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示範推廣“果園生草+”種植模式1.6萬畝
改變傳(chuan) 統種植習(xi) 慣 推動桃產(chan) 業(ye) 提質增效
河北示範推廣“果園生草+”種植模式1.6萬(wan) 畝(mu)
國慶期間,在深州市甜源蜜桃基地,果樹種植大戶張少卿忙著進行秋季疏枝抽條。他所在的桃園裏,油菜、二月蘭(lan) 等植被長勢良好,生機盎然。
“這是國家桃產(chan) 業(ye) 技術體(ti) 係石家莊綜合試驗站的科研人員為(wei) 培肥土壤,增加土壤肥力,讓我們(men) 作為(wei) 綠肥種的。”望著腳下的綠色植被,張少卿告訴記者,按傳(chuan) 統的種植方式,桃園中不能有草,人們(men) “視草為(wei) 敵,見草就除”,但現在走到桃園中,已經找不到裸露的地麵,取而代之的是桃園行間綠油油的植被。
變化,源於(yu) 國家桃產(chan) 業(ye) 技術體(ti) 係石家莊綜合試驗站在全省示範基地推廣應用的“果園生草+”種植模式。該模式在改良優(you) 質品種的同時,還在果樹生長過程中應用果園生草增施有機肥、非化學防控防治病蟲害等一係列綠色生產(chan) 技術。
河北桃樹產(chan) 量和麵積位居全國第二,桃產(chan) 業(ye) 已成為(wei) 全省許多地方農(nong) 民增收的產(chan) 業(ye) 之一。但近年來水肥藥的過量使用,導致種植成本加大、桃品質下降,成為(wei) 製約桃產(chan) 業(ye) 可持續發展的瓶頸。為(wei) 減少桃生產(chan) 過程中化肥農(nong) 藥使用,近年來,國家桃產(chan) 業(ye) 技術體(ti) 係石家莊綜合試驗站在河北中南部地區近十個(ge) 縣建立了示範基地,進行新品種新技術試驗和示範,通過推廣桃園生草增施有機肥、非化學防控防治病蟲害等一係列綠色生產(chan) 技術,改變傳(chuan) 統的種植習(xi) 慣。
桃園生草是現代化桃園的基本土壤管理製度。國家桃產(chan) 業(ye) 技術體(ti) 係石家莊綜合試驗站站長馬之勝介紹,他們(men) 示範和推廣的桃園生草方式主要有兩(liang) 種——自然生草和人工生草。自然生草的草種類一般5種以上,不留蔓生草、多留開花植物,一般用秸稈還田機每年4至5次進行碎草,到10月份進行一次土壤深翻。人工生草的主要種類有二月蘭(lan) 、冬油菜等,一年粉碎兩(liang) 茬,深翻成綠肥使用。在桃園生草的同時,還提倡使用植物性有機肥,比如芝麻餅、發酵大豆等。
多年的試驗顯示,桃園生草有很多好處,一是可以不斷增加土壤有機質,桃園生草是增加土壤有機質最省錢的方法。二是桃園生草可以增加桃園的生物多樣性,更有效地保護天敵,生草的桃園裏病蟲害明顯減輕。第三,還可以增加空氣濕度,減少夏季高溫對桃果實的傷(shang) 害。經過近年來的不斷培訓與(yu) 宣傳(chuan) 觀摩,許多果農(nong) 已經接受在果園留草、生草,並進行科學管理。尤其是一些規模發展的新建桃園大都實行了生草製。
“我們(men) 的果園通過生草製,土壤有機質明顯增加,果實口感比以前好,香味濃了。”張少卿介紹。
記者了解到,在探索推行“果園生草+”新模式的同時,國家桃產(chan) 業(ye) 技術體(ti) 係石家莊綜合試驗站還注重培育引進優(you) 質新品種,近年來,篩選出適宜河北中南部地區種植的桃、油桃、蟠桃、油蟠桃新品種24個(ge) ,豐(feng) 富了全省桃品種結構。
為(wei) 促進良種良法配套,讓河北桃提質增效,國家桃產(chan) 業(ye) 技術體(ti) 係石家莊綜合試驗站十分注重非化學防控在病蟲害防治中的應用,用迷向技術防治梨小食心蟲,在規模大的桃園中已得到廣泛應用。科研人員還加強對病蟲害發生規律的預測和預報,開展“一藥多治”或“一次多治”,減少用藥次數,提高防治效果。目前,他們(men) 創建的桃樹現代栽培技術示範園減少了2至3次化學防治,桃園對農(nong) 藥的依賴性越來越小。
“十一”假期,深州興(xing) 田果品專(zhuan) 業(ye) 合作社9月底采摘的最後一批成熟的桃子高價(jia) 售出。“我們(men) 合作社的400多畝(mu) 果園種著早熟、中熟、晚熟的不同新品種,每年從(cong) 6月中旬就可以采摘,到9月底樹上還有桃子,3個(ge) 多月的采摘期,讓合作社的桃子能夠實現錯季收獲上市。不僅(jin) 如此,由於(yu) 我們(men) 采用了‘果園生草+’模式增施有機肥、非化學防控防治病蟲害,幾乎沒有化學用藥,桃子的品質大大提升,有了小時候的味道。”合作社負責人田新爍一邊忙著往客戶外運車上裝桃子,一邊介紹,今年,一畝(mu) 桃園毛收入在1萬(wan) 元左右,和傳(chuan) 統種植技術比較,每畝(mu) 增收2000多元。
不隻是深州,如今,在河北中南部桃種植區域,經過國家桃產(chan) 業(ye) 技術體(ti) 係石家莊綜合試驗站示範園的輻射帶動,“果園生草+”種植模式得到廣泛應用,示範和推廣麵積已達1.6萬(wan) 畝(mu) ,優(you) 質品種與(yu) 綠色生產(chan) 技術結合,推動了河北中南部地區桃產(chan) 業(ye) 提質增效。(記者趙紅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