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雙減”後首個暑假:筆頭作業少了 “花樣”實踐多了

發布時間:2022-08-22 14:58:00來源: 新華日報

 

  昨日,暑期“雙減”科學托管營結營儀(yi) 式在南京科技館舉(ju) 行,科學實驗秀、舞台魔術、川劇變臉等節目同時精彩上演,為(wei) 孩子們(men) 帶來科普盛宴和傳(chuan) 統文化的滋養(yang) 。圖為(wei) 小朋友觀看川劇變臉表演。 本報記者 餘(yu) 萍 攝

  天氣依舊炎熱,暑假卻已“餘(yu) 額不足”。作為(wei) “雙減”政策落地後的第一個(ge) 完整暑假,對孩子們(men) 來說,有哪些新變化和新收獲?開學進入倒計時,他們(men) 做好開學準備了嗎?記者對此進行了采訪。

  新變化:多元作業(ye) ,有趣且有料

  這個(ge) 暑假,越來越多孩子不再沉浸在“題海”、奔波於(yu) 各類補習(xi) 機構,而是在更多元的實踐作業(ye) 中收獲驚喜。在南京市瑞金路小學的“暑假大禮包”中,“勞動實踐課”成為(wei) 孩子們(men) 暑期裏一項重要作業(ye) 內(nei) 容。在“小當家勞動課”中,同學們(men) 和父母“互換身份”,通過掃一間屋、換一天崗、做一道菜等方式體(ti) 會(hui) 父母的辛苦、感恩父母的付出。“小專(zhuan) 家生態研究課”上,同學們(men) 種植自己喜愛的植物,每日觀察植物生長狀況並記錄在“班級圈”裏,與(yu) 小夥(huo) 伴們(men) 一起分享“植物的生長日記”。

  暑假前夕,南京市夫子廟小學開展了中國科舉(ju) 博物館主題探究活動,假期裏還陸續推出“講好科舉(ju) 故事”係列視頻,由六年級學生擔當講解員,共計15期。

  古代科舉(ju) 製度是什麽(me) 樣的?“號舍”裏發生過什麽(me) 樣的故事?南京市夫子廟小學六(4)班許諾允帶著疑問走進中國科舉(ju) 博物館。“古代學子們(men) 要在一個(ge) 寬三尺的地方,完成九天六夜的考試,特別不容易。”他說。作為(wei) 首發視頻的參與(yu) 者,許諾允說:“為(wei) 了更好地展示號舍中的一磚一瓦,我回家後查了許多資料,不懂的地方也向老師們(men) 請教。寫(xie) 成文稿後,我一遍遍地練習(xi) 、調整,是一次很特別、很有意義(yi) 的經曆。”

  穿越到2035年看看未來的自己、航拍南京……假期裏,南師附中樹人學校初二年級的同學們(men) 以“青春”為(wei) 主題,自畫自拍自導自剪的原創視頻創意滿滿。初二(19)班學生安業(ye) 康和方懷逸拍攝的《跨越》展現了南京的青春與(yu) 活力。方懷逸告訴記者:“視頻中所有畫麵都是原創,很多都是采用無人機航拍。比如航拍長江大橋的時候,等車流足足等了3個(ge) 小時。拍攝花了半個(ge) 月時間,後期剪輯、調色花了一周時間。”

  “學校項目式學習(xi) 的一項作業(ye) ,就是擬定一個(ge) 主題,讓同學們(men) 自己分組,自選素材,自己拍攝、剪輯,最後以視頻方式呈現出來。”南師附中樹人學校信息中心主任李岩介紹,“同學們(men) 展現了創意和風采,同時也激發出小組合作、探究的興(xing) 趣。”

  新收獲:“實踐+課本”,學習(xi) 有時在課堂外

  以往的暑假中,“補課”是很多家長和孩子的關(guan) 鍵詞。不過,從(cong) 孩子長遠發展的角度來看,兩(liang) 個(ge) 月中孩子真正應該“補習(xi) ”的課程其實是閱讀、體(ti) 育、勞動這樣能鍛煉綜合素質的課程。

  “給環衛工人送清涼”“宣傳(chuan) 垃圾分類”“給社區獨居老人送愛心”……暑假期間,南京市夫子廟小學三(1)中隊紅領巾小隊的隊員們(men) 參與(yu) 暑期“智多星微公益行動”,將誌願服務送到社區。隊員們(men) 提前準備好了“愛心清涼包”,把冰鎮冷飲、風油精等物品分發給夫子廟景區80多名環衛工人。“嚴(yan) 寒酷暑、起早貪黑,環衛工人用汗水換來街道的整潔,用雙手扮靚了城市,是值得尊敬的‘城市美容師’。”隊員陳亦晨說。

  從(cong) 田間、倉(cang) 廩到餐盤,一粒米將經曆怎樣漫長而顛簸的旅程?暑假期間,昆山市玉山鎮振華實驗小學的少先隊員們(men) 開啟了探尋“小米粒背後的大學問”之旅。他們(men) 走進大眾(zhong) 村,實地考察水稻田,了解水稻生長過程中的育苗、插秧,用“實踐+課本”的形式,追蹤一粒米從(cong) 田裏到飯桌的全過程。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8月9日—10日,南京田家炳高級中學與(yu) 六朝博物館、鎮江博物館合作的“科學考古夏令營”再次出發,迎著晨光,考古夏令營首站來到有著“天下第一江山”之稱的北固山,這裏有江蘇省境內(nei) 現存唯一的古代鐵塔。了解了甘露寺背後的三國故事,師生在北固山頂共同背誦了《永遇樂(le) ·京口北固亭懷古》。

  兩(liang) 天時間裏,“基於(yu) 博物館資源創新普高育人方式實踐”課題組的30位師生在鎮江、南京兩(liang) 地,以“科學考古”的方式開啟長江文化帶研究性學習(xi) 。在鎮江鐵甕城考古現場,吉星羽同學感慨地說:“每一件文物都承載著一段曆史。博物館可以折射出一個(ge) 國度、一個(ge) 地域、一個(ge) 城市的精神文化。那種跨越各個(ge) 時間線的曆史長河所帶來的空間感觸,是其他任何事物都無法代替的。”

  新啟示:把生活變成教材,有助孩子成長

  “不同於(yu) 傳(chuan) 統的一本《過好暑假》,‘雙減’以後的暑假作業(ye) 更注重人文、素質和個(ge) 性,機械性的筆頭作業(ye) 比重下降。”蘇州市十佳班主任、金閶實驗小學教師朱穎穎告訴記者,“以語文為(wei) 例,抄寫(xie) 少了,閱讀多了,這對學生的內(nei) 驅力提出更高要求。”對此,她建議家長要注重親(qin) 子陪伴,與(yu) 孩子建立良好的溝通基礎,並結合實際情況立好規矩,培養(yang) 孩子在家的規則意識,比如“寫(xie) 作業(ye) 前5分鍾內(nei) 必須做完準備工作”“以半小時為(wei) 一個(ge) 作業(ye) 周期,中間不可喝水、上廁所”等。

  暑假也是經營親(qin) 子關(guan) 係的好機會(hui) 。南京市首屆德育工作帶頭人、江浦實驗小學夏光清老師建議:“關(guan) 於(yu) 假期生活的安排,家長應先聽取孩子主張,不輕易評判、不急於(yu) 糾正,力求和孩子達成共識。最後兩(liang) 周以收心為(wei) 主。家長檢查作業(ye) 完成情況,調整作息時間,回歸開學狀態。要溫和而堅定地執行好計劃。”

  南師附中新城小學校長楊樹亞(ya) 說:“學習(xi) 有時是在窗外的,不僅(jin) 僅(jin) 局限於(yu) 一本語文書(shu) 、數學書(shu) 。安排好暑期生活,在校外實踐活動中學習(xi) ,把生活變成教材,對孩子的成長很有幫助。”

  暑假已進入倒計時,新學期就要來到。這段時間,家長可以做點什麽(me) 幫助孩子盡快“收心”,從(cong) 容迎接開學的生活呢?昆山開發區實驗學校心理老師、昆山市優(you) 秀班主任徐瓊說:“暑假期間,孩子的心態通常比較放鬆。在假期的最後階段,需要按照學校的作息時間進行調整。”徐瓊表示,“家長可以跟孩子一起了解新學期所需要進行的準備工作,適當添置一些學習(xi) 用品,可以根據孩子的喜好來挑選,讓開學充滿儀(yi) 式感。家長也可以和孩子坐下來,一起回顧暑假生活,分享假期的收獲或遺憾,並及時總結經驗或分析原因,通過‘複盤’的形式,也許會(hui) 有更多收獲。”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