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徐州:老工業基地換新顏 綠色發展迎回綠水青山
人民網徐州8月21日電 (記者孫博洋)“過去的馬莊,天是灰的,地是黑的,沒人願意來這裏,而現在的馬莊,天是藍的,樹是綠的,還有了4A級景區,群眾(zhong) 也依靠旅遊產(chan) 業(ye) 富了起來。”徐州市賈汪區潘安湖街道馬莊村香包文化大院負責人厲慧卿告訴記者。
生態興(xing) 則文明興(xing) ,生態衰則文明衰。生態文明建設是關(guan) 係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綠色發展是新發展理念的重要一環,也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目標和必由之路。
恢複綠水青山 讓人民生活更幸福
在過去,煤礦采掘是江蘇徐州賈汪區的主要產(chan) 業(ye) 之一,但是常年開采對生態環境造成了嚴(yan) 重傷(shang) 害,“一城煤灰半城土”是對當時生態環境的真實寫(xie) 照,而隨著煤礦的枯竭,這裏也成為(wei) 資源枯竭型城市,同時也給這裏留下了多處采煤塌陷區。
資源枯竭型城市如何發展,成為(wei) 賈汪區的一道必答題。近年來,賈汪區圍繞采煤塌陷地治理,走出了一條綠色發展之路。
據介紹,近年來,賈汪區修複治理煤炭開采留下的13.23萬(wan) 畝(mu) 的采煤塌陷區,大力實施“村莊異地搬遷、基本農(nong) 田整理、采煤塌陷地複墾、生態環境修複、濕地景觀開發”五位一體(ti) 綜合整治工程,先後實施潘安湖、小南湖、月亮湖等塌陷地治理工程82個(ge) 、治理麵積6.92萬(wan) 畝(mu) ,讓百年礦區變成了湖闊景美、綠林成蔭、遊人如織的生態公園。
如今的賈汪區潘安湖街道就是因潘安湖景區而設立的,下轄6個(ge) 村、2個(ge) 社區,麵積35平方公裏,人口3.1萬(wan) 。近年來,潘安湖景區先後被評為(wei) 國家級濕地公園、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水利風景區、國家生態旅遊示範區。潘安湖街道也成了賈汪區乃至徐州市完成從(cong) “一城煤灰半城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湖”轉變的縮影。
據了解,翻天覆地的環境變化也給當地帶來了產(chan) 業(ye) 發展的機會(hui) 。以馬莊村為(wei) 例,馬莊村過去因煤而富,關(guan) 閉村裏的兩(liang) 座煤礦後,村集體(ti) 收入下降了七成左右,村民很多都外出打工另謀出路。但近年來,村裏生態環境提升,旅遊景區的建設,又帶來了新的產(chan) 業(ye) 發展的機會(hui) 。
“現在的馬莊村環境優(you) 美,潘安湖景區也帶來了很多遊客,村子裏也依托旅遊發展出了香包製作產(chan) 業(ye) 、中草藥種植產(chan) 業(ye) 、農(nong) 家樂(le) 民宿等多個(ge) 產(chan) 業(ye) ,村民的年人均收入也達到了3、4萬(wan) 元。”厲慧卿告訴記者。
同樣,在徐州銅山區漢王鎮,經過多年的治理提升形成了“一戶一處景、一路一風光、一村一幅畫”的美麗(li) 鄉(xiang) 村景象。
漢王鎮鎮長張天然告訴記者,漢王鎮近年來始終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一以貫之推動實施農(nong) 村人居環境整治,農(nong) 村麵貌發生深刻變化。
據她介紹,漢王鎮位於(yu) 雲(yun) 龍湖風景區內(nei) ,森林資源豐(feng) 富,有大小山體(ti) 88座,荒山綠化率達98%,連續多年空氣質量優(you) 良天數都在300天以上。好山好水好區位,讓漢王成為(wei) 徐州人家門口的後花園。同時優(you) 良的生態環境資源和人居環境整治帶來的鄉(xiang) 村麵貌的變化,為(wei) 漢王文旅產(chan) 業(ye) 的發展奠定了環境基礎。
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 讓製造業(ye) 更綠色
徐州既是老工業(ye) 基地也是一座資源枯竭型城市,踐行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成為(wei) 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
2021年,徐州市GDP達到8117億(yi) 元,居全國地級以上城市第28位,其他主要指標增速也普遍高於(yu) 全省平均水平。產(chan) 業(ye) 轉型成效明顯,其中以徐工為(wei) 龍頭的工程機械產(chan) 業(ye) 成為(wei) “一號產(chan) 業(ye) ”,去年實現營收超2100億(yi) 元,約占全國同行業(ye) 的四分之一,“中國工程機械之都”的地位不斷鞏固。
製造業(ye) 產(chan) 業(ye) 是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主體(ti) ,如何降低能耗和汙染以及提升效率也成為(wei) 行業(ye) 發展的掣肘之一。
在徐州徐工大噸位裝載機智能化製造基地內(nei) ,過去火花四濺煙霧彌漫的結構件焊接場景不複存在。據介紹,經過焊接煙塵專(zhuan) 項治理,焊接煙塵平均濃度小於(yu) 2毫克/立方米,是國家標準的四分之一。
在徐工發布的《徐工碳達峰碳中和行動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到2035年,徐工將實現可再生能源電力占用電總量比達到50%、新能源產(chan) 品滲透率力爭(zheng) 超過35%、挖掘機和起重機等主要產(chan) 品碳足跡較2020年水平減少32%。
在傳(chuan) 統機械製造業(ye) 綠色轉型和數字化轉型的同時,徐州還大力發展新能源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提升在綠色發展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中的競爭(zheng) 優(you) 勢,形成產(chan) 業(ye) 集聚效應。
在協鑫科技的單晶矽生產(chan) 車間內(nei) ,矗立著308座單晶矽生長爐,據了解,該公司位於(yu) 徐州的FBR顆粒矽產(chan) 能已達6萬(wan) 噸。
據江蘇協鑫矽材料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工程師汪晨介紹,協鑫旗下江蘇中能獲得了法國環境與(yu) 能源控製署頒發的《GCL顆粒矽產(chan) 品碳足跡證書(shu) 》,證明該公司每生產(chan) 1千克顆粒矽的碳足跡數值僅(jin) 為(wei) 37.000千克二氧化碳當量,大幅刷新了之前德國瓦克公司創造的每功能單位57.559千克二氧化碳當量記錄,能耗降低,在讓產(chan) 品更具競爭(zheng) 力的同時,也讓新能源基礎材料產(chan) 業(ye) 更加綠色。
綠色發展關(guan) 係著每個(ge) 人的生活,生態環境保護是功在千秋的大業(ye)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綠水青山的保護和恢複是每個(ge) 人都應扛在肩膀上的責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