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再交夏糧豐收“答卷”倉廩充實從何來?
中原沃野,天下糧倉(cang) 。
“今年夏糧總產(chan) 762.61億(yi) 斤,同比增長0.3%,總產(chan) 占全國1/4強,麵積和產(chan) 量均居全國第一。夏糧單產(chan) 每畝(mu) 447.25公斤,同比增長0.4%。總產(chan) 、單產(chan) 再創曆史新高。”7月29日,在2022年上半年河南省經濟運行情況新聞發布會(hui) 上,河南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副廳長劉保倉(cang) 自豪地介紹,中原糧倉(cang) 再次穩穩扛起了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任。
夏糧豐(feng) 收,來之不易。汛情曆史罕見、疫情多點散發、農(nong) 資價(jia) 格持續上漲……2022年,河南夏糧生產(chan) 遇到前所未有的壓力,如此艱難的背景下,河南糧倉(cang) 何以實現倉(cang) 廩充實?
廣播優(you) 質麥種,促成夏糧豐(feng) 產(chan) 豐(feng) 收
金色的六月,中原大地一派豐(feng) 收景象,一台台聯合收割機馳騁在萬(wan) 畝(mu) 沃野,從(cong) 南到北,喜訊不斷。
“‘鄭麥1860’畝(mu) 產(chan) 856.5公斤,打破南陽高產(chan) 紀錄!”6月3日,在豫南方城縣趙河鎮中封村百畝(mu) 小麥綠色高效高產(chan) 創建示範方,經過拉尺、標記、計算產(chan) 量,河南農(nong) 業(ye) 大學教授尹鈞“一錘定音”。隨即,現場響起熱烈掌聲。
6月6日,中國農(nong) 科院作物所研究員趙廣才等5名權威專(zhuan) 家對豫北延津縣通郭村“豐(feng) 德存麥20號”千畝(mu) 高產(chan) 示範方進行現場實打驗收。經驗收畝(mu) 產(chan) 達到907.12公斤,再創全國千畝(mu) 方高產(chan) 新紀錄!
據河南省小麥產(chan) 業(ye) 技術體(ti) 係首席專(zhuan) 家、省農(nong) 科院小麥研究所所長雷振生介紹,2012年至2021年,10年間,河南小麥種植麵積由8203萬(wan) 畝(mu) 增加到8536萬(wan) 畝(mu) ,隻增加了4%,而小麥總產(chan) 則增加了18%,由644億(yi) 斤增加到760.56億(yi) 斤;平均畝(mu) 產(chan) 由785.8斤增加至891斤,增幅為(wei) 13.4%。
種子是現代農(nong) 業(ye) 的“芯片”,是糧食安全的基石和源頭。隻有用自己的手攥緊中國種子,才能端穩中國飯碗,才能實現糧食安全。雷振生講述,新中國成立初期,河南小麥平均畝(mu) 產(chan) 隻有80多斤,現在800多斤,整整提高10倍。與(yu) 之相對應的,正是河南小麥品種的不斷更新換代。每一次更新換代,都使產(chan) 量躍上一個(ge) 新台階。
有關(guan) 資料顯示,僅(jin) “十三五”以來,河南省就審定小麥品種324個(ge) ;在國審小麥品種中,河南選育的有152個(ge) ,構成了蔚為(wei) 壯觀的小麥家族。“百農(nong) 係列”“周麥係列”“鄭麥係列”……一大批小麥良種紮根田野,為(wei) 確保河南夏糧豐(feng) 收,扛穩國家糧食安全重任發揮了重要作用。
“河南小麥豐(feng) 產(chan) 有多種原因,據有關(guan) 資料統計,良種起到的增產(chan) 作用達到了45%以上。”雷振生表示,“一代更比一代強的小麥種子,是豐(feng) 收的關(guan) 鍵‘密碼’。”
建設高標準農(nong) 田,保障糧食穩產(chan) 增產(chan)
萬(wan) 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糧。三夏時節,走進駐馬店市西平縣老王坡高標準農(nong) 田示範區,蔚藍的天空下,田成方、林成網、渠相通、路相連,一幅金黃的豐(feng) 收畫卷激蕩人心。
“旱能澆、澇能排,這是種地的兩(liang) 大關(guan) 鍵。這兩(liang) 項解決(jue) 了,今年也就穩產(chan) 了。”西平縣種糧大戶張衛平表示,“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明年我還想承包更多的地。”
據了解,近年來,西平縣通過土地平整,小塊並大塊,以及實施田、水、路、林、電等綜合配套建設,高標準改造3.1萬(wan) 畝(mu) 農(nong) 田。同時,還配套了智能灌溉、水肥一體(ti) 化、病蟲害監測等科技設施,通過智慧農(nong) 業(ye) 數字平台,對各類數據進行收集和分析,及時指導和調整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不斷提升抗逆減災和綜合生產(chan) 能力。
“以前灌溉條件不行,產(chan) 量看天收,有時六七百斤,有時七八百斤,很少突破一千斤。”西平縣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副局長吳振啟介紹,“從(cong) 今年的收割情況來看,畝(mu) 產(chan) 都突破了一千斤,產(chan) 量有了很大提升。”
保障糧食安全,關(guan) 鍵是要保障糧食生產(chan) 能力。近年來,高標準農(nong) 田日益成為(wei) 河南糧食穩產(chan) 增產(chan) 的“壓艙石”,而西平縣高標準農(nong) 田正是河南省眾(zhong) 多高標準農(nong) 田的一個(ge) 縮影。
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是保障我國糧食安全的重要舉(ju) 措之一。要讓裝滿中國糧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需持續改善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條件,推進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進一步提升糧食生產(chan) 能力。而建設高標準農(nong) 田,才能做好“藏糧於(yu) 地、藏糧於(yu) 技”,真正實現旱澇保收、高產(chan) 穩產(chan) 。
數據顯示,“十二五”以來,河南省累計建成高標準糧田7580萬(wan) 畝(mu) ,占全省耕地麵積近七成,糧食生產(chan) 的規模化、標準化、專(zhuan) 業(ye) 化、現代化水平持續提升,畝(mu) 均糧食產(chan) 能增加10%至20%。值得一提的是,去年河南遭遇曆史罕見的特大洪澇災害,糧食產(chan) 量仍然穩定在1300億(yi) 斤以上,高標準糧田發揮了重要支撐作用。
開展科學田管,扛穩糧食安全重任
2021年秋季,受持續降雨影響,河南省有1000多萬(wan) 畝(mu) 小麥晚播,開局不利。
“直到快穿棉襖時才種上小麥,想不到今年能有畝(mu) 產(chan) 1300多斤的好收成,真是沒想到啊!”捧起金黃的小麥,鶴壁市浚縣傅莊村種糧大戶傅太華感歎道。
小麥豐(feng) 產(chan) ,確實出乎傅太華的意料。正如河南農(nong) 業(ye) 大學教授、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小麥專(zhuan) 家指導組顧問郭天財所言,“小麥晚播麵積之大、三類弱苗占比之高、冬前苗情類型之複雜、看苗分類管理難度之大曆史罕見,一些受災嚴(yan) 重地區的農(nong) 戶,甚至產(chan) 生了棄種撂荒的念頭。”
牢牢扛穩糧食安全,河南上下全力以赴。
針對晚播麵積大、苗情長勢弱等情況,河南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聚焦強化技術示範引領、重大病蟲防控、災害天氣防範、技術指導服務、加快農(nong) 田設施建設、農(nong) 資穩產(chan) 保供,全力奪取夏糧豐(feng) 產(chan) 豐(feng) 收。
全省廣大農(nong) 業(ye) 科技人員不辭辛勞,18個(ge) 省級小麥專(zhuan) 家指導組分區分類精準指導,通過電視、遠程專(zhuan) 家係統、12316等手段,指導農(nong) 民落實促弱轉壯、防控病蟲、防範凍害等關(guan) 鍵技術措施,為(wei) 創高產(chan) 提供了科技支撐。
過了驚蟄節,鋤頭不停歇。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在小麥不同生育期間,河南各地種糧主體(ti) 汗灑麥田,搶時化除、合理肥水、防控病蟲。“去年小麥播種以來,農(nong) 技專(zhuan) 家經常來我這裏現場指導。根據專(zhuan) 家建議,我們(men) 加強了穀雨時節的水肥管理,小麥長勢很好。”安陽市滑縣種糧大戶王付強講述,在農(nong) 技專(zhuan) 家的跟蹤指導下,他的1000畝(mu) 三類苗小麥田成功轉化升級為(wei) 二類苗小麥田,轉化升級率達90%。
“從(cong) 麥播開始,河南全省上下就齊心協力,狠抓晚播小麥‘四補’搶時播種、冬春促弱轉壯管理、春季‘一凍兩(liang) 病’防控、後期‘一噴三防’等。”郭天財說,“這些關(guan) 鍵增產(chan) 技術壓茬跟進、招招見效,加之天氣條件總體(ti) 有利,有效促進了苗情長勢轉化升級,終於(yu) 創造了大災之後小麥再獲豐(feng) 收的奇跡。”
應收盡收,確保夏糧顆粒歸倉(cang)
今年河南麥收期間,新冠肺炎疫情再次襲來。然而,中原大地仍是一派豐(feng) 收的繁忙景象。麥田裏,收割機劈波斬浪;小路上,農(nong) 用車來往如梭。豐(feng) 收的喜悅洋溢在每個(ge) 人的臉上。
在南陽市新野縣新甸鋪鎮,來自河北邯鄲的機手喬(qiao) 磊師傅正在麥田裏加緊作業(ye) 。“快割快打,麥粒不撒。”喬(qiao) 磊說,“一台收割機每天要加1000升左右的柴油,用量很大,中石化直接把油送到了田裏。在疫情期間少了很多麻煩,省了很多時間。”
平頂山寶豐(feng) 縣商酒務村李青山外出打工,眼看麥收在即,卻因疫情影響無法返鄉(xiang) ,一時間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很快,同村黨(dang) 員郭振勇站了出來。“兄弟,你安心在外掙錢吧,家裏的小麥已經給你收完了!”接到郭振勇的電話後,李青山當晚感動得徹夜難眠。
據了解,今年“三夏”期間,河南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發改委、衛生防疫等11個(ge) 部門聯合出台包含農(nong) 機服務、防疫服務、通行服務、加油服務、應急搶收服務等內(nei) 容的助農(nong) 惠農(nong) 十項政策措施,全力保障疫情防控下的機收工作。
同時,全省成立應急農(nong) 機搶收隊、應急服務小分隊617支,對疫情封控管控區、無法返鄉(xiang) 農(nong) 民、困難家庭,提供代收代種服務,確保不漏收、不少收,應收盡收。
此外,麥收期間,河南還廣泛開展小麥機收減損大比武活動,確保小麥機收損失率控製在2%以內(nei) 。
河南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黨(dang) 組成員、省農(nong) 機中心主任淩中南介紹,今年河南省小麥機收工作自5月27日大麵積展開,到6月13日基本結束,曆時18天,完成小麥收獲麵積8500多萬(wan) 畝(mu) ,小麥機收率99.7%。高峰期日投入聯合收割機11.2萬(wan) 台,日收割小麥1002萬(wan) 畝(mu) ,確保了小麥顆粒歸倉(cang) 。
“今年,河南各地小麥普遍呈現出產(chan) 量高、質量高、售價(jia) 高的‘三高’特點。”特殊之年,郭天財表示,在麥播開局極其困難的條件下,河南小麥再獲豐(feng) 收,體(ti) 現了河南省把糧食安全這個(ge) “國之大者”牢牢記在心上、穩穩扛在肩上、實實落在幹上。
沃野千裏,田疇載綠。立秋後的中原大地,7600多萬(wan) 畝(mu) 秋糧長勢喜人,又是豐(feng) 收在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