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工返鄉就業創業機會多(政策解讀·做好重點群體就業工作)
今年以來,受疫情等因素影響,城市部分行業(ye) 特別是接觸性服務業(ye) 用工需求下降,一些農(nong) 民工返鄉(xiang) 就業(ye) 。
“針對這一情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門大力發展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落實就業(ye) 幫扶政策,促進返鄉(xiang) 農(nong) 民工就地就近就業(ye) 。從(cong) 監測情況看,截至6月底,返鄉(xiang) 農(nong) 民工就地就近就業(ye) 達到90.7%,這是一個(ge) 不錯的成績。”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總農(nong) 藝師、發展規劃司司長曾衍德說。當前我國返鄉(xiang) 農(nong) 民工就業(ye) 形勢如何?下一步重點從(cong) 哪些方麵來促進返鄉(xiang) 農(nong) 民工就業(ye) ?記者進行了采訪。
強產(chan) 業(ye) 帶就業(ye)
讓縣域成為(wei) 農(nong) 民就地就近就業(ye) 蓄水池
一大早,甘肅省康縣聚仁種植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一片繁忙景象,鄉(xiang) 親(qin) 們(men) 正在有條不紊地擺放著菌棒。“我之前一直在外麵打工,顧不上家裏的老人孩子。現在家門口有了新飯碗,既能掙錢又能看家,真是兩(liang) 全其美!”迷壩鄉(xiang) 劉河村村民侯秀芳說。
記者了解到,合作社負責人馬國輝也曾是返鄉(xiang) 農(nong) 民工。“這兩(liang) 年,鄉(xiang) 村建設提速,家鄉(xiang) 食用菌產(chan) 業(ye) 越來越大。”馬國輝聯合周邊合作社,建成配料、生產(chan) 、加工、銷售為(wei) 一體(ti) 的食用菌種植產(chan) 業(ye) 示範園,帶動多個(ge) 村莊一起發展。“不少鄉(xiang) 親(qin) 邊打工邊學技術,在家門口當上‘上班族’。”
產(chan) 業(ye) 是就業(ye) 的保障,產(chan) 業(ye) 發展壯大了,就業(ye) 崗位就增多了。“發展富民產(chan) 業(ye) 穩崗,這是促進返鄉(xiang) 農(nong) 民工就地就近就業(ye) 的關(guan) 鍵。”曾衍德說,發展富民產(chan) 業(ye) ,重點發展就業(ye) 容量大的縣域富民產(chan) 業(ye) ,持續推進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提檔升級,不斷拓寬農(nong) 村就業(ye) 增收渠道。今年,中央財政銜接資金用於(yu) 產(chan) 業(ye) 發展的比重將提高到55%,重點支持幫扶產(chan) 業(ye) 補上技術、設施、營銷等短板。
宜居宜業(ye) 宜遊的美麗(li) 鄉(xiang) 村,吸引力持續增強。一些地方立足鄉(xiang) 村資源,發展新產(chan) 業(ye) 新業(ye) 態,創造更多的就業(ye) 機會(hui) 。重慶市武隆區火爐鎮呐溪原鄉(xiang) 景區,巧用生態旅遊資源,森林綠色康養(yang) 產(chan) 業(ye) 發展勢頭良好。旺盛的人氣帶動文旅商品開發、農(nong) 特產(chan) 品銷售,景區成了周邊農(nong) 民就業(ye) 的新選擇:招收170餘(yu) 名村民從(cong) 事旅遊服務,吸引外出能人回鄉(xiang) 創辦餐飲、住宿等市場主體(ti) 30餘(yu) 家,帶動年營收150萬(wan) 元。
從(cong) 監測情況看,截至6月底,全國返鄉(xiang) 農(nong) 民工就地就近就業(ye) 達到90.7%,同比提高2個(ge) 百分點。在產(chan) 業(ye) 帶動、就業(ye) 創業(ye) 拉動下,上半年農(nong) 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87元,實際增長4.2%。
“縣域是農(nong) 民就地就近就業(ye) 的蓄水池,目前55%的農(nong) 民工在縣域內(nei) 就業(ye) 。”曾衍德表示,要在縣域大力發展家政服務、物流配送、養(yang) 老托育等,引導具備條件的中心鎮發展小微企業(ye) 集聚區,培育形成帶動力強、就業(ye) 容量大的產(chan) 業(ye) ,為(wei) 返鄉(xiang) 農(nong) 民工創造更多的就業(ye) 機會(hui) 。
“不再外出打零工,現在經過培訓,每個(ge) 月收入5000多元,我很滿足。”江西省興(xing) 國縣,參加“興(xing) 國表嫂”培訓班順利結業(ye) 的謝紅美說。“興(xing) 國表嫂”是興(xing) 國縣打造的家政服務品牌,采取免餐費、免住宿費、免培訓費的方式,對孕產(chan) 婦、嬰幼兒(er) 、老人護理等方麵組織專(zhuan) 業(ye) 培訓,技能培訓、職業(ye) 介紹、法律援助等一條龍服務帶火了縣裏的家政行業(ye) 。
在吉林省伊通滿族自治縣的一家貨運公司內(nei) ,張春祥正在和工人裝卸貨物。張春祥敏銳發現縣裏對快遞物流的需求量越來越大,順勢開起了貨運物流公司。得益於(yu) 當地的幫扶政策,從(cong) “光杆司令”到帶動20多人就業(ye) ,現在張春祥又加盟了大型貨運物流公司,“掙得多的員工一個(ge) 月能掙7000多元。”
北京師範大學中國鄉(xiang) 村振興(xing) 與(yu) 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張琦說,返鄉(xiang) 農(nong) 民工長期在外務工,具備一定的經驗和技能,返鄉(xiang) 後可有效適配就業(ye) 崗位。同時,縣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還能夠提升地方的醫療、教育和服務水平,吸引農(nong) 民工群體(ti) 主動回鄉(xiang) 就業(ye) 創業(ye) 。
搭平台強聯結
讓創業(ye) 創新成為(wei) 農(nong) 民就業(ye) 增收新增長點
走進貴州省貴陽市白雲(yun) 區沙文鎮共享農(nong) 創城,肉類、蔬菜、調味品……店鋪鱗次櫛比、商品琳琅滿目。“這裏是一站式采買(mai) ,最近訂單多,每月收入1萬(wan) 多元,比外出打工高多了!”返鄉(xiang) 人員朱東(dong) 波在這裏開了一家糧油店,“感謝政府搭建的創業(ye) 平台,我正考慮擴大規模呢!”
共享農(nong) 創城今年1月16日投入運營,建成冷庫、電商孵化大樓、農(nong) 產(chan) 品質量檢測中心及商戶公寓等設施。像朱東(dong) 波一樣來這裏開店的返鄉(xiang) 人員不少。作為(wei) 市級“農(nong) 民工返鄉(xiang) 創業(ye) 園”,農(nong) 創城已解決(jue) 120多名返鄉(xiang) 農(nong) 民工就業(ye) 。今年以來,農(nong) 創城已出租門麵650餘(yu) 間,一、二季度營業(ye) 額均超5000萬(wan) 元。
農(nong) 村創業(ye) 創新日漸活躍,平台載體(ti) 不斷完善。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發展司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各地依托現有農(nong) 村各類產(chan) 業(ye) 園區、物流節點、農(nong) 業(ye) 企業(ye) 和種養(yang) 基地等,建設了一批具有區域特色的返鄉(xiang) 創業(ye) 園。全國農(nong) 村創業(ye) 園區(基地)超過3500家,基本實現了縣縣有農(nong) 村創業(ye) 園區(基地)。到2021年底,1120萬(wan) 人返鄉(xiang) 入鄉(xiang) 創業(ye) 創新,70%是返鄉(xiang) 創業(ye) 農(nong) 民工,創辦項目80%以上是一二三產(chan) 融合發展項目,為(wei) 農(nong) 村帶來了人氣、增添了活力。
“推進拓寬農(nong) 村創業(ye) 渠道,是農(nong) 民收入的新增長點。”曾衍德說,返鄉(xiang) 農(nong) 民工有較強的市場意識和較高的技能水平,返鄉(xiang) 創業(ye) 有優(you) 勢。深入實施農(nong) 村創業(ye) 創新帶頭人培育行動,落實創業(ye) 扶持政策,建設一批返鄉(xiang) 入鄉(xiang) 創業(ye) 園、農(nong) 村創業(ye) 孵化實訓基地,推進創業(ye) 服務“一站式”辦理,以創業(ye) 帶動就業(ye) 。“大體(ti) 上是一個(ge) 返鄉(xiang) 農(nong) 民工創業(ye) 能帶動6到7個(ge) 穩定就業(ye) ,帶動15到20個(ge) 靈活就業(ye) 。”
受益於(yu) 返鄉(xiang) 人才帶動,從(cong) 貧困村到示範村,四川省綿陽市鹽亭縣巨龍鎮天水村實現華麗(li) 轉身。看著家鄉(xiang) 的交通、物流等發展短板補上了,陳奉明、陳奉兵等10多位外出務工青年返鄉(xiang) 創業(ye) ,發展壯大經果林產(chan) 業(ye) ,建成花果嫘鄉(xiang) 園區,形成了以柑橘為(wei) 主、時令水果不間斷的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布局。去年園區水果總產(chan) 量838萬(wan) 斤,產(chan) 值約5200萬(wan) 元。
完善利益聯結,創業(ye) 帶就業(ye) 促增收。園區通過“公司+聯合體(ti) +農(nong) 戶”“公司+村集體(ti) +按股分紅”等模式,帶動當地623戶家庭戶均年增收1700元,實現村集體(ti) 年增收33萬(wan) 元。陳奉明介紹,目前,園區正在籌建鄉(xiang) 間民宿、親(qin) 子樂(le) 園、農(nong) 事體(ti) 驗館等設施,推動農(nong) 文旅深度融合發展,持續帶動鄉(xiang) 親(qin) 增收致富。
近年來,我國出台了一大批促進農(nong) 村創業(ye) 創新的政策,從(cong) “人、地、錢”等各方麵提出了支持政策。張琦表示,除了政策創設,政府也應關(guan) 注返鄉(xiang) 農(nong) 民工的能力建設,為(wei) 其提供技能提升、就業(ye) 創業(ye) 的相關(guan) 培訓,培育一批“田秀才”“土專(zhuan) 家”“鄉(xiang) 創客”等鄉(xiang) 土人才,同時鼓勵有管理經驗的農(nong) 民工返鄉(xiang) 創業(ye) ,推動創業(ye) 帶就業(ye) ,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注入強勁的新動能。
多途徑拓崗位
讓農(nong) 民成為(wei) 項目建設者、受益者
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縣木腳村脫貧戶楊保和的家,寬敞的客廳裏,洗衣機、冰箱等家電一應俱全,各種花草散發著清香。“靠著在村裏以工代賑項目的務工收入,我把家裏新房裝修一新。”楊保和言語間難掩喜悅。靠著泥瓦工的好手藝,僅(jin) 半年的時間,楊保和夫婦就獲得了4萬(wan) 多元的務工報酬。
去年以來,通道縣在木腳村開展以工代賑新試點,加大補齊農(nong) 村基礎建設短板,先後開展提質改造村內(nei) 體(ti) 驗遊步道3500米,體(ti) 驗農(nong) 場排灌渠3000米,建設村級水果采摘園150畝(mu) 、村級蔬菜體(ti) 驗園150畝(mu) 等項目。“項目用工優(you) 先使用村裏返鄉(xiang) 農(nong) 民工,木工、泥工、鋼筋工日工資最高的有近300元,小工180元。”村委會(hui) 主任吳菊鳳說。
木腳村的以工代賑工程累計為(wei) 農(nong) 民工發放工資達136萬(wan) 元。木腳村新建的魚鱗壩、健身步道和觀光堤成為(wei) 熱門景點,僅(jin) 7月份接待遊客就超過2萬(wan) 人次。村裏又開發了水果采摘、農(nong) 耕體(ti) 驗、鄉(xiang) 村民宿等新業(ye) 態,為(wei) 村民新增種植、管理、打包、養(yang) 護保潔等以工代賑後續就業(ye) 崗位60餘(yu) 個(ge) ,人均年增收可達8000元以上。
“群眾(zhong) 既是項目的建設者,又是項目的受益者。”張琦說,以工代賑是促進就近就業(ye) 增收、提高勞動技能的一項重要政策,能為(wei) 群眾(zhong) 特別是農(nong) 民工、脫貧人口等提供規模性務工崗位。重點工程項目投資規模大、受益麵廣、帶動效應強,吸納返鄉(xiang) 農(nong) 民工就業(ye) 潛力巨大,是實施以工代賑的重要載體(ti) 。
2021年以來,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實施《全國“十四五”以工代賑工作方案》等文件,將勞務報酬占中央資金比例由此前的10%以上提高至15%以上,聯合財政部已下達中央投資近140億(yi) 元,實施以工代賑項目5000餘(yu) 個(ge) ,實際發放勞務報酬占中央資金比例已達20%以上,部分地方超過30%,帶動30餘(yu) 萬(wan) 農(nong) 村低收入群眾(zhong) 在家門口就業(ye) 。
加快項目建設拓崗。曾衍德介紹,近期國務院有關(guan) 部門製定了專(zhuan) 門的政策措施,要求重大工程建設、以工代賑項目優(you) 先吸納農(nong) 村勞動力。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將在組織實施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重大水利設施建設、農(nong) 村人居環境整治、農(nong) 業(ye) 麵源汙染治理等項目,按照“應用盡用、能用盡用”的原則,吸納更多返鄉(xiang) 農(nong) 民工參與(yu) 建設,讓他們(men) 在家門口就業(ye) 增收。
今年,中央將繼續加大投入力度,加強鄉(xiang) 村建設、農(nong) 村人居環境整治、農(nong) 村廁所革命、冷鏈物流設施、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現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園等項目建設。張琦認為(wei) ,這些項目可以吸納更多返鄉(xiang) 農(nong) 民工參與(yu) 工程建設,實現返鄉(xiang) 農(nong) 民工就業(ye) 增收和鄉(xiang) 村發展雙提升。
本期統籌:郭雪岩
《 人民日報 》( 2022年09月20日 02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