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樓市十年:商品房均價達萬元,集體土地試點建共產房|數讀中國

發布時間:2022-09-16 10:59:00來源: 第一財經

  在2012至2021年的十年間,中國房地產(chan) 業(ye) 快速發展,“房住不炒”也成為(wei) 樓市調控的主基調。

  從(cong) 整體(ti) 趨勢看,雖偶有2014年的小低穀,但商品房市場仍處於(yu) 上升通道。相比2012年,2021年的商品房銷售麵積增長了61.2%,銷售金額增加了182%。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還顯示,2012年商品房平均價(jia) 格為(wei) 5790.99元/平方米,2020年則為(wei) 9860元/平方米。

  9月14日,在“中國這十年”係列主題新聞發布會(hui) 上,住房和城鄉(xiang) 建設部副部長薑萬(wan) 榮表示,這十年,住房供應規模持續增加,商品住宅銷售麵積累計132.34億(yi) 平方米,是上一個(ge) 十年的2.2倍。

  商品房均價(jia) 約萬(wan) 元

  除了個(ge) 別年份有下跌外,量價(jia) 齊漲是中國樓市多年來的一個(ge) 主要特點。2012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麵積為(wei) 11.13億(yi) 平方米,銷售金額6.44萬(wan) 億(yi) 元,2021年分別上漲到17.94億(yi) 平方米和18.2萬(wan) 億(yi) 元。

  國家統計局尚未發布2021年的商品房平均價(jia) 格數據,但根據2021年的銷售金額與(yu) 銷售麵積來看,當年商品房平均價(jia) 格已經超過萬(wan) 元/平方米。不過,也有觀點認為(wei) ,商品房並非標準化產(chan) 品,它的價(jia) 格與(yu) 所在區位及自身建設品質有很大關(guan) 聯,對平均價(jia) 格這個(ge) 指標不應過分看重。

  與(yu) 商品房的走勢相近,近十年國內(nei) 土地市場也基本上水漲船高,全國土地出讓收入從(cong) 2012年的2.85萬(wan) 億(yi) 元增加到2021年的8.7萬(wan) 億(yi) 元,加入“年度土地出讓收入千億(yi) 元俱樂(le) 部”的城市也逐漸增多,甚至數個(ge) 城市已經邁入“2000億(yi) 元俱樂(le) 部”。

  中國樓市的區域差別也十分明顯,過去十年間,有些城市房地產(chan) 市場一度出現過熱跡象,房價(jia) 地價(jia) 漲幅較大,投機現象此起彼伏。自從(cong) 2016年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首次提出“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後,“房住不炒”開始成為(wei) 中國房地產(chan) 調控的一個(ge) 主基調。

  “牢牢把握‘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不動搖,因城施策、分類指導,促進房地產(chan) 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穩妥實施房地產(chan) 長效機製,落實落細城市主體(ti) 責任和省級監管責任,建立健全房地產(chan) 市場監管體(ti) 係,堅定不移穩地價(jia) 、穩房價(jia) 、穩預期。”薑萬(wan) 榮說。

  1998年“房改”後,商品房市場逐漸成為(wei) 中國住房領域的主角,但對於(yu) 低收入住房困難群體(ti) ,保障房體(ti) 係的建設就尤為(wei) 重要。

  薑萬(wan) 榮表示,住房問題關(guan) 係民生福祉,政府必須“補好位”。我們(men) 強調要健全“兩(liang) 個(ge) 體(ti) 係”,一個(ge) 是住房市場體(ti) 係,另一個(ge) 是住房保障體(ti) 係。保障體(ti) 係更多的是政府發揮補位作用。

  去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guan) 於(yu) 加快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的意見》,第一次明確了國家層麵住房保障體(ti) 係的頂層設計,提出加快完善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賃住房、共有產(chan) 權住房為(wei) 主體(ti) 的住房保障體(ti) 係。“這十年,是我國曆史上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規模最大、投資最多的十年。十年來,累計完成投資14.8萬(wan) 億(yi) 元,建設各類保障性住房和棚戶區改造安置住房5900多萬(wan) 套,低保、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基本實現應保盡保。”薑萬(wan) 榮稱。

  十年來全國棚戶區改造累計開工4300多萬(wan) 套。2016~2018年三年間,全國棚改開工量一直維持在600萬(wan) 套以上。雖然也曾一度因 “助推三四線城市房價(jia) ”的傳(chuan) 聞引起廣泛討論,但棚改既改善民生,也帶動有效投資和建材、裝修、家電等消費,促進上下遊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發展。

  集體(ti) 土地試點建設可銷售的共產(chan) 房

  過去多年來,集體(ti) 土地上不能搞房地產(chan) 開發,國有土地是商品房住宅土地的唯一來源,熱點城市土地價(jia) 格因稀缺性造成不斷上漲,房價(jia) 也時常大幅波動。

  為(wei) 增加房屋供應,2017年8月,原國土資源部、住房和城鄉(xiang) 建設部發布《利用集體(ti) 建設用地建設租賃住房試點方案》,確定第一批在北京、上海、沈陽、南京、杭州、合肥、廈門、鄭州、武漢、廣州、佛山、肇慶、成都等13個(ge) 城市開展利用集體(ti) 建設用地建設租賃住房試點。該方案強調,集體(ti) 租賃住房出租,應遵守相關(guan) 法律法規和租賃合同約定,不得以租代售。承租的集體(ti) 租賃住房,不得轉租。

  2022年9月印發的《北京市“十四五”時期住房保障規劃》顯示,北京大力推進集體(ti) 土地租賃住房建設,截至“十三五”期末,北京已累計開工建設集體(ti) 土地租賃住房項目44個(ge) 、提供房源5.7萬(wan) 餘(yu) 套,開工量居全國首位,改建項目13個(ge) 、3822套(間)房源取得開工手續。

  除了利用集體(ti) 經營性建設用地建設保障性租賃住房外,2018年年末,北京大興(xing) 區瀛海鎮三宗集體(ti) 建設用地發布掛牌出讓公告,出讓宗地將建設共有產(chan) 權房,並且對外銷售。這也是北京第一次嚐試通過集體(ti) 建設用地建設共有產(chan) 權房,為(wei) 政策性住房開辟了土地供應新渠道。

  掛牌公告顯示,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hui) 授權及北京市《集體(ti) 經營性建設用地試點管理辦法》相關(guan) 規定,本次掛牌出讓宗地,與(yu) 國有建設用地同責同權。截至2021年1月,這三宗地塊都已成功出讓,按照項目用地規劃,這三宗地將建設共有產(chan) 權住房,銷售均價(jia) 為(wei) 每平方米2.9萬(wan) 元,含全裝修費用。

  《北京日報》曾報道稱,對於(yu) 購房者來說,集體(ti) 建設用地的共有產(chan) 權房和原來國有土地的共有產(chan) 權房沒有任何區別,同樣是70年產(chan) 權,個(ge) 人持有部分產(chan) 權,且執行5年內(nei) 不得買(mai) 賣等規定。

  “共有產(chan) 權住房幫助居民以較低門檻擁有了產(chan) 權住房。”薑萬(wan) 榮在“中國這十年”係列主題新聞發布會(hui) 上介紹稱,“2014年4月,我們(men) 在北京、上海等6個(ge) 城市啟動發展共有產(chan) 權住房試點;2017年9月,深化試點。到2021年底,北京市已累計籌集共有產(chan) 權住房約8.3萬(wan) 套,上海市已經簽約13.6萬(wan) 戶。共有產(chan) 權住房幫助居民以較低門檻擁有了產(chan) 權住房。”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