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科研“鬆綁”為創新“減負” 北京科研經費管理改革提速
本報訊(記者 孫傑)為(wei) 科研“鬆綁”,為(wei) 創新“減負”,本市科研經費管理改革不斷走向深入。記者從(cong) 市財政局獲悉,今年,本市財政安排資金16.5億(yi) 元支持科研項目,將按照改革完善財政科研經費管理的要求,激發科研人員創新活力,促進科技事業(ye) 發展。
科研人員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中流砥柱”。為(wei) 進一步激發科研人員積極性,本市放權賦能,優(you) 化科研項目經費管理,修訂《北京市科技計劃項目(課題)經費管理辦法》,全麵落實中央關(guan) 於(yu) 科技領域“放管服”改革要求,在“減科目、放權限、重激勵、強服務”等方麵進行改革完善。比如,通過合並精簡直接費用預算科目、擴大勞務費和設備費支出範圍等舉(ju) 措,賦予科學家更大技術路線決(jue) 策權和經費使用權。本輪改革以來累計支持科研課題553項、科技創新主體(ti) 1030家,科研人員約1.15萬(wan) 名。
市財政局還出台財政科研項目經費“包幹製”試點工作方案,將市自然科學基金專(zhuan) 項、科技新星計劃專(zhuan) 項和獨立法人研發機構科技專(zhuan) 項三類科研項目納入財政科研項目經費“包幹製”試點,進一步簡政放權,增強激勵。市財政局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與(yu) 國家和外省市相比,北京市率先將“包幹製”試點從(cong) 項目支持經費擴展至機構支持經費,試點範圍更廣、政策力度更大。
以績效為(wei) 導向,公益科研院所評價(jia) 指標也在不斷優(you) 化。本市開展新一輪市屬公益性科研院所改革與(yu) 發展績效評價(jia) ,並根據評價(jia) 結果,分檔核定改革與(yu) 發展經費額度。在內(nei) 容上,本輪績效評價(jia) 主要對過去三年市屬公益院所製度與(yu) 管理、行業(ye) 定額管理與(yu) 使用、綜合實力三個(ge) 方麵展開評價(jia) 。在範圍上,本輪參評市屬院所數量和領域進一步擴大,且首次將市社科院納入公益院所評價(jia) 範圍。在指標上,進一步修訂完善指標體(ti) 係,如明確“科技成果”和“科技成果轉化”的定義(yi) 和範圍,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指標權重等,進一步增強評價(jia) 可操作性,體(ti) 現了“放管服”改革要求。
全覆蓋、多行業(ye) ,更加科學全麵的經費管理製度體(ti) 係正在加速構建。針對哲學社會(hui) 科學項目在科研經費管理使用方麵對自主性、靈活性要求更高的特點,本市修訂印發《北京市社會(hui) 科學基金項目資金管理辦法》,著力擴大高校與(yu) 科研機構經費使用自主權,加大財政科研項目資金的激勵引導作用。圍繞精簡預算科目、擴大勞務費支出範圍、明確間接費用使用方向、完善結餘(yu) 資金管理機製等方麵的問題,本市修訂印發《現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技術體(ti) 係北京市創新團隊建設專(zhuan) 項資金管理辦法》,作出更大力度的改革部署,推動農(nong) 業(ye) 科技領域新一輪科研經費“放管服”改革落地。
此外,為(wei) 做好經費改革後的政策協同配套,市財政局還配合相關(guan) 部門出台了相關(guan) 責任主體(ti) 信用管理辦法、結餘(yu) 資金管理辦法等,不斷完善信用管理、資金監管等配套政策體(ti) 係,在“放管服”的同時,確保資金使用規範高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