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部公布5起打擊危害食用農產品安全犯罪典型案例 涉及江蘇1起
人民網南京9月16日電 9月14日,公安部公布5起打擊危害食用農(nong) 產(chan) 品安全犯罪典型案例,其中涉及江蘇公安機關(guan) 偵(zhen) 破劉某某、秦某某等製售有毒有害泡發食品係列案。
據通報,2021年10月,根據工作中發現線索,江蘇宿遷、蘇州公安機關(guan) 接連偵(zhen) 破製售有毒有害泡發食品係列案,抓獲犯罪嫌疑人38名,現場查獲涉案牛肚、牛百葉等泡發食品一批。經查,犯罪嫌疑人劉某某、秦某某等使用有害有毒的非食用物質浸泡牛肚、牛百葉等動物內(nei) 髒產(chan) 品及銀魚等水產(chan) 品並對外銷售。
該案是公安機關(guan) 充分發揮食藥偵(zhen) 快檢室快檢技術優(you) 勢,主動發現犯罪線索,嚴(yan) 厲打擊泡發食品非法添加有毒有害物質的典型案例。本案中,蘇州、宿遷兩(liang) 地公安機關(guan) 食藥偵(zhen) 部門依托自身建立的快檢實驗室,主動對農(nong) 貿市場泡發產(chan) 品進行摸排,掌握了不法商販信息,並循線深挖,一舉(ju) 斬斷利益鏈條。案件偵(zhen) 破後,當地公安機關(guan) 及時向行政監管部門通報有關(guan) 情況,推動強化源頭治理。行政監管部門加大主動抽檢力度,切實加強監管。
其他4起典型案例涉及安徽、浙江、四川、上海等地。案件詳細通報如下:
安徽公安機關(guan) 偵(zhen) 破蕪湖陸某某等製售注水牛肉案
2021年4月,根據行政主管部門通報線索,安徽蕪湖公安機關(guan) 偵(zhen) 破一起製售注水牛肉案,抓獲犯罪嫌疑人11名,現場查獲注水牛肉300餘(yu) 公斤、待屠殺活牛6頭。經查,以陸某某等為(wei) 首的犯罪團夥(huo) ,先後在蕪湖、銅陵農(nong) 村自建或租賃屠宰場所,采用宰殺前注水方式加工注水牛肉,通過市場對外銷售,累計銷售注水牛肉達2000餘(yu) 萬(wan) 元。
該案是公安機關(guan) 加強與(yu) 行政主管部門協作配合,嚴(yan) 厲打擊注水肉犯罪的典型案例。公安機關(guan) 在接到行政主管部門移送案件後,及時立案、縝密偵(zhen) 查,一舉(ju) 打掉以陸某某為(wei) 首的製售注水牛肉犯罪團夥(huo) 。本案中,牛肉含水量是案件定性的重要證據,經檢測涉案牛肉含水量超過國家標準限量值,公安機關(guan) 依法以生產(chan) 、銷售偽(wei) 劣產(chan) 品罪追究不法分子的刑事責任。
浙江公安機關(guan) 偵(zhen) 破嘉興(xing) 鄭某某等非法添加孔雀石綠等禁限用物質製售問題食品係列案
2022年3月,根據工作中發現線索,浙江嘉興(xing) 公安機關(guan) 偵(zhen) 破非法添加禁限用物質製售問題泡發食品係列案,查處加工、儲(chu) 存、銷售窩點20個(ge) ,抓獲犯罪嫌疑人9名,現場查獲問題泡發食品27噸,以及孔雀石綠、焦亞(ya) 硫酸鈉等禁限用物質43公斤。經查,犯罪嫌疑人鄭某某等人非法加工製作添加孔雀石綠的食品、超限量濫用焦亞(ya) 硫酸鈉的食品,並使用化學原料生產(chan) 鋁含量超標的食品,通過市場對外進行批發、零售。
該案是公安機關(guan) 充分發揮食藥偵(zhen) 快檢實驗室作用,嚴(yan) 厲打擊泡發食品中非法添加禁限用物質的典型案例。公安機關(guan) 通過快檢實驗室對市場可疑泡發食品進行檢測,從(cong) 中發現非法添加孔雀石綠等禁限用物質線索,縝密組織偵(zhen) 查取證,成功偵(zhen) 破係列案件。案件偵(zhen) 破後,公安機關(guan) 及時將有關(guan) 情況通報行政監管部門,推動加強風險監測和行業(ye) 監管,整治泡發食品行業(ye) 潛規則違法問題,防止發生係統性地域性食品安全風險隱患,切實保障消費者飲食安全。
四川公安機關(guan) 偵(zhen) 破廣元孫某某等製售偽(wei) 劣農(nong) 藥係列案
2022年6月,根據行政主管部門通報線索,四川廣元公安機關(guan) 偵(zhen) 破製售偽(wei) 劣農(nong) 藥係列案,抓獲犯罪嫌疑人74名,現場查獲偽(wei) 劣農(nong) 藥成品、半成品、原材料40餘(yu) 噸。經查,以孫某某、常某等為(wei) 首的18個(ge) 犯罪團夥(huo) ,在外省設立農(nong) 藥生產(chan) 加工窩點,購買(mai) 無農(nong) 藥成分的化學品攪拌混合方式生產(chan) 100餘(yu) 種假劣農(nong) 藥,通過網絡平台宣傳(chuan) 推廣,低價(jia) 對外銷售,案值1.2億(yi) 元。
該案是公安機關(guan) 加強區域警務合作,全鏈條打擊危害食用農(nong) 產(chan) 品安全上遊犯罪的典型案例。製售偽(wei) 劣農(nong) 藥是食用農(nong) 產(chan) 品“治違禁 控藥殘 促提升”專(zhuan) 項行動的打擊重點。四川等地公安機關(guan) 堅持“全環節、全要素、全鏈條”打擊,依托區域警務協作機製,通力合作、密切配合,從(cong) 偽(wei) 劣農(nong) 藥銷售末端順線深挖,全麵查明數十家偽(wei) 劣農(nong) 藥生產(chan) “黑窩點”“黑工廠”,集中開展多波次收網行動,徹底摧毀跨區域製售偽(wei) 劣農(nong) 藥犯罪網絡。
上海公安機關(guan) 偵(zhen) 破鄧某某等製售假冒“綠色食品”係列案
2022年7月,根據行政主管部門通報線索,上海市公安機關(guan) 偵(zhen) 破製售假冒“綠色食品”係列案,抓獲犯罪嫌疑人20名,現場查獲假冒“綠色食品”商標標識30餘(yu) 萬(wan) 枚。經查,以犯罪嫌疑人鄧某某等為(wei) 首的多個(ge) 犯罪團夥(huo) 未經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授權許可,委托龔某某等人非法製造假冒的“綠色食品”商標標識,貼附在草莓、葡萄、大米等農(nong) 產(chan) 品外包裝上假冒綠色食品高價(jia) 對外銷售。
該案是公安機關(guan) 加強食用農(nong) 產(chan) 品領域知識產(chan) 權刑事保護,嚴(yan) 厲打擊侵權假冒犯罪的典型案例。綠色優(you) 質農(nong) 產(chan) 品保護和發展是推進特色產(chan) 業(ye) 發展、振興(xing) 鄉(xiang) 村經濟、弘揚農(nong) 耕文化的一項重要舉(ju) 措。綠色食品是按照《綠色食品標誌管理辦法》規定獲得“綠色食品”標誌使用權的安全、優(you) 質食用農(nong) 產(chan) 品及相關(guan) 產(chan) 品。“綠色食品”標誌係證明商標,所有權人為(wei) 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農(nong) 產(chan) 品經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檢測審核並取得授權後,方可在其外包裝上使用“綠色食品”標誌。近年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費理念的轉變,綠色食品越來越受到消費者青睞,一些不法商家為(wei) 非法獲利,將達不到相應質量等級的普通農(nong) 產(chan) 品假冒綠色食品對外高價(jia) 銷售,嚴(yan) 重侵害綠色食品品牌權益和消費者權益。公安機關(guan) 堅持以打促治,在加大對食用農(nong) 產(chan) 品假冒侵權違法犯罪打擊力度的同時,積極推動行政主管部門完善綠色食品認證和行業(ye) 監管,增強行業(ye) 從(cong) 業(ye) 人員守法意識,提升消費者安全防範意識和識假辨假能力,共同促進食用農(nong) 產(chan) 品高質量發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