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打造安置區成鄉村振興的樣板
武陵深處,層巒疊嶂。炎炎夏日,山路十八彎,車行至湖北恩施州宣恩縣沙道溝酉水情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小區,一排排安置樓錯落有致,足有上萬(wan) 平方米的文體(ti) 廣場,黃色外牆的鬆坪實驗小學和童趣十足的幼兒(er) 園,讓人眼前一亮。這裏是恩施州最大的易地扶貧搬遷社區,如今已成為(wei) 1235戶4594名貧困群眾(zhong) 的“新家園”。
25日上午,宣恩縣酉水河畔酉水情安置社區,2022年湖北省易地搬遷“三個(ge) 最美”評選活動啟動儀(yi) 式暨武陵山片區事跡分享會(hui) 在此舉(ju) 行。記者從(cong) 會(hui) 上獲悉,“十三五”時期,湖北全麵完成31.84萬(wan) 戶88.23萬(wan) 人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目前正瞄準將安置區打造成鄉(xiang) 村振興(xing) 樣板的目標,全力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工作。
挪出“窮窩”搬入新生活
“要是沒有精準扶貧易地搬遷,沒有國家的扶貧政策,我的家還是那樣的一貧如洗,無處‘安居’,無地‘樂(le) 業(ye) ’。”恩施州宣恩縣李家河鎮二虎寨村的李吉海頗有感觸地說,2014年,因妻子生病致貧,村裏將其家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二虎寨集中安置點建成後,他挪出“窮窩”。
住上了新房的李吉海開始思“變”,不僅(jin) 到鄰近的來鳳縣沙坨村承包了4畝(mu) 淤泥田種蓮藕,還在村支書(shu) 的建議下承包了幾十畝(mu) 荒地種獼猴桃。“現在一年能賺八萬(wan) 以上,全家人過上了小康生活。”李吉海笑著說。
受益的不僅(jin) 是李吉海,“十三五”以來,湖北完成31.84萬(wan) 戶、88.23萬(wan) 人易地扶貧搬遷任務,打贏了脫貧攻堅“頭號戰役”。
“遷”變萬(wan) “畫”耀荊楚。湖北省發改委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目前,堅決(jue) 守牢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瞄準將安置區打造成鄉(xiang) 村振興(xing) 樣板的目標,全力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工作。
“穩得住、有就業(ye) 、逐步能致富”
“在家門口就能打工,一個(ge) 月有3000多收入,孩子上學也能照顧到。”正在鬆坪安置點51號樓附近的一家服裝生產(chan) 廠做縫紉的村民李女士介紹。
為(wei) 有效解決(jue) 安置點內(nei) 居民後續產(chan) 業(ye) 就業(ye) 問題,該社區規劃建設了創業(ye) 致富園,引進從(cong) 事服裝加工和銷售的準者體(ti) 育入駐,增加崗位供給1000個(ge) 。
“從(cong) 深山木屋到集中安置點,從(cong) 勤勞的農(nong) 民到車間的熟練工人,如今的酉水情社區不僅(jin) 解決(jue) 了群眾(zhong) 的就業(ye) 問題,也讓這裏的孩子、婦女、老人告別了‘留守’二字。”宣恩縣沙道溝鎮黨(dang) 委副書(shu) 記、鎮長方應鵬感慨。
方應鵬介紹,社區有勞動力戶數1229戶,勞動力2416名,現就業(ye) 率達85.4%,基本形成“家家有工人”的就業(ye) 形勢。布局建設宣南服裝小鎮,招引企業(ye) 入駐,在未來三年內(nei) 形成產(chan) 值過十億(yi) 元的服裝鞋帽產(chan) 業(ye) 鏈。
“安置點一窮二白,如何精準對接當地特色產(chan) 業(ye) 、推動搬遷群眾(zhong) 穩定增收成為(wei) 擺在社區麵前的首要難題。”2020年初,被派駐到利川市柏楊壩鎮永興(xing) 家園集中安置點的利川市發改局工作人員覃芳,當起了一名“村幹部”。
她介紹,通過招引市場主體(ti) 入駐開辦生產(chan) 車間,引入豆幹、布鞋等企業(ye) 和新型經營主體(ti) 10家,提供就業(ye) 崗位280餘(yu) 個(ge) ,初步建成安置點“創業(ye) 就業(ye) 一條街”,實現有勞動力家庭至少一人就業(ye) 。
完善後扶政策,加大支持力度。湖北省發改委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6月底,湖北省搬遷人口就業(ye) 戶數20.91萬(wan) 戶,就業(ye) 人數39.71萬(wan) 人,實現有勞動力的搬遷家庭至少有1人穩定就業(ye) 或發展產(chan) 業(ye) 。
構建基層治理網絡
文化廣場、四點半課堂、老年活動中心、社區圖書(shu) 館等功能室場所,完善衛生室、老年活動中心等配套服務設施,沙道溝鎮一應俱全。
為(wei) 強化社區治理,酉水情社區探索出以黨(dang) 建引領為(wei) 核心,突出管理和服務雙輪驅動,堅持政府治理、社會(hui) 調節、居民自治的三位協同,做到自治、法治、德治和智治四治融合,進一步提高了社區治理水平,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為(wei) 進一步增強基層治理,酉水情社區堅持黨(dang) 建引領,成立了宣恩縣第一個(ge) 易遷小區大黨(dang) 委——“酉水情社區大黨(dang) 委”。沙道溝鎮黨(dang) 委充分發揮黨(dang) 員力量,將鎮直單位黨(dang) 員引入社區服務管理,為(wei) 每位黨(dang) 員分配樓棟及住戶,將工作細化,做好黨(dang) 員下沉入戶,共同參與(yu) 社區治理,其次是以“大黨(dang) 委”為(wei) 載體(ti) ,組織各支部聯合行動,舉(ju) 行例如植樹節活動、“黨(dang) 員幹部下基層,察民情,解民憂,暖民心”等係列活動,謀求打造資源共享、共駐共建的大黨(dang) 建工作新格局,以黨(dang) 建來促社區團結發展。
讓“新區”變“新家”,湖北持續抓好安置區基層黨(dang) 組織建設,積極推行網格化管理服務,該省4220個(ge) 滿足條件的安置區成立了黨(dang) 組織。著力加強社區(村)黨(dang) 組織書(shu) 記“紅色頭雁”隊伍建設,省級出台《關(guan) 於(yu) 向重點幫扶鄉(xiang) 村持續選派駐村第一書(shu) 記和工作隊的實施意見》,全覆蓋選派第一書(shu) 記和工作隊,將安置區和搬遷群眾(zhong) 作為(wei) 幫扶重點。在構建基層治理網絡上,按便於(yu) 服務管理、群眾(zhong) 自治、資源整合的原則。
在當日啟動的2022年湖北省易地搬遷“三個(ge) 最美”評選活動,將在湖北省易地搬遷安置區中評選出“最美易地搬遷安置區”、“最美易地搬遷社區工作者”和“最美易地搬遷群眾(zhong) ”。這一活動既是一次對近年來湖北省易地搬遷工作的總結,也是對一線工作者先進事跡的宣傳(chuan) ,更是對廣大群眾(zhong) “建設新家園 營造新風尚” 精神的提煉。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