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聯係更緊密 基層醫療更有力
湖南安化,溪河交錯。
資江由平口鎮入境,流經馬路、東(dong) 坪、小淹等16個(ge) 鄉(xiang) 鎮,自西向東(dong) 橫貫全境。資江也在向前奔流中,孕育出400多條溪流,遍布安化的土地上。
堅持以人民健康為(wei) 中心,以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為(wei) 根本,從(cong) 2017年開始,安化縣先行構建縣域醫療聯合體(ti) 框架,啟動多種形式的醫聯體(ti) 建設試點,以縣級綜合醫院為(wei) 龍頭,各鄉(xiang) 鎮衛生院為(wei) 樞紐,村衛生院為(wei) 網底,建立了縣、鄉(xiang) 、村三級協調配套的醫療服務體(ti) 係。
“增強基層服務能力,方便群眾(zhong) 就近就醫。”安化縣衛生健康局黨(dang) 組書(shu) 記、局長李欽初介紹,近年來,安化縣域外就診病人逐步減少,縣域內(nei) 就診率在90%以上。
如同安化活躍的條條河流,因資江而壯大,如今也在滋養(yang) 著這片土地。
育人才
家門口來了“大專(zhuan) 家”
雖從(cong) 醫多年,工作穩定,但親(qin) 友們(men) 對於(yu) 王立新的工作單位,有時候也會(hui) 疑惑。
“以前在醫院碰到熟人,別人都會(hui) 問我,你怎麽(me) 在大福鎮中心衛生院上班?”王立新,安化縣第三人民醫院內(nei) 科主任。但從(cong) 2012年起,每年有一半的工作時間,都是在大福鎮中心衛生院工作。“我還是大福鎮衛生院內(nei) 科主任。”
有著相同疑惑的,還有安化縣第三人民醫院護士長姚玲平,雖是2018年前往大福鎮中心衛生院支援。不同於(yu) 王立新的半年輪換,姚玲平是長期工作。此中緣由,始於(yu) 2017年,安化縣正式啟動醫共體(ti) 建設工作。通過優(you) 化醫療資源結構布局、促進醫療衛生工作重心下移和資源下沉,逐步建立了縣、鄉(xiang) 、村三級醫療服務體(ti) 係。
2020年,安化縣分批試點開展建立全新醫共體(ti) 合作模式,安化縣第三人民醫院便是與(yu) 大福鎮中心衛生院結對醫共體(ti) 。
“因地製宜,全麵幫扶。”安化縣第三人民醫院黨(dang) 支部副書(shu) 記、副主任醫師楊衛說,醫院長期共派出管理、業(ye) 務人員16名,幫助大福鎮中心衛生院進行醫院管理和業(ye) 務幫扶,完善和製訂了新的績效考核、人員休假、崗位管理等醫院製度。
王立新便是針對大福鎮中心衛生院以基層醫療為(wei) 主的經營方向,亟需內(nei) 科人才,進行精準幫扶;除了安排專(zhuan) 家“走下去”,手把手傳(chuan) 授經驗,安化縣第三人民醫院還邀請大福鎮中心衛生院職工“上來”學習(xi) ,通過定期組織醫療、管理、財務、行政等方麵培訓,全方麵提升大福鎮中心衛生院的綜合實力。
“這便形成了獨立的人才、經營、業(ye) 務、信息、績效、資源‘六位一體(ti) ’的緊密型醫共體(ti) 。”楊衛介紹,通過兩(liang) 院間的齊心協力,成果豐(feng) 碩。“今年上半年,大福鎮中心衛生院出院人次達到700多人次。”
“通過統一領導、統一管理、資金支持、派駐專(zhuan) 業(ye) 技術管理團隊等手段,真正落實責任共同體(ti) 、管理共同體(ti) 、服務共同體(ti) 、利益共同體(ti) 的管理模式。”安化縣衛生健康局黨(dang) 組成員、副局長夏無畏表示,此舉(ju) 能全麵提升鄉(xiang) 鎮醫療機構醫療服務能力和管理水平,達到患者滿意、職工滿意、醫院滿意、政府滿意的管理目標。
建科室
縣醫院多了個(ge) “遠親(qin) ”
安化縣人民醫院、東(dong) 坪鎮中心衛生院,雖分別處於(yu) 縣城的一南一北,距離也有近10裏。但在安化縣人民醫院業(ye) 務副院長、主任醫師胡青看來,兩(liang) 家醫院的關(guan) 係,卻是前所未有的緊密。
這還是源於(yu) 安化縣緊密型醫共體(ti) 建設的推進。
“縣級醫院根據自身條件與(yu) 傳(chuan) 統優(you) 勢,幫助鄉(xiang) 鎮衛生院著力打造特色專(zhuan) 科。”安化縣衛生健康局黨(dang) 組成員、副局長楊樂(le) 山介紹,由牽頭單位派駐專(zhuan) 科診療團隊到成員單位開設科室,或派遣高水平、高年資的科室主任或業(ye) 務骨幹到成員單位的相關(guan) 科室坐診、查房、會(hui) 診及教學,全方位提升醫療業(ye) 務水平相關(guan) 診療服務,填補技術弱項,提升醫療服務水平。
對於(yu) 安化縣人民醫院來說,對於(yu) 東(dong) 坪鎮中心衛生院的科室建設,更是一個(ge) 從(cong) 無到有,再到精的過程。
安化縣人民醫院派駐優(you) 秀團隊到東(dong) 坪鎮中心衛生院進行學科建設與(yu) 發展,長期派出管理、業(ye) 務人員15名,新建中醫康複中心、血液透析兩(liang) 個(ge) 科室。
“很多人都知道,東(dong) 坪鎮中心衛生院現在擁有中醫康複中心、血液透析、口腔中心、肛腸外科4大特色科室。但沒多少人知道,這4大科室的主任,都來自我們(men) 人民醫院。”胡青還記得,在2021年的大年初一,中醫康複科主任陳啟梁、血液透析科主任盧東(dong) 勝就前往東(dong) 坪鎮中心衛生院支援,並成為(wei) 醫院裏這兩(liang) 個(ge) 科室的“開山鼻祖”。
“除了新建科室,我們(men) 還給予資金支持,提升軟件實力。”胡青介紹,自2019年開始,安化縣人民醫院便投入9000萬(wan) 元將東(dong) 坪鎮中心衛生院實行整體(ti) 搬遷,新建一棟醫療綜合大樓,這才有了衛生院如今6.7萬(wan) 平方米的醫療用房和180張開放住院床位。
投入也換來醫療服務能力的提升。自2021年7月開科以來,東(dong) 坪鎮中心衛生院血液淨化中心長期血液透析治療患者93人,共完成4158人次血液透析;康複理療科出院1317人次,門診診療2933人次。
截至2022年6月底,東(dong) 坪鎮中心衛生院出院人次達到2021年出院總人次。
讓胡青更能感覺聯係緊密的,是東(dong) 坪鎮中心衛生院搬遷後,在新大樓上掛牌的安化縣人民醫院南院。
強聯係
麵向村民的綠色通道
70歲的譚悟飛沒想到,自己一個(ge) 普通的鄉(xiang) 村老人,上次手術居然享受到了全程綠色通道的待遇。
“縣城服務,鄉(xiang) 鎮費用。”譚悟飛感歎道,自己在梅城鎮中心衛生院檢查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後,便由衛生院打電話到安化縣第二人民醫院醫務科,不僅(jin) 不用掛號、直接入院,還安排好了治療科室。
譚悟飛不知道的是,在這場醫療服務的“特權”裏,自己並非唯一的“享受者”。這是在安化縣醫共體(ti) 建設中,分級診療製度建設有序推進帶來的服務升級。
“在醫共體(ti) 內(nei) 推行雙向轉診、急慢分治。根據醫共體(ti) 內(nei) 各醫療機構功能定位,明確雙向轉診流程。”安化縣衛生健康局黨(dang) 組成員、副局長郭明才介紹,醫共體(ti) 內(nei) 確需轉診的患者,可優(you) 先轉至醫共體(ti) 內(nei) 上級醫院,上級醫院對轉診患者提供綠色通道、優(you) 先接診、優(you) 先檢查、優(you) 先住院等服務。
這一醫療資源布局的優(you) 化,基礎便是鄉(xiang) 村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加快推進。
“醫院每年都會(hui) 派出醫護75人次,充實家庭醫生簽約團隊,把服務群眾(zhong) 的醫療戰線推進到最前沿。”安化縣第二人民醫院副院長、副主任醫師龍憲忠介紹,通過簽約服務,鼓勵和引導居民在醫共體(ti) 內(nei) 到基層首診,上級醫院對簽約患者提供優(you) 先接診、優(you) 先檢查、優(you) 先住院等服務。“真正讓優(you) 質醫療資源下沉到村、延伸到戶。”
安化縣進而加快“互聯網+健康”智慧醫療建設,充分發揮信息係統對醫共體(ti) 的支撐作用,結合建立縣、鄉(xiang) 、村三級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建設,實現電子健康檔案和電子病曆的連續記錄和信息共享,實現醫聯體(ti) 內(nei) 診療信息互聯互通。
並且,安化縣第二人民醫院在智慧醫療建設的指引下,麵向居民健康方向,有針對性發展優(you) 勢學科,承擔起轉診患者的健康恢複服務。2021年,安化縣第二人民醫院通過國家呼吸與(yu) 危重症醫學科(PCCM)規範化評審。
“大病不出縣,小病不出鄉(xiang) 。” 郭明才表示,安化打造基層首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格局,為(wei) 縣域城鄉(xiang) 居民提供立體(ti) 化、網格化、一體(ti) 化、連續性、整體(ti) 性的醫療服務,縣域外就診病人逐步減少,縣域內(nei) 就診率在90%以上。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