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長三角紮實推進一體化高質量發展

發布時間:2022-08-25 16:42:00來源: 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8月23日電 (記者劉士安、巨雲(yun) 鵬)8月中旬,2022年度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科技成果拍賣會(hui) 現場成交3.27億(yi) 元,新一輪科技成果累計成交額超過50億(yi) 元,遠高於(yu) 上一年度的10.23億(yi) 元。科創要素的加速集聚,折射出長三角一體(ti) 化高質量發展的堅實步伐。

  2020年8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紮實推進長三角一體(ti) 化發展座談會(hui) 上強調,要深刻認識長三角區域在國家經濟社會(hui) 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結合長三角一體(ti) 化發展麵臨(lin) 的新形勢新要求,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相統一,緊扣一體(ti) 化和高質量兩(liang) 個(ge) 關(guan) 鍵詞抓好重點工作,真抓實幹、埋頭苦幹,推動長三角一體(ti) 化發展不斷取得成效。

  從(cong) 138個(ge) 政務服務事項在長三角地區41座城市跨省市通辦,到合作共建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再到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ti) 化發展示範區38項製度創新成果向長三角和全國其他有條件的重點地區複製推廣……滬蘇浙皖三省一市深入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重要講話精神,緊扣一體(ti) 化和高質量兩(liang) 個(ge) 關(guan) 鍵詞,緊密攜手、各展所長、協同發力,發展動能更加強勁,進展成效更加凸顯。

  推進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強。三省一市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共同強化戰略科技力量,優(you) 化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布局,搭建科技創新合作平台,加快科技資源開放共享。位於(yu) 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的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由滬蘇浙皖合作共建,旨在打造長三角“產(chan) 學研用”深度融合創新樞紐和國家技術創新體(ti) 係戰略節點,以高水平的技術供給支撐區域高質量發展。2021年,長三角地區獲評國家科學技術獎137項,在全國占比超過50%;獲得發明專(zhuan) 利18.2萬(wan) 件,在全國占比約26%;國家重點實驗室數量達104家,在全國占比約20%。“長三角地區以一體(ti) 化的思路和舉(ju) 措,有力推動了創新要素在更大範圍暢通流動。”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主任劉慶說。

  打造世界級產(chan) 業(ye) 集群。圍繞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等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和先進製造業(ye) ,長三角地區著力打造優(you) 勢產(chan) 業(ye) 集群,不斷提升在全球價(jia) 值鏈中的地位。目前,長三角地區集成電路產(chan) 業(ye) 規模占全國58.3%,生物醫藥和人工智能產(chan) 業(ye) 規模均占全國約1/3。去年,長三角地區集成電路、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四大產(chan) 業(ye) 鏈聯盟揭牌。滬蘇浙皖完善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跨區域協調機製,加快推進產(chan) 業(ye) 鏈補鏈固鏈強鏈行動,聯合開展機器人、新型電力裝備、節能與(yu) 新能源汽車等產(chan) 業(ye) 鏈研究。

  構築改革開放新高地。長三角地區持續深化開放合作,優(you) 化區域營商環境,不斷增強國際競爭(zheng) 合作新優(you) 勢。去年5月,長三角自由貿易試驗區聯盟成立,積極推動三省一市自由貿易試驗區深度合作。2021年,滬蘇浙皖自由貿易試驗區貨物進出口總額達3.1萬(wan) 億(yi) 元,占全國自由貿易試驗區的46.2%;實際使用外資共計1042.6億(yi) 元,占全國自由貿易試驗區的48.9%。虹橋國際開放樞紐促進長三角深化改革、協同開放,以占長三角不到2%的區域麵積,貢獻了近10%的經濟總量。

  著力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長三角三省一市為(wei) 穩定全國經濟大盤作出積極貢獻。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長三角地區生產(chan) 總值占全國比重達24.1%,研發經費投入占比29.8%,進出口總額占比36.1%,固定資產(chan) 投資同比增速高於(yu) 全國平均增速3.2個(ge) 百分點。

  “以更高質量的一體(ti) 化助力現代化建設的新實踐,以一體(ti) 化發展的確定性應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奮力譜寫(xie) 長三角一體(ti) 化發展新篇章”,日前在上海舉(ju) 行的2022年度長三角地區主要領導座談會(hui) 指出,要拿出更加有力的措施,展開更加務實的行動,堅定不移將長三角一體(ti) 化發展引向深入。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