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2022全國農業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活動簽約總金額突破120億元

發布時間:2022-08-26 10:04:00來源: 新華日報

  “就在兩(liang) 個(ge) 月前,我們(men) 的‘揚麥39’ 畝(mu) 產(chan) 達788.9公斤,刷新了長江中下遊地區的小麥高產(chan) 紀錄。”8月25日,在南京舉(ju) 辦的“2022全國農(nong) 業(ye) 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活動”上,江蘇裏下河地區農(nong) 業(ye) 科學研究所高德榮研究員舉(ju) 著裝有“揚麥39”的小瓶子,興(xing) 奮地向記者展示。

  “交易活動旨在加快破解科技經濟‘兩(liang) 張皮’問題。”全國農(nong) 村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聯盟秘書(shu) 長路亞(ya) 洲介紹,交易活動由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科技教育司指導,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科技發展中心主辦,南京國家現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科技創新中心、全國農(nong) 村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聯盟、中國農(nong) 業(ye) 科學院成果轉化局承辦。

  “當前農(nong) 業(ye) 科技既麵臨(lin) 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也麵臨(lin) 競爭(zheng) 的嚴(yan) 峻挑戰。”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副部長張桃林表示,全國農(nong) 業(ye) 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1.5%,有力支撐了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nong) 產(chan) 品有效供給,但關(guan) 鍵核心技術“買(mai) 不來要不來”,解決(jue) 吃飯問題根本出路在科技。

  欣喜的是,江蘇農(nong) 業(ye) 的優(you) 勢也在科技。農(nong) 業(ye) 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70%、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比例達到70%、高標準農(nong) 田占到耕地麵積約70%……數據顯示,這3個(ge) “70%”支撐了我省農(nong) 業(ye) 發展、糧食安全和科技進步。“江蘇省委省政府一直把科技創新擺在突出位置,充分發揮科教大省優(you) 勢,不斷加強政策扶持,切實加強農(nong) 業(ye) 科技全鏈條建設,使其成為(wei) 現代農(nong) 業(ye) 的強勁支撐。”江蘇省政府副秘書(shu) 長諸紀錄說,我省將以此次交易活動為(wei) 契機,在更高層次更廣領域加強與(yu) 各方麵溝通交流與(yu) 合作,全麵落實農(nong) 業(ye) 科技創新成果轉化、人才培養(yang) 優(you) 惠政策,加大知識產(chan) 權保護力度,讓更多的農(nong) 業(ye) 科技成果在江蘇土地上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南京市委副書(shu) 記沈文祖透露,2012年以來,南京發揮自身資源優(you) 勢,高質量推進農(nong) 業(ye) 科技創新,已建成省級現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技術體(ti) 係推廣示範基地34個(ge) ,市級以上農(nong) 業(ye) 龍頭企業(ye) 236家;農(nong) 業(ye) 機械化水平達到91.5%,農(nong) 業(ye) 科技進步貢獻率71%以上;在引才育才上,南京每年孵化100名引領性人才,建成了44個(ge) 高素質農(nong) 民培育基地,每年培訓超8000人次。

  大會(hui) 上,農(nong) 業(ye) 科技成果交易服務平台——金翼交易服務雲(yun) 平台正式上線。據了解,該平台在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科技教育司的指導下,由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科技發展中心攜手全國農(nong) 村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聯盟、南京國家現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科技創新中心,匯聚各方優(you) 質資源打造。該平台將堅持市場化機製,緊緊依靠科學家、企業(ye) 家、創投家三大主體(ti) ,以打造農(nong) 業(ye) 高新技術成果轉化的價(jia) 值共同體(ti) 、利益共同體(ti) 和創新共同體(ti) 為(wei) 目標,探索解決(jue) 農(nong) 業(ye) 科技成果轉化“最後一公裏”的難題。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科技發展中心主任楊禮勝在會(hui) 上發布《2022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產(chan) 業(ye) 發展重大技術需求》。《需求》聚焦現代農(nong) 業(ye) 、智能裝備、綠色低碳“三大工程”共提出3張清單,圍繞保障糧食安全、促進數字應用、緊盯綠色低碳轉型等重大目標,提出“南方稻區高效再生稻新品種”“高效率工廠化水稻育秧設施”“東(dong) 北黑土地保育技術”等38項需求。

  記者注意到,圍繞這“三大工程”,交易活動麵向全國遴選了近200項農(nong) 業(ye) 高新技術重大成果進行展覽展示,設置了“現代種業(ye) 專(zhuan) 區”“綠色低碳專(zhuan) 區”“智能裝備專(zhuan) 區”三個(ge) 特色展區;各類農(nong) 副產(chan) 品、智能裝備讓人應接不暇。如來自我省的“揚麥39”品種協調了小麥產(chan) 量、品質和抗性之間的矛盾,表現出最佳綜合性狀。“國家和市場的需求,就是我們(men) 的需求,‘飯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高德榮說。

  在智能裝備專(zhuan) 區,青島國信展出了“國信1號”養(yang) 殖工船的模型。“國信1號”於(yu) 今年五月正式交付運營,船長249.9米、排水量13萬(wan) 噸、載重量10萬(wan) 噸,以“船載艙養(yang) ”模式開展大黃魚、石斑魚、大西洋鮭等名優(you) 魚種養(yang) 殖。青島國信藍色矽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綜合管理部負責人陳正斌介紹,“國信1號”不僅(jin) 在養(yang) 殖技術上進行創新,模擬野生魚洄遊路線,每年的養(yang) 殖產(chan) 量能夠超過查幹湖一年捕獲量,同時還采用綠色養(yang) 殖方式,有效減少近岸傳(chuan) 統養(yang) 殖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交易活動上,《2022農(nong) 業(ye) 科技投資圖譜》發布,《圖譜》聚焦14個(ge) 農(nong) 業(ye) 科技投資的熱門賽道,形成了15個(ge) 大類60項評估標準,提出了投資重點和方向,為(wei) 社會(hui) 資本投資提供了有序引導。

  交易活動還邀請了近百位科學家、企業(ye) 家、投資家共同論道。據了解,本次交易活動廣泛征集了700餘(yu) 個(ge) 具有孵化潛力的項目,預計交易活動將達成簽約項目600多項,1000萬(wan) 元以上的接近一半,總金額突破120億(yi) 元。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