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天津實現“藍天白雲”“綠色轉型”雙豐收

發布時間:2022-09-19 16:42:00來源: 天津日報

  從(cong) 天塔觀景台北望,遠在百公裏外的薊州盤山若隱若現。向東(dong) 望去,50公裏外高530米的天津市濱海新區周大福金融中心清晰可見。

  如今,像這樣能“北望盤山、東(dong) 觀渤海”的場景再現津城,而回首2013年年初,曾一度“霾鎖津門”。在天塔景區工作的李媛清晰記得,以前的能見度,從(cong) 天塔上看到3公裏外就算不錯。現在登高遠望,視野開闊,心曠神怡的感受,離不開空氣質量的明顯改善。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對此,天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特別是市第十一次黨(dang) 代會(hui) 以來,全市上下深入貫徹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固樹立“綠色決(jue) 定生死”理念,將“打贏藍天保衛戰”,還人民群眾(zhong) “藍天白雲(yun) ”作為(wei) 一項重大的政治任務堅決(jue) 扛實抓好,作為(wei) 一個(ge) 促進經濟綠色高質量轉型發展的契機倍加看重珍惜。

  翻看最新數據,今年1月至8月,全市PM2.5平均濃度為(wei) 3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2.8%,10年來首次實現階段性達標,在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城市中排名第二;空氣質量優(you) 良天數178天,同比增加10天,優(you) 良天數比率73.3%,同比增加4.2個(ge) 百分點。人民群眾(zhong) 的藍天幸福感、獲得感大幅提升。

  推動“綠色轉型”

  破解製約空氣質量改善“堵點”

  “揚塵排放占比30%、燃煤排放占比27%、工業(ye) 排放占比20%、機動車排放占比17%……”2014年8月,曆時20多個(ge) 月,由南開大學、天津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同開展研究的天津市大氣顆粒物源解析結果出爐,清晰指出了空氣汙染的“病根”所在,也讓市生態環境局充分認識到,治理大氣不能搞什麽(me) “特效藥”,而要堅持長期作戰、穩紮穩打,標本兼治、綜合施策。

  生態環境問題歸根結底是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問題。瞄準“病根”,全市上下凝心聚力、勤修恒業(ye) ,以產(chan) 業(ye) 、能源、運輸和布局結構優(you) 化調整為(wei) 關(guan) 鍵舉(ju) 措,連續深入實施清新空氣行動和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作戰計劃,空氣質量逐年改善。

  我市在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的同時,著力破解“鋼鐵圍城”,7家鋼鐵企業(ye) 整體(ti) 退出了3家,保留的4家煉鐵、煉鋼產(chan) 能分別壓減至1185萬(wan) 噸、1525萬(wan) 噸。2017年以來累計壓減粗鋼產(chan) 能495萬(wan) 噸,煉鐵產(chan) 能660萬(wan) 噸。持續優(you) 化粗鋼產(chan) 能,天津新天鋼聯合特鋼有限公司、天津市新天鋼鋼鐵集團有限公司轉爐廢鋼投入比例分別達到30%、20%以上。集中整治“散亂(luan) 汙”企業(ye) 2.2萬(wan) 家,倒逼落後產(chan) 能退出、“兩(liang) 高”企業(ye) 轉型和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升級,為(wei) 綠色化改造留出寶貴環境容量空間。

  煤炭消費總量從(cong) 2013年的近5000萬(wan) 噸壓減到3700萬(wan) 噸左右;有序推進1.1萬(wan) 台燃煤小鍋爐並網整合或改燃關(guan) 停,工業(ye) 爐窯全部使用清潔燃料,120餘(yu) 萬(wan) 戶農(nong) 村居民實現冬季清潔取暖;依法劃定並科學調整高汙染燃料禁燃區範圍。

  從(cong) 國三階段汽柴油“連跳3級”,全麵供應國六標準汽柴油;淘汰黃標車、老舊車70餘(yu) 萬(wan) 輛,占到全市機動車保有量的四分之一;天津市新天鋼鋼鐵集團有限公司首批新能源電動重卡替換燃油重卡投用,天津榮程聯合鋼鐵集團有限公司實現全市首個(ge) 氫能運輸示範應用場景。

  全力優(you) 化布局結構,持續用力破解“園區圍城”,314個(ge) 工業(ye) 園區,原地保留68個(ge) 、整合提升115個(ge) 、關(guan) 停取締131個(ge) ,對全市62個(ge) 涉氣工業(ye) 集聚區1700家企業(ye) 建檔立卡、排查治理……製約空氣質量改善的“堵點”逐步疏通。

  收獲“藍天白雲(yun) ”

  提升重點領域綠色發展水平

  在2021年天津市“我為(wei) 群眾(zhong) 辦實事”實踐活動中,通過民評民議,“一切為(wei) 了提升群眾(zhong) 的生態環境幸福感──找回藍天”案例從(cong) 全市近600個(ge) 案例中脫穎而出,入選十大典型案例,空氣質量改善成效贏得了全市人民的普遍認可。

  “環境保護是一件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作為(wei) 一名普通市民,我明顯感覺到現在藍天比過去多了。同時,這是一個(ge) 關(guan) 注為(wei) 下一代創造良好生態環境的案例,很能打動我,所以我選擇投它一票。”當時的評委代表、天津地鐵文化站區天津賓館站值班站長張夢宇說。

  市第十一次黨(dang) 代會(hui) 以來,全市持續強化大氣汙染防治頂層設計,標本兼治,久久為(wei) 功,高位推動,持續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寬廣度,突出精準治汙、科學治汙、依法治汙,空氣質量實現總體(ti) 性、曆史性、突破性好轉。

  數據顯示,2021年,全市PM2.5平均濃度由2013年的96微克/立方米改善至39微克/立方米,曆史性步入“30+”階段,累計降幅達到59.4%;重汙染天數7天,累計減少42天;優(you) 良天數比率達到72.3%,累計增加32.6個(ge) 百分點,特別是264天優(you) 良天數中,一級優(you) 天數占比由4.1%增長到23.9%。

  如今,在收獲好“氣質”的同時,製約空氣質量持續改善的堵點也得到了進一步破解。傳(chuan) 統高耗能產(chan) 業(ye) 不斷壓減,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占比不斷提升。全市深入實施製造業(ye) 強市戰略,謀劃信創、高端裝備等重點產(chan) 業(ye) 鏈12條。服務機器人、新能源汽車、集成電路等重點產(chan) 品產(chan) 量分別增長1.7倍、54.3%和53.2%,工業(ye) 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增加值、高技術產(chan) 業(ye) (製造業(ye) )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ye) 比重分別達到26.1%、15.5%。新能源使用領域愈發廣泛,謀劃域內(nei) 新能源項目36個(ge) ,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增至325.11萬(wan) 千瓦,占全市裝機比重提升至15%。重點企業(ye) 和園區鐵路專(zhuan) 用線不斷建設,鋼鐵、水泥、焦化等大宗物料行業(ye) 公轉鐵、散改集成效得到鞏固提升。

  天津堅守高質量發展的本義(yi) ,逐步實現從(cong) “量變”到“質變”的新飛躍,全市綠色高質量發展的脈搏日益強勁。

  鞏固“攻堅成果”

  擦亮綠色發展底色

  市第十二次黨(dang) 代會(hui) 描繪了天津未來5年的發展藍圖,明確了“實現高質量發展、高水平改革開放、高效能治理、高品質生活”的目標任務。

  “‘十四五’藍天保衛戰進入了深入打好的新階段,我們(men) 將總結以往的成功經驗,通過科學化治理、項目化減排、精細化管控、法治化監管,鞏固空氣質量改善成效。”市生態環境局大氣處處長王文美介紹說,全市大氣汙染防治工作將重點抓好4個(ge) “協同”,即減汙與(yu) 降碳協同增效、PM2.5與(yu) 臭氧協同防控、重點行業(ye) 超低排放與(yu) 績效分級差異管控協同推進、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與(yu) 解決(jue) 群眾(zhong) 關(guan) 心突出問題協同抓實。此外,還要強化區域協同,統籌落實重汙染天氣應對措施,深化區域大氣汙染聯防聯控聯治,助力京津冀地區環境空氣質量總體(ti) 改善。

  “5年來,我們(men) 聚焦經濟社會(hui) 發展全麵綠色轉型這個(ge) 根本,保持戰略定力,以前所未有的力度,調整產(chan) 業(ye) 、能源和交通運輸結構,加快實現高質量發展。”市生態環境局黨(dang) 組書(shu) 記、局長溫武瑞說,全市生態環境係統將繼續深入貫徹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以減汙降碳協同增效為(wei) 總抓手,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突出精準、科學、依法治汙,創新監管機製,堅定不移實施高效能治理;以更高標準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堅定不移創造高品質生活。努力建設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天津,將“藍天白雲(yun) ”“綠色轉型”雙豐(feng) 收的戰果持續擴大,以實實在在的“天津藍”“產(chan) 業(ye) 綠”為(wei) 廣大人民群眾(zhong) 的高品質生活增添上最舒心的底色。(記者 曲晴)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