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 | 盛佃清:“峰”起“雲”湧 打造數字信息產業旗艦勁旅
8月19日,在晉陽湖·數字經濟發展峰會(hui) 期間,山西雲(yun) 時代技術有限公司(簡稱“雲(yun) 時代”)黨(dang) 委書(shu) 記、董事長,省數字經濟聯合會(hui) 會(hui) 長盛佃清接受了人民網的專(zhuan) 訪。
“峰會(hui) ”有“雲(yun) ”:高效推進成果豐(feng)
晉陽湖峰會(hui) 已經連續舉(ju) 辦三年,作為(wei) 峰會(hui) 理事會(hui) 的理事長單位、全省數字經濟聯合會(hui) 會(hui) 長單位,雲(yun) 時代在此次峰會(hui) 上全體(ti) 動員、全力以赴,積極推進各項任務落實。
“公司高度重視,高位謀劃,高效推進峰會(hui) 的各項工作。並成立由我牽頭的工作專(zhuan) 班。”
盛佃清表示,在全麵參與(yu) 主論壇籌備和服務保障10場論壇的基礎上,公司重點舉(ju) 辦了數字政府、先進計算發展、數字社會(hui) 治理和數字生態4場論壇。
伴隨著高標準、高質量完成大會(hui) 確定的各項任務,雲(yun) 時代也收獲頗豐(feng) 。
會(hui) 上,雲(yun) 時代與(yu) 曙光、華為(wei) 、寶信、京東(dong) 等頭部企業(ye) 對接,落地了一批重大合作項目,其中包括一體(ti) 化算力網絡山西樞紐、山西省能源互聯網中心、太忻一體(ti) 化經濟區機器人製造基地等,項目金額約60億(yi) 元;國家人工智能(山西)公共服務平台、山西省能源互聯網中心、山西省網絡安全運營中心等公司三個(ge) 平台機構也在峰會(hui) 上集中揭牌。
其中,能源互聯網中心將依托山西能源的全國支配性地位,打造“風光水火”多源互補、“源網荷儲(chu) ”的“互聯網+”智慧能源係統,構建能源流戰略主導,數據流、信息流和碳流融合的大能源互聯圈,構建新型能源生態和調度體(ti) 係,重塑能源產(chan) 業(ye) 鏈結構,助力能源革命;國家算力樞紐山西節點將打造“存算一體(ti) 、綠色節能、安全可控”的綜合算力調度平台,積極融入“東(dong) 數西算”戰略,建設技術指標先進、山西特色鮮明、能源特征顯著的國家一體(ti) 化算力樞紐山西節點,形成以數據開發、分析、應用、經營、安全等產(chan) 業(ye) 生態集群……
本屆峰會(hui) 定位數字經濟,以“數字築基、創新引領、綠色發展、擁抱生態”為(wei) 主題,對於(yu) 雲(yun) 時代來說,辦好此次峰會(hui) ,不僅(jin) 是高質量地做好各項主辦承辦工作,更是為(wei) 山西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蓄勢賦能,把握好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升級新機遇。
“品”字有“雲(yun) ”:品字架構促品質
作為(wei) 山西首家國有獨資數字信息化重要骨幹企業(ye) ,雲(yun) 時代承擔著省委、省政府賦予的建設山西數字政府和引領全省數字產(chan) 業(ye) 發展的重要職責。
“山西從(cong) 政務信息化建設管理體(ti) 製入手進行了創新型改革,形成了‘一局一公司一中心’的‘品字形’管理架構,‘一公司’就是山西雲(yun) 時代技術有限公司。”
“品字形”架構促進了品質型發展,公司始終踐行全省“一朵雲(yun) 、一張網、一平台、一係統、一城牆”的“五個(ge) 一”總體(ti) 思路,在數字政府集約化建設、運維,政務數據共建共享、互聯互通等方麵發揮了重要作用。
“省直廳局的信息係統集約化項目建設節約的費用約為(wei) 60%;運維項目則節約了53%。”盛佃清介紹,雲(yun) 時代製定和推進公司改革發展“1563”戰略布局和“1235”行動計劃,聚焦五大領域,全力打造了“一雲(yun) 兩(liang) 園五大板塊”總體(ti) 業(ye) 務架構,完成了省級與(yu) 地市“1+11”全省大數據中心體(ti) 係構建,建成了國家先進計算中心,完成了北方銅業(ye) 上市。
在中國企業(ye) 聯合會(hui) 、中國企業(ye) 家協會(hui) 聯合發布的《2021年中國服務業(ye) 企業(ye) 500強》名單中,雲(yun) 時代位列第259名;在山西企業(ye) 聯合會(hui) 發布的“2021年山西企業(ye) 100強排行榜”中,雲(yun) 時代位列第17名,影響力和貢獻度不斷提升。
“過去的成績是肯定,更是鞭策。”盛佃清表示,接下來,公司將在基礎能力建設、科技研發力度、重大工程建設、形成產(chan) 業(ye) 集聚效應四方麵持續發力,進一步加快公司做大做強步伐。
“創新”有“雲(yun) ”:“從(cong) 0到1”勇當先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目前,雲(yun) 時代科技創新平台已經形成國家級、省級平台全覆蓋的布局,省級以上科技創新平台達24個(ge) ;發布技術標準65項,獲得專(zhuan) 利授權126項、軟著授權325項。
成績的背後是雲(yun) 時代不斷整合資源、形成合力,下好科技創新的先手棋。
“我們(men) 不斷在加大研發經費投入,圍繞五大業(ye) 務板塊,對重大共性關(guan) 鍵技術開展前瞻性研究。2021年,累計投入研發經費約2.51億(yi) 元,2022年計劃投入3.46億(yi) 元,增幅達25%。”盛佃清表示,要強化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布局,爭(zheng) 取更多“從(cong) 0到1”的創新突破。
“要想激發創新創造活力,關(guan) 鍵是要改善科技創新生態。”盛佃清介紹,雲(yun) 時代以科研項目為(wei) 抓手,推進重大專(zhuan) 項建設,明確揭榜掛帥重點方向、課題,建立多方合作科研機製,持續推進省科技廳“E級超融合異構自適應軟件係統關(guan) 鍵技術研究”“廣域數聯網係統關(guan) 鍵技術研究”2個(ge) 揭榜掛帥項目研發工作。
公司以知識產(chan) 權為(wei) 支撐,完善科技成果轉化,強化技術、人才、金融、服務等創新資源的深度融合。通過設立高層次技術人才崗位,采用顧問指導、合作引進等多種“柔性引才”的方式,沉澱技術實力,帶動人才結構升級。近期,引入2名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博士。2020年以來,公司累計招錄博士2人、碩士250人、本科512人。
此外,公司建立了“客戶需求+先進技術” 雙輪驅動的研發模式,加快沉澱雲(yun) 時代自有產(chan) 品與(yu) 公共技術組件。下一步,公司將繼續加強基礎能力建設,加大科技研發力度,推進重大工程建設,形成產(chan) 業(ye) 集聚效應,引領山西打造全國數字經濟新標杆。
“算力”有“雲(yun) ”:“東(dong) 數西算”造樣板
“不謀萬(wan) 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
當前,全球數字化浪潮和萬(wan) 物智聯風頭正勁,數據已成為(wei) 新型要素,算力必將是核心引擎,國家啟動“東(dong) 數西算”重大戰略,為(wei) 山西省數字經濟發展帶來曆史機遇。
“山西在區位、網絡、能源、環境等方麵有著得天獨厚的優(you) 勢。”盛佃清從(cong) 三個(ge) 方麵概括了山西具備建設國家算力網絡樞紐節點的良好條件:
技術指標先進。對標國家算力樞紐示範工程建設指標,山西節點自主可控算力300P,超示範工程平均數約4倍。在建的核心大數據中心設計PUE<1.15、WUE<1.0,自主可控軟硬件設備率>90%,高密計算設備單櫃功率>20kW,均優(you) 於(yu) 示範工程要求;
存算一體(ti) 聯動。利用國家先進計算中心強大算力優(you) 勢,同步加快核心大數據中心和能源互聯網中心建設,推動通用算力、智能算力、超算算力和前沿算力的融合創新,實現“存算一體(ti) 、綠色節能、安全可控”,建立完善雲(yun) 資源接入和一體(ti) 化調度機製,實現大同集群及城市數據中心的算力資源的統籌協同;
算力能源協同。用數字技術賦能能源革命,通過能源轉型牽引算力創新,打造具有數智能源特色的算力樞紐體(ti) 係,形成“東(dong) 數西算”山西樣板。
下一步,雲(yun) 時代將認真貫徹落實省委書(shu) 記林武在峰會(hui) 主旨講話的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總體(ti) 布局安排,牽頭建設國家算力樞紐節點。
推動產(chan) 業(ye) 集聚,吸引龍頭企業(ye) ,在智能礦山、智慧交通和城市治理等方麵實施一批重大項目,推動本地化產(chan) 業(ye) 集聚,培育“算力+數據”雙輪驅動的數據要素市場,打造蓬勃發展的算力經濟;融入國家網絡,輸出經濟實惠“算力插座”,全麵融入國家算力一體(ti) 化網絡,布局“算力工廠”,為(wei) 中央主節點提供能源、算力和數據資源服務,成為(wei) “國家算網”的主幹節點、創新基地和儲(chu) 備首選;深化區域協同,探索與(yu) 冀蒙形成差異互補的“算力長城金三角合作區”,承接環渤海、京津冀和長三角的自動駕駛、虛擬現實、元宇宙等實時算力服務,以及雲(yun) 存儲(chu) 備份、數據加工處理、高性能計算等非實時算力服務。對接消費側(ce) 的粵魯蘇等省份,以及供給側(ce) 的甘青寧等省份,優(you) 化共享和智慧調度,打通東(dong) 西部算力疏解通道,發揮中部節點的戰略優(you) 勢。
未來,雲(yun) 時代公司將積極發揮國家算力網絡樞紐節點牽引帶動作用,推動算力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集聚,釋放算力資源乘數效應,加快打造中部算力新高地,為(wei) 形成“東(dong) 數西算”山西樣板貢獻雲(yun) 時代力量。(趙芳 王帆 焦搏文 薛亞(ya) 梅 王瑩)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