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涵養文明鄉風 江蘇灌雲解鎖新農村“幸福密碼”

發布時間:2022-08-23 10:57:00來源: 人民網-江蘇頻道

 

  “鄉(xiang) 風文明在鄉(xiang) 間,共建全民閱讀圈,書(shu) 香帶來新氣象,文明灌雲(yun) 新容顏……”日前,江蘇省灌雲(yun) 縣首屆農(nong) 民讀書(shu) 節在一段原創音舞快板中拉開序幕。

  近年來,灌雲(yun) 縣以鄉(xiang) 風文明建設為(wei) 抓手,通過開辦讀書(shu) 節、組織群眾(zhong) 性新時代文明實踐誌願服務活動、開展致富技能培訓等方式,培育文明鄉(xiang) 風,留住鄉(xiang) 情鄉(xiang) 韻,讓淳厚文明的鄉(xiang) 風民風成為(wei) 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強力引擎。

  村民“思進” 特色產(chan) 業(ye) 裝滿農(nong) 民“錢袋子”

  在東(dong) 園村“嶺上仁家”新型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裏,幾個(ge) 孩子正相互追逐嬉鬧,幾位老人,圍桌而坐,共飲一壺菊花茶。放眼望去,平坦的水泥路麵、綠樹掩映的村民文化廣場、整齊明亮的路燈、規劃有序的“小洋樓”……這個(ge) 原本貧困落後的灌雲(yun) 縣南崗鎮東(dong) 園村,十年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在外打工幾年沒回家了,沒想到村子變化這麽(me) 大,以前住的房子老舊漏雨,環境髒亂(luan) 差,生活不便,崗嶺地區連自來水都沒有。現在這新型農(nong) 村社區裏,寬敞明亮,還能在菊花茶基地裏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麵對人人“思進”的現狀,東(dong) 園村村民感慨地說。

  轉變鄉(xiang) 風要從(cong) “治窮”入手。村裏緊緊抓住東(dong) 園村“嶺上仁家”新型社區建設機遇,引進菊花種植產(chan) 業(ye) ,流轉村土地300畝(mu) ,開展菊花規模種植、加工銷售,每年可帶動村中200餘(yu) 名留守婦女就近就業(ye) ,且為(wei) 村集體(ti) 增加流轉發包費用。在借助土地流轉,實現規模化稻麥種植的基礎上,東(dong) 園村著力發展農(nong) 業(ye) 配套產(chan) 業(ye) 設施,從(cong) 而提升村集體(ti) 收入,以“端穩飯碗”邁向村集體(ti) “稻麥+菊香”多元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興(xing) 旺增收。

  沿海地區的灘塗養(yang) 殖,遍布全縣的大棚豆丹養(yang) 殖,西部崗嶺的甘薯蘆蒿種植,中部地區的藕蝦、稻蟹混養(yang) 產(chan) 業(ye) ……在灌雲(yun) 329個(ge) 行政村裏,依托特色產(chan) 業(ye) 助農(nong) 增收的項目俯拾皆是,這些項目在幫助村民鼓起“錢袋子”的同時,也徹底扭轉了“慵懶散”“等靠要”的民風,讓“思進”“思富”成為(wei) 文明鄉(xiang) 風的主流。

  幹部“思變”,綠色生態叩響民生“幸福門”

  “像老兩(liang) 口不想買(mai) 菜的時候,就到這個(ge) 食堂來吃。菜品豐(feng) 富又經濟實惠,味道也很好,想吃什麽(me) 點什麽(me) 。”位於(yu) 灌雲(yun) 縣城一處小區的幸福社區大食堂,這裏的社區負責人說,“這樣的養(yang) 老助餐服務還處在磨合探索期,下一步我們(men) 將根據試點的實際情況,不斷完善工作機製,進一步為(wei) 老人提供送餐、配餐等個(ge) 性化服務,守護好舌尖上的幸福晚年。”目前,已有615位老人在這裏實名登記,他們(men) 均可享受優(you) 惠的助餐服務。

  在讓群眾(zhong) 富起來的同時,灌雲(yun) 縣鎮街、村社兩(liang) 級黨(dang) 員幹部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在打造“宜居、宜業(ye) 、宜遊、宜養(yang) ”新農(nong) 村上動腦筋、想辦法,紮實開展鄉(xiang) 風文明建設工作,提高農(nong) 民精神素質,豐(feng) 富農(nong) 民文化生活,發出了“生態宜居,鄉(xiang) 風文明,讓城市向往農(nong) 村”的有力聲音。

  每至秋季,同興(xing) 鎮伊蘆村,滿山的紅楓映襯著四周的黛瓦白牆,信天遊客棧的民宿、古色古香的伊尹街更別有一番韻味。自然與(yu) 人文融合,描繪一幅幅生態宜居圖景。當地負責人開心地說:“‘景區+”模式徹底改變了山村落後麵貌,村裏已建成的采摘體(ti) 驗園正成為(wei) 現代美麗(li) 鄉(xiang) 村的新景觀。賞美景、品美食、看民俗,在這裏遊客和村民們(men) 能得到全身心的滿足。”

  “環境能改造人,文明鄉(xiang) 風建設讓村民的生產(chan) 生活條件像城裏一樣,聞聞穀香、聽聽鳥鳴,也是一種享受。”灌雲(yun) 縣鄉(xiang) 村振興(xing) 局負責人說,“新型農(nong) 村社區還常態化開展淮海戲、工鼓鑼、花船花挑和廣場舞文化活動,真正讓群眾(zhong) 樂(le) 起來。”

  鄉(xiang) 村“思上”,文化振興(xing) 喚醒農(nong) 村“精氣神”

  近年來,灌雲(yun) 縣圍繞實施文化振興(xing) 戰略,以培育和踐行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為(wei) 根本,通過文明誌願服務全力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盤活用好各級各類資源,組織誌願者積極開展文明實踐活動,在凝聚民眾(zhong) 精神、培育鄉(xiang) 村文明、促進鄉(xiang) 村文化振興(xing) 方麵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

  初秋的藍天白雲(yun) 下,田野裏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創立在東(dong) 王集鎮韓圩村文明實踐所裏的“一碑四譜”教育基地,十餘(yu) 年來受教育對象已達10萬(wan) 餘(yu) 人次。“一碑四譜”裏孕育的精神食糧塑造出韓圩村黨(dang) 風正、村風順、民風好的良好風尚,村裏湧現出“中國好人”“省道德模範”等各級各類模範人物近百名。

  穿行在灌雲(yun) 縣各鎮村的街道上,處處都是煥然一新的麵貌。全縣陸續開展的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喜馬拉雅有聲圖書(shu) 館建設、抗疫先進事跡巡回報告等十多項階段性文明實踐重點工作,正在緊鑼密鼓地開展著,“誌願紅”在讓鄉(xiang) 村顏值不斷“刷新”的同時,更為(wei) 鄉(xiang) 村發展注入“新活力”。

  一個(ge) 特色理念,能改變一座鄉(xiang) 村;而一座鄉(xiang) 村的蝶變,必然從(cong) 鄉(xiang) 風民風的改變開始。“讓群眾(zhong) 生活更美好,更有幸福感和獲得感”,這正是灌雲(yun) 縣文明鄉(xiang) 風建設的終極理念。結合實際,灌雲(yun) 縣依據現有良好基礎和群眾(zhong) 生產(chan) 生活特點,聚力打造誌願服務活動品牌,開展本土化、菜單式、多元化的文明實踐活動,為(wei) 解碼幸福新灌雲(yun) 注入更加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文明力量。(夏興(xing) 儉(jian) 商敏)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