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海門:為傳統農業插上“數字翅膀”
聽著音樂(le) ,吹著空調,吃著精準配比的天然穀物飼料,手機上實時顯示生長情況……這是海門區興(xing) 旺肉製品有限公司生豬養(yang) 殖的場景。“所有豬一出生就實現全程標準化、可視化、可追溯飼養(yang) ,形成了一條‘從(cong) 養(yang) 殖場到餐桌’全程智能化的數字農(nong) 業(ye) 路徑。”企業(ye) 負責人唐慧娟感慨,數字賦能讓養(yang) 殖更高效。
興(xing) 旺肉製品有限公司是海門區發展智慧農(nong) 業(ye) 的一個(ge) 縮影。近年來,海門區充分運用移動互聯網、雲(yun) 計算和物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提升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和經營的自動化、智能化水平,加快構建引領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發展的數字經濟體(ti) 係,為(wei) 傳(chuan) 統農(nong) 業(ye) 插上現代化“翅膀”。
智慧雲(yun) 平台讓土地煥發新活力
“這個(ge) 就是我們(men) 的智慧農(nong) 業(ye) 大數據平台,也是我們(men) 無人農(nong) 場的大腦,田間的具體(ti) 情況都可以通過大屏看到,一目了然。”走進正餘(yu) 鎮現代農(nong) 業(ye) 發展中心,助理農(nong) 藝師徐斌豪坐在幾塊電子屏幕前,遠程監控農(nong) 田情況,實時獲取田間土壤、空氣溫度與(yu) 濕度等信息。
2020年,正餘(yu) 鎮融合5G元素打造的全省首個(ge) “5G+無人農(nong) 場”示範基地建成投入使用,包括規模化無人種植區1000多畝(mu) ,采購無人收割機、無人拖拉機、無人植保機等無人農(nong) 機設備,同時建立智慧農(nong) 業(ye) 大數據平台,實現農(nong) 業(ye) 從(cong) 播種、植保到收割全過程無人化操作,提高農(nong) 業(ye) 現代化、智能化水平。
“依托係統兩(liang) 年的蟲情監測數據,我們(men) 及時提醒村裏做好植保工作,因此今年蟲害曲線圖上相應時期並未出現峰值,效果非常好。”談及智慧平台優(you) 勢,徐斌豪介紹,除了物聯網監控以外,平台還可以實現農(nong) 產(chan) 品雲(yun) 溯源、線上農(nong) 事自動提醒等功能。“去年我們(men) 有19台農(nong) 機在平台完成注冊(ce) ,實現了農(nong) 場經營主體(ti) 自主發單、平台派單、農(nong) 機戶自主接單模式,農(nong) 機也可以打滴滴了。”徐斌豪坦言,依托“滴滴農(nong) 機”,農(nong) 戶可以通過查看後台數據,線上掌握所下訂單農(nong) 機的作業(ye) 軌跡、麵積等情況,大大減少了農(nong) 戶、農(nong) 機手的待“機”時間。
智慧雲(yun) 平台是現代農(nong) 業(ye) 發展的必然趨勢。近年來,海門高效建設智能大數據分析中心以及配套設施設備,將物聯網、大數據等信息技術與(yu) 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經營、管理等各領域融合,實現精準化種植、科學化決(jue) 策、可視化管理和智能化操控。截至目前,海門區主要農(nong) 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90.5%,農(nong) 業(ye) 信息化覆蓋率達到67%。
新型經營主體(ti) 助力產(chan) 業(ye) 提檔升級
立體(ti) 搭架、管道栽培、自動控溫、黃板防蟲……日前,記者來到南通強盛農(nong) 業(ye) 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無土栽培中心,這些“黑科技”讓人眼前一亮。溫室大棚內(nei) ,電子牌上顯示著溫度、濕度、pH值等指標,綠油油的蔬菜都長在了離地1米高的塑料苗床上,每個(ge) 苗床都連通著一個(ge) 管道,管槽輸送的營養(yang) 液在苗床上潺潺流動。雖然沒有土壤,但蔬菜的根須被直接浸泡在營養(yang) 液中,幹淨清爽。
“這裏的蔬菜隻要通過計算機程序設定,便能實現水、肥、溫等種植要素的精準控製,既節省了勞動力,又實現了周年循環生產(chan) ,同時保障了蔬菜無公害性,經濟效益顯著提升。”基地技術員劉誌文介紹說。
強盛農(nong) 業(ye) 是海門一家集優(you) 質果蔬生產(chan) 、銷售、加工為(wei) 一體(ti) 的農(nong) 業(ye) 企業(ye) ,是“上海市蔬菜外延基地”“南通市供港備案基地”。作為(wei) 新型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近年來強盛大力發展高效現代農(nong) 業(ye) ,投資3000多萬(wan) 元,建成占地1800畝(mu) 的高檔蔬菜生產(chan) 基地,先後建設了以玻璃溫室、日光溫室和連棟大棚為(wei) 主的千畝(mu) 高效設施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基地。
提升農(nong) 業(ye) 質量效益和競爭(zheng) 力,離不開新型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在海門,像強盛農(nong) 業(ye) 這樣的新型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已漸成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主力軍(jun) ,目前全區農(nong) 業(ye) 龍頭企業(ye) 48家,建成產(chan) 業(ye) 園、產(chan) 業(ye) 強鎮、產(chan) 業(ye) 融合示範園等各類平台12個(ge) ,其中國家級平台4個(ge) 。
數字電商推動農(nong) 村經濟強發展
“蘆稷是海門獨具特色的土特產(chan) 品,1號鏈接的甜蘆粟庫存已經加好了,剛剛還沒有拍到我們(men) 家甜蘆粟的朋友們(men) 1號鏈接直接去下單……”眼下正是蘆稷收獲時節,海門常樂(le) 鎮培才村的95後大學生朱家明準時坐在抖音直播間的手機鏡頭前,為(wei) 本地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搖旗呐喊”。
田野裏搭起直播間,土特產(chan) 變成“網紅貨”,直播帶貨成為(wei) “新農(nong) 活”,農(nong) 民牧民化身“新農(nong) 人”……隨著數字鄉(xiang) 村建設大力推進,一批掌握數字技術、具有互聯網思維的年輕人變身帶貨主播,讓手機成為(wei) “新農(nong) 具”,直播帶貨成為(wei) “新農(nong) 活”,為(wei) 海門區推進“數字興(xing) 農(nong) ”掀起一股新熱潮。
近年來,海門區依托家紡、建築、紅木、農(nong) 產(chan) 品等特色產(chan) 業(ye) ,堅持政府引導與(yu) 企業(ye) 主導相結合,網絡經濟與(yu) 實體(ti) 經濟相融合,全麵發展與(yu) 重點推進相促進,大力推動電子商務等服務業(ye) 經濟新業(ye) 態繁榮發展。數據顯示,海門擁有規模農(nong) 產(chan) 品電商企業(ye) 30多家,銷售網店200多個(ge) ,去年全區實現農(nong) 業(ye) 網絡營銷額8.28億(yi) 元,先後被評為(wei) “全國電子商務進農(nong) 村綜合示範縣”“中國電子商務百佳縣”。
同時,海門結合實際,積極探索農(nong) 村物流發展新模式,以構建區、鎮、村三級物流服務網絡為(wei) 抓手,形成了以“物流信息平台+企業(ye) (商貿、快遞)+社會(hui) 運力+服務站點(電商企業(ye) )”的縣域物流運營模式,較好地解決(jue) 了農(nong) 村物流“最後一公裏”問題。
下階段,海門區將通過構建運營服務中心,推進特色產(chan) 業(ye) 與(yu) 農(nong) 村電商融合發展,組建農(nong) 村電商專(zhuan) 業(ye) 人才隊伍,完善農(nong) 村物流配送體(ti) 係,建立健全特色電商品牌培育機製,逐步打造成交易有規模、產(chan) 業(ye) 有特色、集聚程度高、服務成體(ti) 係的電子商務示範區。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