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北京軌道交通線網規劃獲批 規劃38條城市軌道交通線路

發布時間:2022-08-19 17:00:00來源: 北京日報

  記者昨天從(cong) 市規劃自然資源委獲悉,《北京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2020年-2035年)》已於(yu) 近日獲市政府批複,規劃線網總規模約2683公裏,包括區域快線和城市軌道交通。其中區域快線由15條(段)線路構成,總裏程約1058公裏;城市軌道交通由38條線路構成,總裏程約1625公裏。

  區域快線將超1000公裏

  北京軌道交通曆經近60年發展,已形成包含783公裏城市軌道交通及365公裏市域(郊)鐵路的超大規模線網網絡。在新發展階段,以北京城市總體(ti) 規劃為(wei) 統領,構建多層次高效率的軌道交通體(ti) 係,對支撐首都高質量發展、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yi) 。

  規劃方案顯示,北京軌道交通線網由區域快線和城市軌道交通組成,規劃線網總規模約2683公裏。其中,區域快線包含市郊鐵路線路及新建區域快線,總裏程約1058公裏;城市軌道交通包含地鐵普線、地鐵快線、中低運量線、機場專(zhuan) 線等,總裏程約1625公裏。

  從(cong) 功能看,區域快線(S線)是提供北京都市區主要節點之間快速服務的軌道交通方式;地鐵快線(R線)是中心城區與(yu) 副中心、多點新城與(yu) 中心城區之間快速聯係的主導軌道交通方式,線路以服務通勤客流為(wei) 主,提供大站快車式服務;地鐵普線(M線)則強調高密度、公交化服務,滿足市民多樣化出行需求,提高城市公共交通服務水平。

  圍繞“都”與(yu) “城”的建設,規劃提出,分區域、分層次形成高速鐵路、區域快線、地鐵快線、地鐵普線“四網融合”,國家級、區域級和城市級三級樞紐錨固的規劃網絡。其中,國家級客運樞紐主要包括北京北站、北京西站、北京南站、北京站、豐(feng) 台站、北京朝陽站、城市副中心站和清河站等。

  四環內(nei) 實現線網麵狀覆蓋

  按照“中心城加密度,外圍提速度,跨界留聯通度”的思路,規劃形成了“內(nei) 麵外廊、以快為(wei) 先、跨界聯動、樞紐錨固”的布局。

  在市域層麵,線網呈現“半環+放射”的形態,圍繞副中心和多點新城形成半環構架,圍繞中心城區形成多個(ge) 放射廊道;在中心城區範圍,呈現“雙環棋盤+放射”形態,其中四環內(nei) 為(wei) 麵狀覆蓋、邊緣集團為(wei) 放射廊道式服務;在城市副中心範圍,以“環+放射”形態實現麵狀覆蓋;在多點地區提供“一快一普”的廊道式服務;在生態涵養(yang) 區及跨界組團主要提供點式服務。

  具體(ti) 來看,中心城區主要通過補結構、優(you) 銜接、提速度、強換乘,提升整體(ti) 網絡服務水平。城市副中心加強與(yu) 中心城聯係及對新城和北三縣的輻射帶動,同時加強內(nei) 部麵狀網的構建。多點地區充分發揮既有軌道廊道作用,原則上均提供“一快一普”的軌道服務,重點方向提供“兩(liang) 快”條件。生態涵養(yang) 區采用“市郊+城際”的複合服務模式,實現高效綠色發展。

  北京軌道交通線網將實現“一張網”運營,形成多個(ge) 四網換乘樞紐。同時,通過優(you) 化火車站與(yu) 地鐵高效銜接,並對接市郊鐵路與(yu) 城軌運營標準,提供更便捷、多方向、高效能的出行選擇。

  堅持城市跟著軌道走

  規劃目標明確,要堅持城市跟著軌道走,提升綠色出行比例,優(you) 化城市空間結構及功能布局,建設軌道上的京津冀、軌道上的北京城。

  以人民為(wei) 中心提升服務品質,規劃提出要提高北京軌道出行比例,未來要實現全市綠色出行占比在80%以上。

  軌道交通線網要提升站點覆蓋率,站點800米範圍要覆蓋全市50%的居住人口和56%的就業(ye) 崗位,覆蓋中心城區71%的居住人口和76%的就業(ye) 崗位、城市副中心81%的居住人口和73%的就業(ye) 崗位。提升軌道出行效率,中心城區內(nei) 45分鍾可達,副中心內(nei) 、主副之間及多點至中心城區30分鍾以內(nei) 可達;生態涵養(yang) 區及跨界組團至主副中心1小時以內(nei) 可達。

  此外,規劃提出,要培育站點周邊“軌道+慢行”“軌道+公交”出行模式,在公共交通不完備的站點周邊,合理推動駐車換乘。加快軌道交通站點周邊慢行設施建設,構建安全、便捷、連續、舒適、宜人的慢行環境。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