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發展旅遊產業 建設美麗鄉村

發布時間:2022-10-12 14:31: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中辦、國辦印發的《“十四五”文化發展規劃》強調“推進國家文化公園建設”,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應“提升保護、監測、管理和利用水平”。近年來,長城沿線多地努力推進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探索新時代長城文物和文化資源保護傳(chuan) 承利用新路。

  ——編 者

  山海關(guan) 城北3公裏處,角山長城連綿起伏,十分壯美。

  在長城腳下,長城國家文化公園河北段“一號工程”——山海關(guan) 中國長城博物館(暫定名)項目主體(ti) 結構已實現封頂,目前正加緊建設。這一項目給當地文旅產(chan) 業(ye) 的發展帶來新的契機。近年來,河北秦皇島市山海關(guan) 區積極打造“長城人家”特色文化主題村落,實現“一村一品”“一村一貌”。

  距離項目大約1公裏,是孟薑鎮北營子村。走進村裏,白牆灰瓦的民居整齊排列,幹淨平整的水泥路延伸到房前屋後,別致的中國結路燈裝點著村民紅紅火火的日子。

  北營子村南接山海關(guan) 古城,北連角山長城,是通往角山長城景區的必經村落,原為(wei) 山海關(guan) “一體(ti) 兩(liang) 翼、前拱後衛”軍(jun) 事城防體(ti) 係中的北翼城。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李成鎖說:“我們(men) 村擁有明長城、古城門、關(guan) 帝廟、戰備地道、大禮堂等各曆史時期的遺址、遺存,為(wei) 發展鄉(xiang) 村旅遊提供了豐(feng) 富的文化資源。”

  近年來,村裏借助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東(dong) 風”,深入挖掘本村曆史文化資源,積極發展鄉(xiang) 村旅遊和特色農(nong) 業(ye) ,加快鄉(xiang) 村振興(xing) 步伐。

  北營子村內(nei) ,新建成的滿族風情大院很打眼。銅釘木門古色古香,大堂內(nei) 還展出具有民族風情的火鍋、食盒、點心模具和虎頭鞋、吊床、座鍾等老物件,遊人既可以在此參觀,還可以品嚐特色美食。

  如何吸引並留住遊客,獲得長城文化旅遊發展的紅利,是北營子村需要破解的課題。“我們(men) 要借旅遊的力,就要想辦法讓遊客在村裏留下來。”李成鎖說,要進一步發展特色餐飲、特色民宿,讓地方文化“活”起來,才能不斷增強對遊客的吸引力。

  近年來,北營子村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村裏還成立了合作社,與(yu) 文旅開發公司簽訂資產(chan) 租賃協議,把閑置的民居改造成精品民宿,鋪就旅遊發展“快速路”。

  “村裏還有地下隧道和老禮堂等曆史建築,我們(men) 要逐步整理開發,豐(feng) 富長城旅遊內(nei) 容,打造集長城文化展示、滿族風情體(ti) 驗和生態旅遊觀光於(yu) 一體(ti) 的特色鄉(xiang) 村遊,促進全村經濟發展,帶動村民致富。”李成鎖說。

  臨(lin) 近晌午,村民栗玉芳從(cong) 自家櫻桃大棚裏幹完活回家。“山海關(guan) 大櫻桃的名氣越來越大,我們(men) 村發展旅遊,采摘櫻桃的遊客會(hui) 越來越多,大夥(huo) 兒(er) 都感覺種櫻桃的前景很好。”栗玉芳說,近兩(liang) 年,村裏原來坑窪泥濘的田間作業(ye) 路全部變成平坦的水泥路,既方便村民種地,又為(wei) 遊客采摘提供了便利條件。以前村民大多搞大田種植,現在一些村民開始搭建大棚,發展錯季櫻桃種植,獲取更高收益。

  說起村裏的變化,村民熊長豔打心裏感到美:“大家的日子蒸蒸日上,家家戶戶都拾掇得幹淨舒適,還有遊客來村裏租房住呢!”

  “我們(men) 將在農(nong) 產(chan) 品品牌打造、產(chan) 品包裝以及旅遊衍生品開發上下功夫,開展觀光采摘體(ti) 驗遊,一邊發展鄉(xiang) 村遊吸引遊客,一邊發展特色種植,打造農(nong) 村美、農(nong) 業(ye) 強、農(nong) 民富的美麗(li) 鄉(xiang) 村。”李成鎖說。目前,村民人均年收入已達到2萬(wan) 多元,北營子村成為(wei) 長城沿線名副其實的小康村。

  《 人民日報 》( 2022年10月06日 06 版)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