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廣元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
近月湖畔人來人往、千畝(mu) 梨園果香四溢、養(yang) 殖基地草豐(feng) 牛肥……8月,一幅幅生動的鄉(xiang) 村振興(xing) 畫卷在四川省廣元市利州區徐徐展開。
“以前我們(men) 村集體(ti) 經濟收入不到10萬(wan) 元,想搞產(chan) 業(ye) 搞不起來。去年,在鄉(xiang) 總社協調下,他們(men) 出資金,我們(men) 流轉土地,經營了200畝(mu) 紅梨園,明年就要試掛果了,預計收入達10萬(wan) 元,到盛產(chan) 期可達70萬(wan) 元。”龍潭鄉(xiang) 曙光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程德強望著路邊的梨園笑著說。
這是利州區推進黨(dang) 建引領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主動適應國土空間規劃,推動資源、資產(chan) 、資金、市場融合,有效破解村集體(ti) 缺資金、缺人才、缺技術等難題,實現村級集體(ti) 經濟“組團促互補、片區帶全域”的有益探索。
利州區以鄉(xiang) 鎮(街道)為(wei) 單元組建集體(ti) 經濟總社12個(ge) ,各村作為(wei) 分社,將各類經營性資產(chan) 資源以入股方式“加盟”總社,同意並按協定比例推選代表組建總社成員大會(hui) ;同時成立總社黨(dang) 委,凡涉及規劃編製、產(chan) 業(ye) 布局、資源配置等重大事項,均采取“總社理事會(hui) 提議+總社黨(dang) 委前置討論+總社成員大會(hui) 決(jue) 議”方式議事決(jue) 策。
“我們(men) 定期召開會(hui) 議協調解決(jue) 集體(ti) 經濟發展項目、資源統籌、人才集聚等問題,通過整體(ti) 謀劃、統一實施,引導各分社融合發展。”三堆鎮總社黨(dang) 委書(shu) 記陶睿說。
如何實現跨村“飛地”抱團、壯大村集體(ti) 經濟?利州區按照“總社與(yu) 分社股份合作、分社與(yu) 分社聯合經營”兩(liang) 種運營模式,把各村資金、人才、自然稟賦等優(you) 勢有效結合,實行資源共享、產(chan) 業(ye) 共興(xing) 、人才共用,推動各類資源互聯互通,撬動村集體(ti) 經濟共同壯大,形成“1+1>2”聚合發展效應,有效破解傳(chuan) 統地域封閉、資源不均等發展瓶頸。
如今,“飛地”抱團在利州全麵開花:龍潭鄉(xiang) 總社整合鄉(xiang) 域內(nei) 資產(chan) 資金140萬(wan) 元,管理、技術人才21名,創建紅梨種植基地、肉牛養(yang) 殖基地等集體(ti) 經濟孵化園7個(ge) ;榮山鎮集體(ti) 經濟收益在5萬(wan) 元以下的村將集體(ti) 經濟資產(chan) 資源委托鎮總社經營管理,每年協議定額分紅和總社收益比例分紅……
2021年,利州區84個(ge) 村集體(ti) 經濟組織實現經營收入1900萬(wan) 元,10萬(wan) 元以上的村達62個(ge) ;年收益50萬(wan) 元以上的村從(cong) 2020年的6個(ge) 增加至13個(ge) ,最多的達300萬(wan) 元。
為(wei) 激勵村幹部參與(yu) 發展壯大村集體(ti) 經濟,利州區明確村集體(ti) 經濟年純收益達到5萬(wan) 元以上的村,按規定程序可提取一定比例收益用於(yu) 村級組織活動和公共服務運行經費保障、提高管理人員待遇和解決(jue) 轄區內(nei) 困難群眾(zhong) 急難愁盼問題。
不僅(jin) 如此,利州區還探索建立了總社與(yu) 分社之間兩(liang) 次利益分配機製:第一次即總社實施的項目按照協議提取部分收益,分配給項目所在分社;第二次即由總社公積金、總社入股單位、轄區全部分社按照比例對剩餘(yu) 部分進行分配,有效引導資金資源向弱村流動,不斷擴大集體(ti) 經濟輻射帶動範圍。
“作為(wei) 首輪四川省黨(dang) 的建設製度‘微改革’試點縣區,我們(men) 不僅(jin) 總結形成了‘總社+分社’促村集體(ti) 經濟抱團發展的有效模式,還探索了‘實績+負麵’兩(liang) 張清單知事識人體(ti) 係、老舊‘小小區’拆圍並院改造等有效做法,以‘微創精準’推動黨(dang) 的建設製度改革在基層落地落細、提升成效。”利州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安宗明表示。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