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把汗水揮灑在雪域高原(中國道路中國夢)

發布時間:2022-08-24 15:58: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標題:把汗水揮灑在雪域高原(中國道路中國夢)

  “海拔三千八,這裏是我的家,美麗(li) 的日喀則,我為(wei) 你牽掛……”今年7月,在西藏日喀則市舉(ju) 行的山東(dong) 援藏項目集中啟用儀(yi) 式上,我和同事們(men) 深情歌唱。伴隨著悠揚的旋律,來自山東(dong) 的第九批援藏幹部結束了為(wei) 期3年的援藏工作,將接力棒交到了下一批同事的手中。

  援藏工作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中央支持西藏、全國支援西藏,是黨(dang) 中央的一貫政策,必須長期堅持,認真總結經驗,開創援藏工作新局麵。”山東(dong) 省第九批援藏幹部自進藏以來,想得最多的就是進藏為(wei) 什麽(me) 、在藏幹什麽(me) 、離藏留什麽(me) ,一門心思想著為(wei) 當地發展出把力,生怕給自己留遺憾。3年來,我們(men) 和當地幹部群眾(zhong) 想在一起、幹在一起,急難險重任務衝(chong) 鋒在前,解決(jue) 群眾(zhong) “急難愁盼”實幹在前,打造出齊魯教育、珠峰黨(dang) 建、齊魯醫療高原行等一批援藏品牌,為(wei) 邊疆地區高質量發展和廣大人民群眾(zhong) 高品質生活貢獻了力量。

  產(chan) 業(ye) 扶貧是援藏工作的重中之重。做好新時代援藏工作,需要用心用情用力,更要創新思路方法,找準產(chan) 業(ye) 扶貧的切入點。例如,日喀則市白朗縣蔬菜種植規模較大,但近年來也出現了品類單一、銷售不暢等問題,製約產(chan) 業(ye) 升級,影響群眾(zhong) 增收。山東(dong) 是全國首個(ge) 農(nong) 業(ye) 總產(chan) 值過萬(wan) 億(yi) 元的省份,在產(chan) 業(ye) 發展方麵有豐(feng) 富經驗。我們(men) 結合魯藏兩(liang) 地優(you) 勢,尋找可行辦法,幫助當地解決(jue) 產(chan) 業(ye) 發展麵臨(lin) 的問題。在大量走訪調研的基礎上,我們(men) 開展了“對標壽光·高原果蔬產(chan) 業(ye) 提升行動”,把山東(dong) 的技術、經驗、經營模式運用到日喀則,推動當地果蔬產(chan) 業(ye) 向產(chan) 業(ye) 化、標準化、規模化、品牌化方向發展。

  實實在在的援藏舉(ju) 措,帶給當地群眾(zhong) 滿滿的獲得感。在白朗縣巴紮鄉(xiang) 衝(chong) 堆村調研時,一名蔬菜種植戶動情地說:“建了蔬菜大棚後,一年收入10多萬(wan) 元,感謝共產(chan) 黨(dang) ,感謝山東(dong) 援藏!”如今,白朗縣7000多農(nong) 戶中,有3000多戶、1.8萬(wan) 餘(yu) 人直接參與(yu) 蔬菜產(chan) 業(ye) ,年人均增收1萬(wan) 元以上。經過兩(liang) 地的攜手努力,白朗蔬菜“一園三區34基地”的發展布局日趨完善,目前蔬菜種植麵積達1.6萬(wan) 畝(mu) ,產(chan) 值超過2億(yi) 元,輻射帶動周邊縣區種植蔬菜10餘(yu) 萬(wan) 畝(mu) 。與(yu) 此同時,青島援建的“蘿卜小鎮”“土豆小鎮”“西瓜小鎮”,淄博援建的秋窩鄉(xiang) 蔬菜大棚,煙台援建的人參果種植基地,濰坊援建的南木林縣數字化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園等也陸續建起來,當地群眾(zhong) 的生活一天更比一天好。

  拉薩市的“北京路”、山南市的“湖南路”、日喀則市的“山東(dong) 路”……一個(ge) 個(ge) 熟悉的名稱,凝結著各兄弟省份對西藏發展的無私幫扶和關(guan) 懷。在西藏的經濟建設和社會(hui) 發展過程中,一批又一批援藏幹部在雪域高原揮灑汗水,奉獻青春。一茬接一茬、一代接一代幹下去,我們(men) 一定能譜寫(xie) 西藏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嶄新篇章,為(wei) 雪域高原長治久安和高質量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作者為(wei) 山東(dong) 省第九批援藏幹部領隊,援藏期間擔任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委副書(shu) 記、常務副市長)

  《 人民日報 》( 2022年08月23日 第 05 版)

  (責編:鄭浦麗(li) 、邢曼華)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