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岸邊書寫精彩華章,“回家”真好!
遠處青山如黛,近處水麵如玉。藍天白雲(yun) 、青山碧水、水汽彌漫,這裏是神奇秀美的雲(yun) 丘山景區。
9月17日—19日,第三屆大河文明旅遊論壇世界旅遊聯盟·黃河對話暨首屆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要實驗區峰會(hui) (以下簡稱“大河論壇·黃河峰會(hui) ”)在國家5A級旅遊景區——山西省臨(lin) 汾市鄉(xiang) 寧縣雲(yun) 丘山景區舉(ju) 辦。
本屆“大河論壇·黃河峰會(hui) ”以河為(wei) 媒,以文會(hui) 友,致力和、合,直接推動大河國際城市間的國際交流和合作。三天的會(hui) 期,海內(nei) 外嘉賓共話大河文明,共商黃河保護,共謀合作發展,專(zhuan) 家學者們(men) 暢所欲言、獻計獻策,共同推動黃河文化煥發時代光彩,推動大河文明綻放璀璨榮光。
黃河,中華民族的母親(qin) 河,流經我國九省(區),全長5464公裏。跨越千山萬(wan) 水,黃河如一條巨龍在山西境內(nei) 蜿蜒965公裏,幹支流涵蓋全省11市86縣(市、區),麵積占全省國土總麵積的73.1%,是山西省經濟社會(hui) 發展和工業(ye) 布局的主要區域。
舉(ju) 辦“大河論壇·黃河峰會(hui) ”,對於(yu) 黃河流域山西段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推動黃河文化保護傳(chuan) 承,提升“黃河之魂在山西”品牌影響力,助力山西國際知名文化旅遊目的地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動意義(yi) 。
因“河”而生 生生不息
推進黃河大保護,確保黃河安瀾,是事關(guan) 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千秋大計。
山西是黃河流域重要能源基地、華北地區重要綠色生態屏障、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要區域。
2021年10月,山西省第十二次黨(dang) 代會(hui) 作出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要實驗區的重大部署。山西省委林武書(shu) 記多次強調,“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不斷取得新成效,為(wei) 黃河永遠造福中華民族作出山西貢獻、體(ti) 現山西擔當。”
早在2018年9月,以“流向未來的大河”為(wei) 主題的首屆大河文明旅遊論壇便在山西省臨(lin) 汾市舉(ju) 行,世界六大河流——黃河、多瑙河、尼羅河、恒河、伏爾加河、額爾齊斯河流域國家的代表一同追尋世界大河文明印跡,縱論大河流域未來旅遊發展方向。“大河文明旅遊論壇秘書(shu) 處”就此落戶臨(lin) 汾。
2020年9月,以“河·和·合”為(wei) 主題的第二屆大河文明旅遊論壇暨世界旅遊聯盟·黃河對話在雲(yun) 丘山景區舉(ju) 辦,山西省發出“共抓大保護、共謀大發展、深化大合作”的倡議,開啟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新征程。期間,全球著名河流流域國家代表齊聚黃河之濱,共同探索和實踐“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偉(wei) 大構想;大會(hui) 發布《大河文明旅遊論壇·黃河共識》,沿黃九省(區)共同發布《黃河流域文化旅遊高質量發展·臨(lin) 汾宣言》,奏響了“黃河之魂在山西”的新時代強音。鄉(xiang) 寧雲(yun) 丘山被確定為(wei) “大河論壇”永久會(hui) 址。
“將永久會(hui) 址和永久秘書(shu) 處落戶臨(lin) 汾,是全市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要實驗區的有力抓手和發展先機。”臨(lin) 汾市委常委、宣傳(chuan) 部長閆建國表示。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wan) 物。經過幾年的精心打造,如今,大河文明旅遊論壇已經成為(wei) 在全國乃至世界具有廣泛影響力的高端論壇和文旅品牌。
“在全球旅遊視角下聚焦大河文明的傳(chuan) 承利用與(yu) 創新發展,探討大河流域的未來旅遊發展方向,能夠促進大河文明在世界範圍實現共同發展。”世界旅遊聯盟主席段強認為(wei) 。
正如全國政協副主席、九三學社中央常務副主席邵鴻所說,舉(ju) 辦“大河論壇·黃河峰會(hui) ”,打造融生態、經濟、文化於(yu) 一體(ti) 的國際性交流平台,是山西的一項重要創舉(ju) 。
本次活動以河流為(wei) 紐帶,以文化為(wei) 靈魂,以發展為(wei) 主題,繼續圍繞“河·和·合”,立足於(yu) 共商大河保護之道、共謀綠色轉型之策、共繪高質量發展藍圖,為(wei) 新時代“黃河大合唱”奏響新的樂(le) 章。
在邵鴻看來,平台匯聚世界大河流域智力資源,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jia) 值,講好“黃河故事”,深入研討相關(guan) 問題和挑戰,促進建立區域間文化旅遊合作機製,對於(yu) 保護傳(chuan) 承黃河自然與(yu) 文化遺產(chan) 、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要實驗區,走好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之路,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
因“和”共生 和衷共濟
一抔黃土可以塵封曆史風雲(yun) ,一汪黃水可以澎湃民族強音。
黃河千百年的奔流不息,從(cong) 青藏高原發源,穿峽越穀,一路奔騰來到這裏,孕育出臨(lin) 汾悠久的曆史和燦爛的文化,孕育了璀璨的黃河文化、帝堯文化、晉國文化、根祖文化和紅色文化。
臨(lin) 汾是山西省四個(ge) 黃河幹流流經市之一,黃河流經全市171公裏,全域均屬黃河流域,是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重點地區。
這裏有10萬(wan) 年前丁村人的原始足跡,這裏有4300年前陶寺遺址“最早中國”的文明曙光,這裏有2600年前晉國霸業(ye) 的輝煌印記,這裏有600年前大槐樹移民後裔的根祖記憶,這裏還有九曲黃河最濃重的一筆——氣勢恢宏的壺口瀑布和雄奇壯美的乾坤灣,集“動、靜”之美的黃河兩(liang) 大奇觀。
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豐(feng) 富多樣的文化遺產(chan) ,傳(chuan) 承挖掘黃河文化,臨(lin) 汾有著天然優(you) 勢。近年來,臨(lin) 汾市以加快建設黃河流域綠色崛起轉型樣板城市、打造晉陝豫黃河金三角區域中心城市為(wei) 牽引,大力實施“1355”戰略,持續做好“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文旅融合”大文章,加快黃河文化和旅遊產(chan) 業(ye) 的深度融合。緊扣“所有旅行都是出發,到了臨(lin) 汾咱是回家”“尋根·鑄魂·悅生活”“回家”服務品牌創建,大力宣傳(chuan) 臨(lin) 汾的旅遊景點、文創產(chan) 品、差異化旅遊獎勵政策,不斷提升臨(lin) 汾文化旅遊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目前,壺口瀑布、雲(yun) 丘山已成功創建5A級景區,加上沿汾的洪洞大槐樹,在山西10個(ge) 5A級景區中臨(lin) 汾獨占3席。隨著乾坤灣申報5A級景區,臨(lin) 汾將形成沿黃百公裏內(nei) “三顆明珠、拾珠成鏈”的多姿多彩多元組團景觀,3個(ge) 5A級景區、26個(ge) 重點景區的組團景觀,著力打造黃河文化世界級IP。
因黃河而興(xing) ,因黃河而活,因黃河而旺。如今,臨(lin) 汾形成了“傳(chuan) 承一方文化,促進一方經濟,推動一方發展、造福一方百姓”的良好效應。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li) ,藍天也是幸福。當前,綠色已成為(wei) 臨(lin) 汾發展的“主色調”,天更藍了、山更綠了、水更清了。數據顯示,2021年臨(lin) 汾市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為(wei) 5.32,同比下降12.2%,改善率在全國168個(ge) 重點城市排第24位;地表水國考斷麵優(you) 良水體(ti) 比例44.4%,水質綜合指數同比下降17.64%,改善率在全國排名第12位;土壤環境質量總體(ti) 保持穩定,土壤環境風險基本得到管控。這些成績的背後,是全市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加強生態文明建設、踐行綠色發展的自覺行動。
“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臨(lin) 汾各級黨(dang) 委、政府和全市人民義(yi) 不容辭的責任。”在首屆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要實驗區峰會(hui) 上,臨(lin) 汾市委書(shu) 記閆晨曦表示,將進一步理清思路,創新舉(ju) 措,努力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破題先行、蹚出新路。
因“合”而來 共商合作
“誌合者,不以山海為(wei) 遠。”
“心共黃河水,氣同萬(wan) 裏合。”
“黃河落天走東(dong) 海,萬(wan) 裏寫(xie) 入胸懷間。”
……
因為(wei) 黃河,國內(nei) 外嘉賓、學者遠道而來,共議大保護,共謀大發展,共襄大合作。
九曲黃河連九省。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要實驗區發展,需要沿黃九省區眾(zhong) 誌成城,精誠合作,利用地理優(you) 勢,發揮產(chan) 業(ye) 優(you) 勢,積極探索高質量發展新路子,譜寫(xie) 新時代黃河壯美篇章。
以大河文明旅遊論壇為(wei) 載體(ti) ,山西邀請大河流域國家和城市以及沿黃九省兄弟地市,在傳(chuan) 承大河文明、弘揚黃河文化、建設國際知名文化旅遊目的地等方麵,加強交流互鑒,著力推動“中國根 黃河魂”等文旅品牌進一步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要通過係列活動展現雲(yun) 丘山特色,打響雲(yun) 丘山品牌,擴大‘大河論壇·黃河峰會(hui) ’影響力,帶動、帶火我市沿黃文化旅遊業(ye) 發展。”正如臨(lin) 汾市委副書(shu) 記、市長李雲(yun) 峰所說,要叫響臨(lin) 汾旅遊品牌、展示臨(lin) 汾嶄新形象,推動臨(lin) 汾市文旅融合發展走在全省前列。
九月的雲(yun) 丘山,秋高氣爽,景色宜人。沿黃九省生態環境部門齊聚一堂,圍繞河湖生態保護治理、減汙降碳協同增效、城鎮環境治理設施補短板、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修複五大攻堅行動,共同匯水,並聯合發布《沿黃九省(區)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倡議書(shu) 》。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wei) 山西省“黃河板塊”的核心區,臨(lin) 汾市在深化文旅融合的同時,強化頂層設計,高標準編製了《臨(lin) 汾市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
根據要求,全市沿黃地區將突出抓好林草生態保護修複治理,加強天然林、人工林等資源的保護和修複,構建“塬麵、溝道、河川”綜合防護治理體(ti) 係,打造沿黃重要生態屏障。其他地區大力實施青山保護行動,加快推進“兩(liang) 山六河一流域”生態修複治理,打造呂梁山生態脆弱區、太行山水源滋養(yang) 區、百裏汾河經濟帶濕地植被恢複區“三大生態屏障”。同時,進一步完善生態環境保護績效考核體(ti) 係,對破壞生態環境行為(wei) “零容忍”,對生態環境違法犯罪行為(wei) 嚴(yan) 懲重罰,力爭(zheng) 把臨(lin) 汾市建成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引領區。
百裏汾河秀,兩(liang) 岸產(chan) 業(ye) 新。去年以來,臨(lin) 汾市緊扣“建設黃河流域綠色崛起轉型樣板城市、打造晉陝豫黃河金三角區域中心城市”的“雙城”定位,依托資源稟賦、區位條件和產(chan) 業(ye) 基礎現狀,提出了統籌沿黃、沿汾、沿太嶽“三大板塊”發展戰略布局,聯動發展、錯位發展、互促共融,全力做好農(nong) 旅結合、文旅融合文章。
“所有的旅行都是出發,到了臨(lin) 汾咱是回家”。對於(yu) 每一個(ge) 中國人來說,來到黃河就是“回家”;對於(yu) 全人類來說,回到大河也是“回家”。
看,奔騰不息的黃河之水;尋,數萬(wan) 大槐樹移民後裔的魂牽夢繞;觸,五千年不斷代的文明痕跡;聽,平陽大地發展路上跳動的鏗鏘音符……這座曆史悠久的古都正煥發出勃勃生機,以強勁態勢崛起於(yu) 三晉大地。
“回家”真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