斷向前推進。

  明確提出社會(hui) 保障體(ti) 係建設目標。提出要不斷滿足人民群眾(zhong) 多層次多樣化需求,完善覆蓋全民、城鄉(xiang) 統籌、公平統一、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hui) 保障體(ti) 係,進一步織密社會(hui) 保障安全網,為(wei) 我國社會(hui) 保障體(ti) 係建設提供了明確目標與(yu) 努力方向。

  明確提出建設社會(hui) 保障製度的主要原則。包括:普惠公平,即以促進社會(hui) 公平正義(yi) 、不斷增進人民福祉為(wei) 出發點和落腳點;共建共享、互助共濟,即強調人人參與(yu) 、人人盡責、人人共享;盡力而為(wei) 、量力而行;高質量發展、可持續發展。這些原則為(wei) 我國社會(hui) 保障事業(ye) 發展提供了重要遵循。

  明確提出發展社會(hui) 保障的新思路。提出要基於(yu) 國家戰略布局與(yu) 民生發展升級,科學謀劃“十四五”乃至更長時期社會(hui) 保障事業(ye) 。要求堅持製度的統一性和規範性,堅持國家頂層設計,增強製度的剛性約束,加強對製度運行的管理監督;著力加大社會(hui) 保障再分配力度,強化互助共濟功能;全麵深化社會(hui) 保障改革,促使各項保障製度得以優(you) 化;從(cong) 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各環節加強社會(hui) 保障工作,在法治軌道上推動社會(hui) 保障事業(ye) 健康發展;全麵加強精細化管理,努力提升社會(hui) 保障治理效能,讓人民群眾(zhong) 獲得更加滿意的服務體(ti) 驗;維持經濟發展和社會(hui) 保障之間的水漲船高關(guan) 係,等等。提出我國社會(hui) 保障製度改革已進入係統集成、協同高效的階段的重要判斷,為(wei) 推動整個(ge) 社會(hui) 保障體(ti) 係內(nei) 部及其與(yu) 相關(guan) 宏觀政策係統協同配套發展提供了新的曆史方位與(yu) 理論依據。

  明確提出社會(hui) 保障改革與(yu) 發展的實踐路徑。包括加快發展多層次、多支柱養(yang) 老保險體(ti) 係,健全基本養(yang) 老、基本醫療保險籌資和待遇調整機製,積極發展商業(ye) 醫療保險,更好滿足人民群眾(zhong) 多樣化需求;加快實現基本養(yang) 老保險全國統籌,推動基本醫療保險、失業(ye) 保險、工傷(shang) 保險省級統籌,進一步明確中央與(yu) 地方事權和支出責任;把農(nong) 村社會(hui) 救助納入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統籌謀劃,健全農(nong) 村社會(hui) 救助製度,完善日常性幫扶措施;健全農(nong) 民工、靈活就業(ye) 人員、新業(ye) 態就業(ye) 人員參加社會(hui) 保險製度;健全社會(hui) 救助、社會(hui) 福利對象精準認定機製;構建養(yang) 老、孝老、敬老政策體(ti) 係和社會(hui) 環境,完善幫扶殘疾人、兒(er) 童等社會(hui) 福利製度;完善全國統一的社會(hui) 保險公共服務平台,深入推進社保經辦數字化轉型,依法健全社會(hui) 保障基金監管體(ti) 係,等等。這些部署明確了我國社會(hui) 保障事業(ye) 持續發展的實踐路徑。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正是在上述科學的定位、理念、目標、原則、思路、路徑引領下,黨(dang) 中央、國務院在社會(hui) 保障領域推出一係列重大改革舉(ju) 措,養(yang) 老保險製度改革總體(ti) 方案、全麵深化醫療保險製度改革的意見、改革完善社會(hui) 救助製度的實施意見以及健康中國建設規劃、積極應對老齡化與(yu) 養(yang) 老服務發展規劃、兒(er) 童發展綱要、婦女發展綱要等一係列頂層設計與(yu) 中長期規劃紛紛出台,為(wei) 新時代的社會(hui) 保障改革與(yu) 發展提供了清晰的目標指向和行動指南。

  社會(hui) 保障領域的突破性進展與(yu) 標誌性成果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社會(hui) 保障改革走向全麵深化,社會(hui) 保障事業(ye) 發展得到全方位躍升,民生安全網越織越密。2016年11月,國際社會(hui) 保障協會(hui) 將“社會(hui) 保障傑出成就獎”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以表彰中國在擴大社會(hui) 保障覆蓋麵工作中取得的卓越成就。

  社會(hui) 保障製度持續優(you) 化,跨入成熟、定型發展新階段。通過合並城鄉(xiang) 居民基本養(yang) 老保險製度,建立機關(guan) 事業(ye) 單位養(yang) 老保險製度,形成了麵向企業(ye) 職工、機關(guan) 事業(ye) 單位職工、城鄉(xiang) 居民三大群體(ti) 的完整養(yang) 老保險製度體(ti) 係;企業(ye) 職工養(yang) 老保險正在走向全國統籌。通過整合城鄉(xiang) 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製度,確立了由麵向職工與(yu) 居民的兩(liang) 大製度構成的中國基本醫療保險製度,職工醫保統籌層次提升和個(ge) 人賬戶改革均邁出關(guan) 鍵性步伐,藥品招采走向常態化製度化。通過製定社會(hui) 救助行政法規和出台新的改革方案,建立了以最低生活保障為(wei) 核心,包括專(zhuan) 項社會(hui) 救助、急難社會(hui) 救助以及社會(hui) 力量參與(yu) 補充的完整的社會(hui) 救助製度體(ti) 係。通過製定退役軍(jun) 人保障法,使麵向退役軍(jun) 人與(yu) 軍(jun) 烈屬的社會(hui) 保障製度走向統一。此外,還包括建立殘疾人“兩(liang) 項補貼”製度、探索建立基本養(yang) 老服務製度、擴展兒(er) 童福利的內(nei) 容等。

  社會(hui) 保障覆蓋麵持續擴大,成為(wei) 惠及全體(ti) 人民的福利製度安排。從(cong) 2012年到2021年,我國參加基本養(yang) 老保險的人數從(cong) 7.9億(yi) 人增長到10.3億(yi) 人,按月領取養(yang) 老金的人數從(cong) 2億(yi) 人增長到近3億(yi) 人,進入了老年人皆享養(yang) 老金的時代;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的人數達13.6億(yi) 多人,全民醫保目標已經基本實現;社會(hui) 救助製度實現了應救盡救,2021年全國4680多萬(wan) 困難群眾(zhong) 納入低保或特困供養(yang) ,全年實施臨(lin) 時救助1089萬(wan) 人次;養(yang) 老服務不斷發展並向社區與(yu) 居民家庭延伸,兒(er) 童福利從(cong) 孤兒(er) 向困境兒(er) 童擴展,貧困的重度殘疾人有了專(zhuan) 門生活補貼與(yu) 護理補貼;通過大規模棚戶區改造和城鄉(xiang) 危房改造等工程,有效保障了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問題。

  社會(hui) 保障待遇水平穩步提高,為(wei) 脫貧攻堅和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提供有力支撐。從(cong) 2012年到2021年,企業(ye) 退休人員月人均養(yang) 老金從(cong) 1686元增長到2987元,城鄉(xiang) 居民月人均養(yang) 老金從(cong) 82元增長到179元,增幅分別超過77%、118%。醫療保障待遇持續提升,職工、居民醫保政策範圍內(nei) 報銷比例分別達到80%以上和70%。社會(hui) 救助水平穩步提升,城鄉(xiang) 居民低保標準分別從(cong) 2012年的人月均330元、人年均2000元提高到逾700元、6200多元,增幅分別達到1倍、2倍以上;軍(jun) 人撫恤待遇以年均10%的幅度持續提高,其他保障項目的待遇水平同樣持續提升。

  社會(hui) 保障體(ti) 製機製得以重塑,為(wei) 社會(hui) 保障事業(ye) 健康持續發展奠定組織基礎。一方麵,經過2018年機構改革,掃除了長期製約社會(hui) 保障事業(ye) 發展的體(ti) 製性障礙。包括組建退役軍(jun) 人事務部全麵負責退役軍(jun) 人及軍(jun) 烈屬保障事務,組建國家醫療保障局全麵負責醫療保障事務,調整民政部、人力資源社會(hui) 保障部、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等相關(guan) 部門的行政職責,實現了社會(hui) 保障管理體(ti) 製整體(ti) 優(you) 化。另一方麵,社會(hui) 保障經辦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建成了從(cong) 中央到省、市、縣、鄉(xiang) 鎮(街道)的五級社會(hui) 保障服務網絡,管理服務經辦規範化、標準化、信息化建設進一步加強,社會(hui) 保障公共服務水平有了質的提升。

  總結經驗並不斷完善社會(hui) 保障製度

  我國社會(hui) 保障改革與(yu) 發展的成功實踐,積累了彌足珍貴的經驗,它至少包括:堅持黨(dang) 的領導和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是根本遵循,堅持人民至上與(yu) 共同富裕是根本目的,堅持走中國特色的社會(hui) 保障道路是必由之路,堅持與(yu) 時俱進改革創新和實事求是則是體(ti) 現中國智慧的基本策略,堅持社會(hui) 保障與(yu) 經濟社會(hui) 發展水平相適應,這些經驗需要長期堅持並發揚光大。

  社會(hui) 保障是走向共同富裕的支柱型製度安排,不斷完善社會(hui) 保障製度,需要正視製度整合沒有完全到位、責任分擔失衡、權責匹配存在錯位、部分人群保障不足、市場主體(ti) 和社會(hui) 力量作用發揮不夠、社會(hui) 保障公共服務能力不足等問題,以及老齡化加劇、人員流動性偏高、就業(ye) 形態多樣、福利需求多層次等現實挑戰。在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社會(hui) 保障工作係列重要論述指引下,按照係統集成、協同高效以及高質量、可持續的要求,進一步完善社會(hui) 保障體(ti) 係頂層設計,加快優(you) 化現行各項製度,明確不同保障項目的功能定位,充分調動市場、社會(hui) 、機構及家庭參與(yu) 的積極性,持續壯大社會(hui) 保障體(ti) 係物質基礎,促使其成為(wei) 調節社會(hui) 財富分配格局、促進社會(hui) 平等的關(guan) 鍵性製度安排。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