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紮根基層 築夢鄉村振興

發布時間:2022-09-29 14:56:00來源: 人民網-江西頻道

 

  紮根基層扶貧9年,擔任駐村第一書(shu) 記6年,在他的帶領下,江西武寧縣東(dong) 山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全村實現了從(cong) 貧困村到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ti) 和全國文明村的轉變。他就是九江學院團委辦公室主任、武寧縣東(dong) 山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村委會(hui) 主任譚翊泉。

  “農(nong) 村就是青年人成長成才的搖籃。”2015年10月,譚翊泉來到江西省九江市武寧縣官蓮鄉(xiang) 東(dong) 山村駐點幫扶。

  “第一次來村的時候,村裏是沒有路的,當時是坐著老百姓的船進的村子。”農(nong) 村和城市基礎設施條件的反差,讓譚翊泉深刻地感覺到,農(nong) 村確實有很多工作要做。

  駐村後,譚翊泉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挨家走訪貧困戶,第一戶是李正英家。

  李正英家的房子是用泥巴建的,十分破舊,還存在漏雨的情況。屋外下大雨時,屋內(nei) 也下著小雨。

  譚翊泉走進家中,看到李正英的老伴正裹著身子,縮在一個(ge) 牆角。

  “你是不是新來的書(shu) 記?我最大的心願就是住幾天不漏雨的房子。”見到譚翊泉,李正英的老伴緊握著譚翊泉的手說。

  後來譚翊泉通過各種努力,獲得了建設房屋的一筆重建經費。李正英搬遷的那一天,譚翊泉前去祝賀,隻見其門前貼著一副對聯“上聯精準扶貧奔小康,下聯堅定不移跟黨(dang) 走”。

  “那一刻我似乎明白了,作為(wei) 一名共產(chan) 黨(dang) 員,隻要你為(wei) 老百姓真心實意地辦事,就能贏得老百姓的認可。”

  從(cong) 扶貧路上的點點滴滴中,譚翊泉體(ti) 會(hui) 到了一個(ge) 扶貧幹部的初心和使命,也正是基於(yu) 這一點,才使得他一直堅持下來。

  譚翊泉扶貧9年,擔任駐村第一書(shu) 記6年,4次駐村3次留任,每年駐村300天以上,40多萬(wan) 字的扶貧日記記錄著他的扶貧故事,也記錄著東(dong) 山村的蛻變。

  “山鄉(xiang) 巨變,天翻地覆。”談到東(dong) 山村近年來的發展,譚翊泉如是說。

  在譚翊泉的帶領下,東(dong) 山村堅持黨(dang) 建引領,爭(zheng) 取項目資金2300餘(yu) 萬(wan) 元實現新農(nong) 村建設全覆蓋、道路改造12.8公裏和美麗(li) 宜居示範村建設。

  路修通了,水電等基礎設施不斷提升,居家養(yang) 老服務中心、國學館、移民文化廣場等民生工程先後建成,村民的生活越來越舒坦。

  同時,該村大力發展苗木、蔬菜、葛根等產(chan) 業(ye) ,創辦了移民食品生態產(chan) 業(ye) 園,貧困戶人均增收每年5000元,村集體(ti) 經濟年收入實現了從(cong) 2014年負債(zhai) 幾千元到2021年52.3萬(wan) 元,人均年純收入從(cong) 2014年的不足2600元增長到2021年2.8萬(wan) 元。

  譚翊泉也十分重視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中人才的支撐作用。他通過探索“生態+旅遊+扶貧”的新路子,招引18個(ge) 成功人士返鄉(xiang) 創業(ye) 募集資金5000萬(wan) 推進鄉(xiang) 村旅遊,建成近1000平方米的遊客集散中心,吸引社會(hui) 投資近3億(yi) 元落戶該村。

  東(dong) 山村不僅(jin) 於(yu) 2017年成功脫貧,還先後獲得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ti) 、全國文明村鎮、全國鄉(xiang) 村治理示範村等多項榮譽。

  “我來到農(nong) 村最大的體(ti) 會(hui) 就是,接觸了農(nong) 業(ye) ,了解了農(nong) 村,也愛上了農(nong) 民。”7年來,從(cong) 第一書(shu) 記到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從(cong) 脫貧攻堅到鄉(xiang) 村振興(xing) ,譚翊泉不僅(jin) 見證了山鄉(xiang) 巨變,更有幸參與(yu) 其中。

  因工作出色,譚翊泉在2018年、2021年兩(liang) 次被全村黨(dang) 員全票推選為(wei) 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譚翊泉也先後榮獲“全國先進工作者”“中國青年五四獎章”“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江西省脫貧攻堅貢獻獎”“江西省新時代贛鄱先鋒”“江西省青年五四獎章”等多項榮譽。

  如今,譚翊泉仍在盡心為(wei) 東(dong) 山村謀劃著更廣闊的未來。他表示,作為(wei) 一名共產(chan) 黨(dang) 員,在未來的工作當中,將感染周圍更多的人,參與(yu) 到各項建設當中,從(cong) 小處著眼,以一個(ge) 黨(dang) 員的標準時刻嚴(yan) 格要求自己,紮紮實實幹好每一件事情。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