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智造發力 江蘇“燈塔工廠”數量居全國首位

發布時間:2022-09-30 09:27:00來源: 新華日報

 

  灌裝、加巧克力、鋪幹果和堅果、蓋蓋子……在聯合利華和路雪太倉(cang) 生產(chan) 基地,偌大的車間僅(jin) 有幾名工作人員,一支支“可愛多”冰淇淋順著生產(chan) 線自動“漂流”,所有加工環節均由機器操作。

  這是全球冰淇淋行業(ye) 首家“燈塔工廠”中的一幕。

  “燈塔工廠”是由世界經濟論壇和麥肯錫谘詢公司共同選出的數字化製造與(yu) 工業(ye) 4.0的示範者,被譽為(wei) 智能化時代“最先進的工廠”。自2018年首批全球“燈塔工廠”發布以來,我省先後有8家企業(ye) 入選,涉及汽車、消費品等多個(ge) 領域,數量居全國首位。

  集成世界先進技術,入選工廠各有所長

  搬運機器人沿地麵磁條自動行駛,為(wei) 流水線輸送物料;七軸機器人揮舞機械臂進行全自動裝箱……9月15日,記者走進位於(yu) 南京市江寧高新區的上汽大通智能工廠,仿佛進入了一個(ge) 機器人世界。更令人驚奇的是,生產(chan) 線上的每一台汽車,從(cong) 外觀顏色、內(nei) 飾頂棚到輪胎輪轂等都大不一樣。

  上汽大通製造中心生產(chan) 啟動經理費安林介紹,傳(chuan) 統模式下,汽車是標準化生產(chan) 的產(chan) 物,而企業(ye) 自主研發的“蜘蛛智能選配器”,提供了六大類、近70項高感知配置,消費者可以根據喜好自由選擇,“可以說我們(men) 產(chan) 的每台車都‘獨一無二’。以用戶需求驅動整個(ge) 製造體(ti) 係智能化升級,工廠2019年入選第三批全球‘燈塔工廠’。”

  “私人定製”看似簡單,背後卻是企業(ye) 全價(jia) 值鏈的“換骨”式轉型升級。記者在衝(chong) 壓車間看到,鈑金材料的衝(chong) 孔、落料、彎曲等工序高度自動化;數量龐大的各色配件運到總裝車間後,由智能配料車代替人工送貨,IMP係統實時將客戶訂單的工藝信息、車輛配置信息及物料信息推送給裝配工人。改造後的智能生產(chan) 線,焊裝一次性通過率在98%以上,自動工位現場調試時間縮短60%。

  “直聯‘需求者’和‘生產(chan) 者’兩(liang) 端,我們(men) 在全球首次實現讓用戶參與(yu) ‘造車’。”上汽大通製造中心執行總監王穎說,定製化生產(chan) 零配件呈指數級增長,企業(ye) 麵臨(lin) 的最大問題是如何提高效率。上汽大通的智能排程係統在用戶訂單生成的同時自動算出最優(you) 生產(chan) 序列,排產(chan) 、物流、生產(chan) 等全部“並聯進行”,車輛交付時間從(cong) 2016年的3個(ge) 月壓縮至如今的28天,消費者還可以在線跟蹤每一個(ge) 生產(chan) 環節。

  根據“燈塔工廠”評選標準,入選工廠需要集成至少5個(ge) 世界級領先水平的技術應用,並在生產(chan) 效率、運營敏捷度、生態可持續等企業(ye) 經營指標上實現重大提升。截至目前,在“燈塔工廠”版圖中,江蘇、廣東(dong) 、山東(dong) 三省入選“燈塔工廠”數量排在全國前三,我省占比超過全國的1/5。就城市而言,蘇州擁有5家“燈塔工廠”,在全國城市中一騎絕塵。從(cong) 2018年到今年,我省每年都有工廠入圍,從(cong) 規模到連續性都體(ti) 現了“江蘇智造”的含金量。

  我省入選工廠各有所長——在緯創資通昆山工廠的主板生產(chan) 線上,每台設備都“頂”著一個(ge) 黑色“小尾巴”,不間斷采集設備運行狀況數據,傳(chuan) 輸到大數據中心分析,通過精益化生產(chan) ,工廠實現生產(chan) 成本降低26%,能源消耗減少49%,去年3月入選第六批全球“燈塔工廠”;去年9月第七批入選的聯合利華和路雪太倉(cang) 生產(chan) 基地,利用數字化技術,減少了83%的碳排放、14%的能源和水消耗;同批入選的施耐德電氣無錫工廠智能車間,柔性生產(chan) 線像“樂(le) 高”一樣便捷拚裝,可按業(ye) 務需求快速調整。

  “情境式教材”,引領企業(ye) 轉型

  “智能化改造怎麽(me) 改,有了信心和方向。”9月5日,蘇州市吳江區數十家智能製造企業(ye) 走進緯創資通昆山工廠,有參觀者如是感言。

  “生產(chan) 車間就是最好的情境式教材。”吳江區工信局相關(guan) 負責人說,數字經濟是個(ge) 新賽道,也是轉型發展的關(guan) 鍵增量。但在智改數轉過程中,依然有不少中小企業(ye) 左顧右盼、踟躕不前。“燈塔工廠”在智能製造領域的探索經驗,就像茫茫大海中指明航向的一束光,可以引領更多轉型焦慮期的中小企業(ye) 擁抱數字化,進而推動產(chan) 業(ye) 鏈整體(ti) 智能化水平的提升。

  在我省,“燈塔工廠”的數字化已超出實體(ti) 工廠範圍。博世汽車蘇州工廠從(cong) 汽車零部件製造商轉型為(wei) 移動解決(jue) 方案提供者,近200名工程師先後為(wei) 240多家企業(ye) 提供升級改造支持。緯創集團專(zhuan) 門成立緯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為(wei) 企業(ye) 智改數轉提供谘詢診斷,公司總經理周泓任介紹,“我們(men) 服務的企業(ye) 已覆蓋電子信息、裝備製造、紡織、食品等多個(ge) 行業(ye) ,不少客戶經過‘一企一策’的診斷改造後,產(chan) 能和人均產(chan) 出均實現躍升。”

  順著“燈塔”的方向,一批企業(ye) 踏上轉型之路。昆山源進塑膠電子有限公司是緯創資通的原材料供應商,應用緯績智能數字化自動測試方案,一款工業(ye) 手機前蓋的測試時間從(cong) 將近15分鍾壓縮至4秒。博世互聯工業(ye) 則為(wei) 太倉(cang) 海嘉車輛配件有限公司提供了智能化維護係統解決(jue) 方案。周泓任認為(wei) ,“燈塔工廠”持續輸出服務、輸送經驗,帶動更多企業(ye) “敢轉”“願轉”“會(hui) 轉”,是推動製造業(ye) 轉型升級的價(jia) 值所在。

  “燈塔工廠”還是行業(ye) 未來趨勢和走向的風向標。以電子製造業(ye) 為(wei) 例,產(chan) 品種類眾(zhong) 多導致物料品種多、產(chan) 線換線頻繁,疊加電子產(chan) 品往往需要更短時間推出市場以贏得先機,行業(ye) 以往都是采用“人海戰術”提高生產(chan) 效率。業(ye) 內(nei) 人士認為(wei) ,近年來行業(ye) 麵臨(lin) 人員離職率高、用人成本不斷上升等問題,為(wei) 應對“多品種、小批量”需求和上市時間更快的挑戰,以緯創資通為(wei) 代表的行業(ye) “燈塔”朝著自動化、智能化、數字化方向升級,給產(chan) 業(ye) 鏈企業(ye) 帶來諸多新啟示。

  對上下遊企業(ye) 而言,“燈塔工廠”具有帶動作用。王穎介紹,上汽大通以點帶麵,已在江寧匯聚了汽車研發、整車組裝、汽車座椅、車聯網、整車銷售等汽車全產(chan) 業(ye) 鏈的多家企業(ye) 。據江寧區工信局數據,截至目前,江寧區累計擁有汽車規上企業(ye) 近百家,去年實現產(chan) 業(ye) 規模近千億(yi) 元。

  “‘燈塔工廠’群體(ti) 優(you) 勢的背後,代表的是江蘇在全球製造業(ye) 網絡中重要的中堅力量。截至目前,世界五百強企業(ye) 中有近七成在江蘇建設生產(chan) 線。”省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副院長張華評價(jia) ,高質量科教資源和一流營商環境,使我省成為(wei) 全球製造業(ye) 巨頭落子布局的重要目的地,“燈塔工廠”最大效率匯聚各類生產(chan) 要素,持續助力傳(chuan) 統製造業(ye) 的迭代升級,助推江蘇智能製造領跑全國。

  借鑒“燈塔”,構建“以我為(wei) 主”評價(jia) 體(ti) 係

  “‘燈塔工廠’的評選標準、評分體(ti) 係均由國外民間機構主導,外資企業(ye) 在申請流程、溝通交流等諸多方麵具備‘先天優(you) 勢’,這是外向型經濟為(wei) 主的蘇州在數量上領跑全國的重要原因。”在蘇州市工信局智能製造推進處武剛看來,在“中國製造”邁向“中國智造”過程中,先進製造企業(ye) 越來越多,應借鑒“燈塔工廠”的經驗,建立我國自己的標準來衡量企業(ye) 的信息化、數字化發展水平。海爾、美的等獲評“燈塔工廠”後,持續輸出技術和經驗,在中間端可以鼓勵更多本土服務商參與(yu) 到智改數轉浪潮中來;在評審端可參照“燈塔工廠”模式,在頂層設計上明晰評價(jia) 標準,構建符合國情的先進製造企業(ye) 評價(jia) 體(ti) 係。

  如何建立“以我為(wei) 主”的評價(jia) 和話語體(ti) 係?去年開始,工信部等四部委聯合組織開展智能製造試點示範行動,明確提出到2025年建設500個(ge) 以上引領行業(ye) 發展的智能製造示範工廠,凝練總結一批具有較高技術水平和推廣應用價(jia) 值的智能製造優(you) 秀場景,加強典型示範和經驗推廣。

  今年2月,2021年度國家智能製造示範工廠揭榜單位和優(you) 秀場景名單公布,全國共110個(ge) 工廠和241個(ge) 場景上榜,我省南京鋼鐵股份有限公司“麵向個(ge) 性化定製的鋼鐵智能製造示範工廠”等9家工廠、江蘇索普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安全風險實時監測與(yu) 識別”等17個(ge) 場景入選。“一批獲得官方認證的‘示範工廠’,有望成為(wei) 具有中國特色的智能製造示範。”省工信廳工業(ye) 裝備處負責人說。

  在江蘇省數字經濟學會(hui) 副理事長、江蘇省產(chan) 研院智能製造技術研究所所長駱敏舟看來,不管是“燈塔工廠”還是“示範工廠”,都揭示了智改數轉不是選擇題,而是必然趨勢,隻有主動擁抱數字化的企業(ye) ,才能在未來持續保持行業(ye) 領先地位。但不同體(ti) 量、不同行業(ye) 的企業(ye) 對智改數轉的需求不同,未必所有企業(ye) 都要追求成為(wei) “燈塔”和“示範”,對中小企業(ye) 而言,智改數轉可以在現有“燈塔”力量下借勢成長,進行模塊化拆解,針對企業(ye) 生產(chan) 中的核心痛點“對症下藥”,逐步實施、分步改造。

  去年底,我省出台《江蘇省製造業(ye) 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三年行動計劃(2022—2024年)》,提出具體(ti) 目標:到2024年底,全省規模以上工業(ye) 企業(ye) 全麵實施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重點企業(ye) 關(guan) 鍵工序數控化率達65%,經營管理數字化普及率超過80%,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接近90%。去年,江蘇製造業(ye) 增加值占地區生產(chan) 總值比重達35.8%、占全國製造業(ye) 增加值比重達13.3%,兩(liang) 項占比均為(wei) 全國最高。(本報記者 鹿琳 蔡姝雯 王夢然 程曉琳)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