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觀江蘇丨角逐"蘇北第一區" 贛榆會否成"鯰魚"?
從(cong) “江蘇北大門”到“蘇北第一區”,連雲(yun) 港贛榆區正在蓄力。
人無誌不立,區域經濟發展也是如此。麵對連雲(yun) 港市委寄予的厚望,責無旁貸的贛榆已然樹起了“建成‘蘇北第一區’”的目標,這也成了當地今年以來推動各項工作的高頻詞。
不過,縱觀蘇北五市,徐州銅山區的經濟實力多年穩居蘇北第一。單看蘇北市轄區,以2021年地區生產(chan) 總值論,贛榆與(yu) 淮安市淮安區的經濟體(ti) 量相當,規模都在700億(yi) 元出頭,與(yu) 千億(yi) 量級的徐州銅山區尚有一段距離。那麽(me) ,贛榆啟動新一輪發展的底氣何在,對蘇北地區發展會(hui) 否產(chan) 生鯰魚效應?
贛榆蓄力
贛榆區地處蘇魯交界、海州灣畔,素有“江蘇北大門”之稱。
“蘇北第一區”的提法,來自去年9月召開的連雲(yun) 港市第十三次黨(dang) 代會(hui) 。彼時,連雲(yun) 港市委主要負責人提出,贛榆要提高工作站位,聚焦建成“蘇北第一區”目標任務,進一步發揮比較優(you) 勢,奔著問題去、奔著短板去,發揚骨子裏的不服輸精神,真抓實幹、擔當作為(wei) ,幹出一番事業(ye) ,在加快實現“後發先至”中走在前列。
贛榆區隨後召開區委常委會(hui) (擴大)會(hui) 議,明確到2025年,全區實現地區生產(chan) 總值超過1300億(yi) 元、工業(ye) 應稅銷售收入突破1400億(yi) 元,在區域綜合實力上勇當“蘇北第一區”。
2021年贛榆區國民經濟和社會(hui) 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21年該區實現地區生產(chan) 總值707.50億(yi) 元,按可比價(jia) 計算,增長8.3%。這意味著,當地2025年GDP要達到1300億(yi) 元,經濟總量接近翻倍。
贛榆的底氣,關(guan) 鍵在於(yu) 重大產(chan) 業(ye) 項目支撐。目前,當地將總投資153億(yi) 元的豐(feng) 海高新材料列為(wei) 一號工程,投資100億(yi) 元的中糧油脂連雲(yun) 港基地項目已於(yu) 8月份簽約,總投資65億(yi) 元的華電LNG接收站項目主體(ti) 工程力爭(zheng) 年內(nei) 開工……
南京大學教授蹤家峰告訴人民網,贛榆區近些年來保持了較好的發展勢頭,GDP在2012為(wei) 331億(yi) 元,2021年超過700億(yi) 元,十年翻了一番。他同時認為(wei) ,贛榆區建設“蘇北第一區”是一個(ge) 中長期願景,至少需要1-2個(ge) 五年規劃才可能實現。
“工業(ye) 立區、產(chan) 業(ye) 強區”,是贛榆區篤定的核心戰略。贛榆區“十四五”規劃中提到,要把重抓投入的根本方法貫穿始終。堅持項目投入第一根本,建強園區載體(ti) ,明確產(chan) 業(ye) 定位,強化項目招引,嚴(yan) 格考核獎懲,以“頂天立地”大項目加速產(chan) 業(ye) 強區,以“鋪天蓋地”小項目活躍市場主體(ti) 。
坐落於(yu) 海州灣畔的贛榆區,擁有62.5公裏的海岸線。隨著國家發改委正式印發《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2021-2025年)》,未來贛榆的發展無疑會(hui) 注入更多的海洋要素。該區按照沿海產(chan) 業(ye) 帶的規劃定位,布局了贛榆經濟開發區、贛榆臨(lin) 港產(chan) 業(ye) 區、海州灣生物科技園區、贛榆海洋經濟開發區及黃海糧油科技產(chan) 業(ye) 園,打造沿海工業(ye) 長廊,為(wei) 連雲(yun) 港發力海洋經濟尋找突破口。
蹤家峰認為(wei) ,贛榆自2014年撤縣設區後,即邁進了融入主城、跨越發展的曆史階段,連雲(yun) 港的大發展需要贛榆的騰飛。
銅山進擊
現實中的“蘇北第一區”,是徐州銅山區。
2017年銅山區GDP在蘇北率先破千億(yi) ,2021年達到1281億(yi) 元、占徐州全市近1/6,繼續保持蘇北第一。
徐州九省通衢,近年更有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和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加持,為(wei) 其城市能級提升帶來了更大的想象空間。從(cong) 區位上看,銅山區呈“C”字形環繞著徐州主城。作為(wei) 徐州中心城市擴容提質戰略縱深區、市級重大項目布局主要承載區,“十四五”期間銅山被徐州市委賦予建設“江蘇強區”的目標。
5月7日,徐州市委書(shu) 記宋樂(le) 偉(wei) 調研時指出,銅山區是徐州全市經濟體(ti) 量最大、份額最高的板塊,對全市經濟社會(hui) 發展具有重要支撐作用,市委對銅山發展寄予厚望。
江蘇省區域發展研究會(hui) 會(hui) 長張顥瀚認為(wei) ,基於(yu) 徐州市在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的定位,銅山區應發揮區位和產(chan) 業(ye) 優(you) 勢,重點打造現代製造中心與(yu) 產(chan) 業(ye) 科技創新中心,特別是要集中抓好產(chan) 業(ye) 園區的創新工作,並以產(chan) 品的創新來推動製造業(ye) 的創新。
近年來,銅山區在關(guan) 停退出鋼鐵、焦化、水泥、熱電、化工“五大行業(ye) ”的同時,把建設“三主一特兩(liang) 新”產(chan) 業(ye) 體(ti) 係作為(wei) 經濟發展的主攻方向。“三主一特兩(liang) 新”,即以汽車及核心零部件、高端裝備與(yu) 工程機械、綠色冶金與(yu) 精密鑄造為(wei) 主導,以安全應急裝備為(wei) 特色,以新一代電子信息、生物醫藥與(yu) 大健康等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為(wei) 重點培育方向。
在徐州市副市長、銅山區委書(shu) 記龔維芳看來,銅山當下邁入了城鄉(xiang) 關(guan) 係重構期、產(chan) 業(ye) 深度調整期、區域布局優(you) 化關(guan) 鍵期“三期疊加”新階段,正在迸發轉型跨越的強大內(nei) 生動力。新近召開的銅山區委工作會(hui) 議上,她再次強調要加快建設“四高地一福地”(創新高地、產(chan) 業(ye) 高地、生態高地、善治高地、宜居福地)、打造“江蘇強區”。
蘇北振興(xing)
贛榆、銅山分屬兩(liang) 市,曆史上卻有淵源。
以1983年3月為(wei) 界,此前30年裏,銅山、贛榆兩(liang) 縣同屬徐州專(zhuan) 區;此後,徐州專(zhuan) 區撤銷,銅山縣隸屬徐州市,贛榆縣劃歸連雲(yun) 港市。銅山縣、贛榆縣先後於(yu) 2010年、2014年撤縣設區。
徐州、連雲(yun) 港,加上鹽城、淮安、宿遷,合稱蘇北五市。蘇北過去是江蘇發展的相對薄弱地區,不過,在該省南北掛鉤機製實施20多年後,江蘇的區域協調發展已見成效,包括蘇北五市在內(nei) 全省13個(ge) 設區市全部位列全國百強市。省發改委副主任林康不久前還在江蘇省政府新聞發布會(hui) 上表示,加快蘇北振興(xing) ,一直是江蘇推進區域協調發展的重中之重。
數據顯示,2021年蘇南與(yu) 蘇北人均地區生產(chan) 總值差距從(cong) 2012年的2.48倍收窄到2倍以下,蘇北地區城鎮居民和農(nong) 村居民人均收入分別是2012年的1.97倍和2.21倍,特別是農(nong) 村居民人均收入增長比蘇南同期高5個(ge) 百分點。
麵對第二個(ge) 百年奮鬥目標,江蘇肩負著“在率先實現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上走在前列”的光榮使命。蹤家峰認為(wei) ,現代化高處看蘇南,門檻看蘇北,一個(ge) 重要條件是區域協調發展和共同富裕。
人民網注意到,“2022賽迪百強區”榜單顯示,江蘇共19個(ge) 市轄區上榜,蘇北占了兩(liang) 席,一個(ge) 是徐州銅山區,一個(ge) 是鹽城亭湖區。在另一個(ge) “2022市轄區高質量發展百強(地級城市市轄區)”名單中,銅山區、贛榆區等4個(ge) 蘇北市轄區入圍。
如今,蘇北各地鉚足幹勁,搶抓機遇,把發展的勁頭鼓足、勢頭保持。從(cong) 贛榆喊出“蘇北第一區”,到銅山把角逐的目光放至全省,正可謂:鯰魚動,蘇北興(xing)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