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築每年減碳超萬噸

發布時間:2022-09-16 10:59:00來源: 人民網-北京頻道

  人民網北京9月15日電(李博)“據測算,三大建築投入運營後,相比同類型未采取節能減排措施的公共建築,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10207噸。”在9月15日舉(ju) 行的北京城市副中心綠色建築專(zhuan) 題發布會(hui) 上,北投集團重大項目總監、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築項目部總經理陳宏達介紹。

  陳宏達說,在三大建築項目區域規劃階段,創新性打破了以往公共建築集群各自獨立建設的固有模式,實現了城市副中心劇院、圖書(shu) 館、博物館、共享配套設施及軌道交通預留車站五個(ge) 單體(ti) 建築一體(ti) 化設計建設的模式創新。在保證建築結構安全的基礎上減少了工程量、優(you) 化了結構設計、提升了結構強度、兼顧了使用功能、降低了項目投資。據測算,一體(ti) 化共構施工方式可減少支護樁約1400根、節省鋼筋約2180噸、減少混凝土約14500立方米、減少土釘牆麵積約3500平方米、減少TRD水泥土攪拌牆帷幕工程量約78200立方米,減少備用井等井類打設約9400米。

  在三大建築項目建設中加強區域水彈性,打造會(hui) 呼吸的“海綿城市”。陳宏達說:“我們(men) 劃分為(wei) 劇院分區、圖書(shu) 館-博物館分區和地鐵前廣場分區三個(ge) 匯水分區,通過設置下沉式綠地、鋪設透水鋪裝、設置與(yu) 綠心公園連通的運河故道景觀水係等,建成了一套滯蓄消納、生態排水的雨水排除係統和自然河道係統,可達到50年一遇雨水不外排的設計目標。”據測算,可調蓄水量約4.6萬(wan) 立方米,雨水每年回用量達約3萬(wan) 立方米,年徑流總量控製率約93%。

  在項目實施中,北投集團管理團隊將綠色智造的管理技術實施落地,開創性搭建起了一個(ge) 全生命周期的BIM智慧管理平台。據統計,三大建築項目應用BIM技術共發現並解決(jue) 設計問題1703條,減少設計變更及工程洽商248條,節約工程建設成本979萬(wan) 元,節省工期50天。

  三大建築項目建設體(ti) 量大、造型飄逸獨特、建築材料種類繁雜,建材選用方麵在保證建築材料質量強度、兼顧實際設計效果和一流藝術表現力基礎上,按照未來近零碳建築發展趨勢,廣泛引入了多種可循環再生建築材料。

  在綠色節能的新型設備運用推廣方麵,陳宏達說,城市綠心起步區整體(ti) 采用地源熱泵供熱、供冷係統,通過建設並應用集“地源熱泵+水蓄能+冷水機組+燃氣鍋爐+熱回收”於(yu) 一體(ti) 的複合式能源係統,滿足了三大建築及共享配套設施項目冬季供熱、夏季供冷、生活熱水及博物館常年供冷需求,其供能服務麵積約38.47萬(wan) 平方米。在圖書(shu) 館和博物館兩(liang) 項目中引入光伏發電等新型清潔能源,作為(wei) 能源係統的補充,在優(you) 先供應自身用電的同時,多餘(yu) 電量直接並入國家電網。據測算,圖書(shu) 館項目光伏玻璃裝機量為(wei) 160千瓦,年發電量為(wei) 25.6萬(wan) 度。

  在圖書(shu) 館項目首層“河穀”區域采光頂上,創新應用了電子染料液晶智能調光玻璃的新型設備,應用麵積達1350平方米。調光玻璃的應用將智能控製技術與(yu) 調光技術相融合,可將遮陽係數從(cong) 0.45降低至0.28—0.32之間,從(cong) 而防止強烈紫外線對重要書(shu) 籍膠粘劑的破壞,延長文獻保存期限和使用壽命;還可將可見光透過率控製在8.7%-32.4%之間無極變化,始終為(wei) 讀者提供適於(yu) 閱讀的舒適光線。

  目前,副中心三大建築項目正全力推進內(nei) 部精裝修工程、共享配套設施主體(ti) 及設備安裝工程,預計2023年底具備麵向公眾(zhong) 開放的條件。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