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主理人”激發社區共建活力
作為(wei) 城鄉(xiang) 聚落的最小單位,社區是人們(men) 共同生活的場域,承載著社交和情感連接,凝聚著社會(hui) 細枝末節的變遷。加強社區治理體(ti) 係建設,文化正發揮著引領作用。石景山區魯穀街道發揮社會(hui) 組織作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hui) 治理格局,正嚐試以“城市主理人”激發出居民的公共精神,讓手繪帳篷、露天開麥、曬物市集、“山與(yu) 理想”夏日影院、夢幻天幕打卡等時尚新奇的公共文化活動紛紛落地。
點亮微光 以文化溫暖人團結人
“城市主理人”概念的首次提出,源自今年3月末魯穀街道綜合文化中心運營團隊——郎園“文化在地”板塊在網上發出的一則招募。“每個(ge) 平凡的夢想,都蘊有創造奇跡的力量,相信在你喜歡的領域,總能釋放驚喜。”這句簡單的廣告語點燃了95後姑娘鄭賽的熱情。她的本職工作是在一家外企負責品牌推廣,閑暇時間會(hui) 上台說脫口秀,也喜歡參加各種文化娛樂(le) 活動。“我覺得這是種嶄新的社交方式。”家住望京的她,都還沒來得及看清地圖上魯穀距離自己有多遠,就報了名。“我想組織大家玩兒(er) 桌遊、露天開麥,一起玩起來,把年輕人從(cong) 社區裏‘挖’出來。”鄭賽的想法,與(yu) 郎園“文化在地”板塊負責人馬進的想法不謀而合。
馬進自去年秋天帶領團隊入駐魯穀街道綜合文化中心後,就展開了細致調研。“由於(yu) 傳(chuan) 播渠道單一、活動設置缺少新意,來參加社區文化活動的總是同一批人,傳(chuan) 統文化活動的‘拉新率’很有限。”馬進說,魯穀街道是石景山區的經濟高地,居住著許多在大企業(ye) 中工作的年輕人,“他們(men) 居住在魯穀,卻喜歡去城市的東(dong) 部享受文化娛樂(le) 生活。我們(men) 很希望改變這種狀態。”
為(wei) 了打破僵局,郎園團隊想到去招募和培育“城市主理人”。馬進把這個(ge) 群體(ti) 的畫像定位於(yu) 社區裏閃閃發光的種子。“他們(men) 相比以往的文化誌願者更具有組織策劃能力,且創意更新,他們(men) 作為(wei) 文化項目的帶頭人建立各種文化興(xing) 趣小組,吸引影響更多人,最終從(cong) 幾個(ge) 閃閃發光的個(ge) 體(ti) 變成幾個(ge) 閃閃發光的小星球,增強社區凝聚力,以文化重構社區鏈接,重塑和睦鄰裏關(guan) 係,提升在地居民的認同感和獲得感;用文化激發社區活力,引導達成社區共識,培育社區精神,引領基層治理。”
化概念為(wei) 模式 激發在地文化潛力
如今魯穀街道已團結了20多位“城市主理人”,有魯穀地區老住戶,也有外來置業(ye) 、租住、工作的年輕人,還不乏遠道而來的熱心人。要把報名衝(chong) 動化作實實在在的項目,形成一套科學的服務模式,還需要強烈的責任心和鑽研精神。
90後姑娘樂(le) 子整整打磨三個(ge) 月,才落地了全新設計的女性沙龍“聽她說”。樂(le) 子雖有熱情但並不擅長吹拉彈唱,她最大的優(you) 勢是共情強,這可不容易設計出合適的服務項目。“我一直琢磨社區文化是什麽(me) 、我能做什麽(me) 、我的服務對象是誰,活動希望達到的效果是什麽(me) 。”漸漸的,她瞄準社區生活的主力——女性,設計了專(zhuan) 注於(yu) 女性自我發現的談話活動。“我的想法不是訴苦,而是尋找新的生活方向。”
7月下旬,“聽她說”沙龍首場活動滿員開放。活動的“前菜”是色彩心理學小遊戲,“主菜”是參與(yu) 者分享自己的夢想和願望,升華部分則是大家尋找自己內(nei) 心真正的需求、尋找新的生活目標。在活動啟發下,一位中醫世家的後人決(jue) 定發揮特長為(wei) 鄰居們(men) 提供保健谘詢,這讓樂(le) 子獲得了巨大成就感。
即便有一技之長,要想成為(wei) 主理人也需要精心打磨。首鋼退休高級工程師胡善清擅長國畫,曾臨(lin) 摹繪就了8米長《清明上河圖》。她的女兒(er) 曹卉也著迷宋朝文化。兩(liang) 人甚至在駝鈴古道設立了一個(ge) 小小的書(shu) 畫藝術館。獨樂(le) 樂(le) 不如眾(zhong) 樂(le) 樂(le) ,為(wei) 了向鄰裏們(men) 普及《清明上河圖》及其文化背景,曹卉報名來當“城市主理人”。“單純講作品或時代都有些單調,缺少吸引力。”曹卉說,後來在郎園團隊的建議下她在講座中設計了一個(ge) 互動環節。“請大家體(ti) 驗我媽媽的臨(lin) 摹方法——定位比例放大法。在米格繪畫紙上鉛筆起稿、墨筆勾線……”8月26日,這場精心設計的講座即將在魯穀街道綜合文化中心隆重推出。
參與(yu) 式共創 打造社區神奇能量場
線下的社區繪畫活動、社區音樂(le) 會(hui) ,線上的青年雲(yun) 上社交派對、雲(yun) 上端午直播……今年二季度以來,由“城市主理人”提議、策劃和主持執行的多項活動獲得居民點讚。青年雲(yun) 上社交派對裏,80%參加者是居住在魯穀社區的年輕人。社區音樂(le) 會(hui) 上,平常不好意思在外露臉的阿姨們(men) 組團報名露天表演,展現自己的“另一麵”。在新奇文化活動引領下,在“城市主理人”感召下,一種參與(yu) 式共創模式,正打造出社區的神奇能量場。
居民們(men) 不僅(jin) 享受文化活動,也積極參與(yu) 社區建設。在“聽她說”項目號召下,十多位女性報名當誌願者服務社區文化,她們(men) 的轉變又影響了各自的家庭,帶動更多人關(guan) 注社區建設。每一個(ge) “城市主理人”也在悄然發生改變。鄭賽5月和7月分別主持了兩(liang) 項社區文化活動後,就深深感覺到“這種責任感增強了我的歸屬感,讓我更融入北京”。而社區對於(yu) 這些嶄新文化項目的包裝、宣傳(chuan) 和推廣也讓主理人們(men) 有了貢獻更多好創意、好活動的動力。
“城市的主體(ti) 是年輕人,這些嶄新的活動和策劃,與(yu) 那些傳(chuan) 統的針對老人和孩子的社區文化活動形成了互補,調動了年輕人的參與(yu) 熱情。”魯穀街道辦事處主任靳晶說,“無論是文化空間還是文化內(nei) 容,我們(men) 都希望經營得更有吸引力和參與(yu) 感,能和地區經濟以及基層治理相結合。”她介紹,目前魯穀街道有室內(nei) 公共文化場所約3000平方米,到明年底室內(nei) 公共文化場所會(hui) 新增5000平方米。除了現在大熱的魯穀街道綜合文化中心“魯穀理想家”,還將推出5G+8K高配置的“試聽小站”,滿足小型專(zhuan) 業(ye) 團隊和社區活動的直播所需。伴隨公共文化活動空間更充足,未來,“城市主理人”將有更大的發揮空間。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