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妙玲:三十而已 紅與不紅之間最舒適
11年前,蘇妙玲這個(ge) 名字因為(wei) 一檔選秀節目為(wei) 大眾(zhong) 所知;11年後,在一則社會(hui) 新聞中,蘇妙玲以“路人蘇女士”完成了一次華麗(li) 轉身。前者改變了她的人生軌跡,而後者,才是值得她一輩子炫耀的事。
近日,北京電視台生活頻道的一條報道意外出圈:路人蘇女士用海姆立克急救法,幫助一位被異物卡喉的幼童順利脫險。很快,娛樂(le) 新聞也開始關(guan) 注這條報道,一度登上熱搜,因為(wei) 該“路人蘇女士”,正是2011年“快樂(le) 女聲”比賽的第四名蘇妙玲。
9日,蘇妙玲接受了北京青年報視頻節目《娛見》的專(zhuan) 訪,分享這11年來屬於(yu) 她的故事。
音樂(le) 初體(ti) 驗
四年級比賽贏餐券
蘇妙玲出生於(yu) 廣東(dong) 省中山市小欖鎮。從(cong) 記事以來,音樂(le) 就像是一個(ge) 很親(qin) 密的小夥(huo) 伴一樣陪伴著她,因為(wei) 工薪階層的父母工作忙碌,沒有太多時間陪伴,比她大一輪的哥哥也忙於(yu) 學業(ye) ,陪伴蘇妙玲的就是音樂(le) ,也是哥哥帶她走進音樂(le) 的世界。
四年級的時候,蘇妙玲參加了一場歌唱比賽,贏得的獎品是一張西餐廳的代金券,要知道,在那個(ge) 年代西餐可是奢侈品,她喜滋滋地拿著這張西餐券回家“邀功”,父母又驚又喜,這才知道古靈精怪的閨女跑去參加歌唱比賽還拿了獎。於(yu) 是一家四口去西餐廳美美地吃了一頓,牛排的味道至今還回味著。長大後,在不同的地方吃過很多口味的牛排,但是味道似乎怎麽(me) 也不及那一餐吃到的……
選秀改命運
取勝之道是放鬆
那個(ge) 時候,音樂(le) 於(yu) 她而言隻是一個(ge) 興(xing) 趣愛好,以及登台比賽可以獲得獎品或者可以大吃一頓,蘇妙玲和她的家人從(cong) 未想過未來要走音樂(le) 這條路,在他們(men) 看來,按部就班完成學業(ye) 再找一份相對穩定的工作,然後結婚生子,這是最常規也最穩妥的。直到2011年,蘇妙玲19歲,這一年,她的人生軌跡完全轉變——她參加了湖南衛視選秀娛樂(le) 節目“快樂(le) 女聲”比賽,跟以往一樣,去玩、去贏獎品,沒有想太多,以為(wei) 這個(ge) 比賽跟她以往報名參加的那些比賽沒有什麽(me) 不同。
可能正是因為(wei) 沒有期待、沒有目的,結果才出乎意料。從(cong) 海選到突圍賽,蘇妙玲表現突出,得到了評委和觀眾(zhong) 的喜愛,順利晉級,從(cong) 20強到13強,再到全國12強,廣東(dong) 姑娘蘇妙玲一路唱著懷舊的粵語歌打動了觀眾(zhong) ,一曲《一生何求》得到三個(ge) 晉級,令她吸粉無數,最終獲得快女全國“第四名”的成績,她淡定的氣質和娓娓道來的演唱也給觀眾(zhong) 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這一切都在她的意料之外。
但快女比賽之後,蘇妙玲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從(cong) 前覺得遙不可及的,如今近在咫尺,“因為(wei) 我親(qin) 眼看到這個(ge) 位置有多少人在爭(zheng) 奪,有多少人渴望,我既然得到了,我當然要珍惜對吧?好幾百萬(wan) 人報名,最後選出來十幾個(ge) 姑娘,你占了其中一席,你不能辜負這個(ge) 機會(hui) 。所以從(cong) 那一刻開始,我就在想,不到萬(wan) 不得已或者我真的唱不動了,我一定不會(hui) 放棄。”
雲(yun) 端到穀底
比賽後“背影沉默”
十年以後,當回頭再看,蘇妙玲感慨,如果沒有那場比賽,自己不知道在經曆怎樣的人生,而那一份一直要做歌手的篤定,至今令她驚歎,“比賽結束之後,我就希望自己能夠一直做歌手,不一定要大紅大紫,能夠定期有作品跟大家見麵,可以嚐試一些新的領域,我都覺得我能夠堅持下去。”
但現實和想象永遠難以重合。比賽結束後,蘇妙玲很快發行了首支個(ge) 人單曲《背影裏的沉默》,專(zhuan) 輯、演唱會(hui) 也緊隨其後,但奈何“生不逢時”,那一屆的“快樂(le) 女生”消失的速度超過此前任何一屆。蘇妙玲沒能大紅大紫,真應了那首“背影沉默”。
“真的難”,蘇妙玲說難的不是競爭(zheng) 激烈,是經曆過山車一般的起落。從(cong) 萬(wan) 人矚目到無人問津,這需要多大的心理承受力。早熟的蘇妙玲其實是有心理準備的,“比賽前後,我人氣是不低的,有很多歌迷的支持,但是我明白隨著時間的推移,人來人往,不可能一直喜歡你、一直有那麽(me) 多人追隨你,但是那種下滑的速度快到你來不及反應。”蘇妙玲說,最初她預判熱度能夠保持兩(liang) 三年,但是想不到一年之後就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從(cong) 雲(yun) 端跌入穀底的感覺,不再被關(guan) 注,幾乎沒有演出、沒有任何邀約,有一段時間甚至連起碼的生活都很難保證,感覺自己無法繼續留在北京,差一點就要回老家。
童年早早獨立,造就了蘇妙玲較強的心理承受力,還有一群誌同道合、不離不棄的歌迷一直陪伴著,蘇妙玲形容她跟歌迷的關(guan) 係是“互相陪伴,互相成就”,“比較合適的距離感讓我們(men) 一起走了很久,所以雖然我是從(cong) 一個(ge) 相對高的位置下滑得很快,但是就有這樣一群人幫我墊著,有了緩衝(chong) ,還能一直堅持著,我就覺得自己挺幸運的。”
出道這些年,蘇妙玲一直堅持做音樂(le) ,也嚐試拍電影,雖然這些作品並未濺起多大的浪花,但那些體(ti) 驗卻能為(wei) 她的音樂(le) 助力,原本隻是為(wei) 了讓自己有更多的嚐試和挑戰,卻有了意外收獲。
奇妙地轉身
救人登上社會(hui) 新聞
8月3日,北京電視台生活頻道報道了一則新聞:路人蘇女士用“海姆立克法”救下喉嚨被異物卡住的小孩子,這位蘇女士,正是蘇妙玲。
蘇妙玲回憶,當時要去朋友家做客,她先在單元樓門前下車等候,不料遇到了這件事,情況緊急,來不及多想,蘇妙玲第一時間判斷應該用海姆立克法去幫助孩子,事後才覺得有些後怕,所幸成功了。
“那個(ge) 情況下就不允許你想那麽(me) 多,起碼我是知道自己了解過這樣的急救法,應該去嚐試一下,我覺得自己特別棒的一點是我有勇氣去做這個(ge) 事情。”
這件事在當天迅速發酵,一度登上熱搜,蘇妙玲備受關(guan) 注,這種狀況,似乎隻在11年前發生過,蘇妙玲怎麽(me) 也想不到,11年後,會(hui) 以這樣的方式上熱搜,無關(guan) 音樂(le) 和作品。當她看到無數的留言和評價(jia) 都是滿滿的正能量時,突然意識到:“這種社會(hui) 的正能量,影響力遠大於(yu) 發表或者分享一首歌,我就覺得:噢,我真的做了一件好事,而且是能深刻記住一輩子的事。我就會(hui) 想我以後要做更多好事。”
那天以後,蘇妙玲的粉絲(si) 又多了不少,但對她來說,這件事能夠引導大家去關(guan) 注以及普及急救法,這才是最有意義(yi) 的。
當年快女舞台上的蘇妙玲,一頭利落短發唱著經典的粵語歌,給很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這一次她再次進入大眾(zhong) 視線時已是長發飄飄。她蓄起長發的原因,其實有個(ge) 感人的故事。幾年前蘇妙玲參加一個(ge) 紀錄片的拍攝,地點在廣州的一家腫瘤醫院,兒(er) 童病區的小朋友,從(cong) 幾個(ge) 月到十幾歲,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都有一個(ge) 很明顯的特征,就是因為(wei) 接受治療頭發都掉光了。“他們(men) 看到小姐姐有頭發,就想要摸一下,他們(men) 不明白為(wei) 什麽(me) 自己的頭發會(hui) 掉光,我覺得特別難受。”通過這個(ge) 節目蘇妙玲接觸到一位曾經患癌已經康複的誌願者,她出院之後,就把自己的頭發留長,然後剪掉捐出去,為(wei) 這些小朋友做假發。蘇妙玲深受感染,也決(jue) 定把頭發留起來,“我以前從(cong) 來沒有留過長發,從(cong) 小就是短發。經過這個(ge) 事情之後,我就開始留長發了,那些小朋友如果戴個(ge) 小小的假發,他們(men) 會(hui) 開心一些,我覺得這個(ge) 事情特別有意義(yi) 。”
而立時心境
紅與(yu) 不紅之間最舒適
今年7月,蘇妙玲發表最新單曲 《如風似夢》,這是一首獻禮香港回歸25周年的歌曲,是她第一次嚐試這樣不同風格的音樂(le) ,“這種風格其實以前我是不太敢嚐試的,因為(wei) 有一種俠(xia) 骨柔情的感覺,以前我覺得自己還是個(ge) 小女孩,駕馭不了這樣的曲風。過了30歲,邁入新階段,我覺得我有了一些經曆、一些生活經驗,在音樂(le) 上也可以有一個(ge) 新的變化,而且這首歌也給了我一些能量。”
采訪的當天正值蘇妙玲31歲生日,她說過了30歲,生日願望反而越發地簡單,不再像過去那樣希望自己事業(ye) 紅火,現在的願望隻是希望家人都健康平安。隨著年齡的增長,內(nei) 心的訴求反而越來越少,“因為(wei) 自己在成長,父母變老的速度卻超出我的意料,所以就好像沒什麽(me) 事情比家裏人健康平安更重要了。”
對於(yu) 紅與(yu) 不紅這件事,曾經認為(wei) 做歌手被追捧可能是該有的樣子,後來接受自己不紅的現實,有工作時全力以赴,沒工作時不怨天尤人。到了而立之年,又希望自己是介於(yu) 紅和不紅之間,現在的狀態似乎就剛剛好。
文/本報記者 壽鵬寰
攝影/本報記者 柴程
統籌/滿羿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